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晁错(公元前200年——前154年),是西汉著名的法家。年青时候就学习和研究“申商刑名”之学,后来辅助文帝和景帝推行法家政治路线,坚持法治,反对礼治,并提出了一条为之服务的军事路线和一系列经济政策。他的《言兵事疏》、《守边备塞疏》、《贤良对策》等,都是主张政治、经济、军事改革,加强中央集权,打击分裂割据势力,抗击匈奴奴隶制军事集团的侵扰,巩固和发展新兴封建政权的“西汉鸿文”。在批林批孔不断普及、深入、持久的今天,我们重读晁错的这些“鸿文”,特别是读一读他的《守边备塞疏》,总结当时儒法斗争和整个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为现实的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服务,很有好处,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
晁错(公元前200—前154年),颖(音影)川(今河南省禹县)人。西汉初期杰出的法家政治家。他年少时