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中国几千年来的藏书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藏书的历史收藏、保存、传播了丰富的文化典籍和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藏书形成了文化,好书的力量,功在千秋,得"藏"而万古流芳.中国藏书中尤以公藏、私藏的历史最为辉煌.中国藏书发展史起源于上古时期,兴起于秦汉魏晋南北朝,发展于隋唐五代,繁荣于宋元,鼎盛于明清.中国藏书文化主要是官吏藏书文化,它是中国传统藏书文化的主流.  相似文献   

2.
清代麻溪姚氏家族是桐城著名的文化望族,从十五世姚范到二十世姚永概都有着优良的藏书传统。家族丰富的藏书不仅为家族自身的文化发展营造了浓郁的书香氛围,也对家族学术传统的承继乃至桐城文献之邦的建设、桐城派的学术传承都有着重要的文化影响。  相似文献   

3.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历史岁月中创造出来的巨大财富,对大学生思想教育有着重要价值。面对西方主流文化及价值多元化的冲击,如何把握时代脉搏,以广阔的视野完成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推进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文化教育,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已成为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从课程改革、社会实践、网络载体、学校藏书和校园文化等五方面来探讨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与落实,以便为大学生思想教育提供一定的学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隋朝作为我国历史上短暂统一的王朝,历史虽短,但在文化及其藏书事业上的成都却是巨大的。本文从佛学与经学,文学与音韵学,史学与目录学,艺术与科学诸方面,阐述了隋朝在文化上的成就;又从藏书的搜求,校整和纂曲等方面,阐述了隋朝在藏书事业上的成就。  相似文献   

5.
洛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又是中国图书的发源地。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洛阳首先捧出了中国第一部图书《河图洛书》,开创了中国图书史上的新纪元。藏书与图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所以洛阳又是中国藏书业的开端。不管是图书的出现,还是藏书制度的形成,洛阳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讲,洛阳古代图书及藏书业的历史,就是中华民族古代  相似文献   

6.
《内阁藏书目录》由孙能传、张萱等依据内阁藏书校录编成,其打破了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并进行了一定的革新,是明代一部重要的官修书目,其在目录学史与藏书史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从《内阁藏书目录》的类例划分、特点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与探究,从而来充分说明该书目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元代,在蒙古贵族的统治下,斗争和反抗充斥了整个社会。人们的反抗,不仅针对民族和阶级的压迫,还扩展到更深的封建伦理、文化层面。知识分子对深刻影响他们的儒家人生观、人格观进行了一番重新认识,创作出许多反映社会现实的优秀杂剧作品。本文将结合对水浒戏的分析,来探讨元剧作家对传统儒家人格理论的继承和突破,以及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元代大同地区的祈雨活动一般无固定时间,主要在春夏两季举行,一般由地方官府出面组织,祈求对象也不限于与水有关的神灵。祈雨活动一般包括事前祈祷和事后酬神两个阶段。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神灵观念已在人们心目中逐渐淡漠,祈雨活动更多表现出的是对心灵的慰藉。  相似文献   

9.
图书馆藏书建设是图书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从理论上讲,藏书建设问题包括藏书补充和藏书组织两方面的内容。前者是建立具有本馆特色的藏书体系,后者是将庞大的藏书体系组织成为便于管理、方便利用、结构合理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10.
南京为六朝古都,因其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政治地位,历来是人文荟萃之地,文化、经济一向比较发达,自古就有文物之邦、图书之府之称。私家藏书起于何时,已无从考证。到了六朝,世家儒族崇尚文雅,藏书蔚然成风。萧梁之初,武帝提倡文艺,京中大文豪沈约藏书达两万卷。五代时,江南李后藏书为天卜之冠,都下徐借家藏独居其首。明代南都焦一藏书,与中州西亭王孙、齐东李开先并称海内书林甲观。南京私家藏书风气,绵延干年,愈来愈盛,到清代达到极盛。近代,由于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旧式藏书楼的解体和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建立。我国近代第一…  相似文献   

11.
两宋时期是中国古代学术文化繁荣昌盛的时代,但这并没有使统治阶级放松对违禁书籍的审查和限禁,而是在前代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对禁书的查禁范围和打击力度,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尽管此举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术文化的发展与传承,但在总体上对规范宋代图书市场,净化民情风俗和学术、教育环境,进而加强宋朝统治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多民族统一的国家。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由蒙古族建立并占统治地位的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封建王朝,在历史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我国历史上大多数朝代是由汉族统治者掌握政权,对以蒙古族为统治者的元朝,史学界曾出现种种非议和责难是应该认真分析研究的。元朝发展农业等一系列措施,对元朝社会乃至后来历史的发展都有重大影响,其建立是历史的一个发展和进步,是少数民族和汉族关系的一个大融合。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选取见于今日兖州、曲阜方言中的元明清白话词语40余条,逐一加以注音、释义,并示以书证。这些词语多数未被《汉语大词典》收录,少数虽被收录,但或注音释义有误,或所列书证晚出。本文可为《汉大》订误补阙提供参考,也可为研读元明清文献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齐鲁文化从区域文化转变为中华民族的主流文化,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曲折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它首先经历了由区域文化向中原文化的转变,继而经历了由中原文化向民族主流文化的转变。在它向民族主流文化转变的过程中,魏晋南北朝是它发生变异并进一步走向主流文化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15.
宋元两代是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上的最重要时期,特别是元代山水画之变不仅是绘画史上的艺术变革,也是我国美学史上的一次思想深化;这次变革确立了中国山水画在画坛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6.
《盐铁论》是西汉桓宽编撰的一部政论性著作,它的言语基本上反映了当时口语的特点,因此在汉语史研究上具有较高的语料价值。探索《盐铁论》中时间副词的来源及发展变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汉语时间副词的发展与变化的足迹。  相似文献   

17.
近来读到霍志军先生的《唐代御史制度与文人》,这是作者在其博士论文《唐代御史与文学》的基础上后续研究的又一部成果。早在作者2007年赴陕西师范大学跟随著名唐代文学研究专家傅绍良先生攻读博士学位之时,其就有了一个更为长期、宏观的研究计划,因为"唐代御史与文学"本身就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厚的选题。  相似文献   

18.
元明之际,受蒙古人改信伊斯兰教的影响,青海、宁夏的伊斯兰教有了很大的发展,上至元安西王下至下层人民信仰该教者不断增多,并形成了三个信仰该教的民族:回族、撒拉族、保安族,是伊斯兰教在西北传播与发展的重要阶段。伊斯兰教由西向东逐渐传播、发展,穆斯林东移也有一个渐进过程,且受元明两朝统治者对该教态度的影响。元统治者推崇伊斯兰教,重用穆斯林,明王朝对其压制、排斥,故元代穆斯林地位高于明代。  相似文献   

19.
元散曲的时代旋律与元代文人的生命感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存元散曲中写得最多的题材可分为四类怀古、叹世、隐逸和情爱.这四大主题形成元散曲的时代旋律.元代文人在思考现实时习惯于以历史为参照物,以古探今,寻求生存的最佳方式.他们对历史人物屈原、陶渊明、韩信、伯夷等人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元散曲叹世之作普遍流露出一种仕途险恶的意识,表现出对功名富贵的否定.在对现实和历史的观照中,元代文人认为人生最高的生存境界是“适意”,倘佯山水,留连诗酒,沉醉情爱是“适意”的最好方式.这使得元散曲中隐逸和情爱之作最耀人眼目.可以看出,怀古、叹世、隐逸、情爱之间有深刻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20.
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之际,即明万历中期至清康熙中期(16-18世纪),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近代文化就开始了接触与交流.这一时期,中西文化交流是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的,其中,既有西学东渐,亦有东学西渐.在这次文化交流中,西方传教士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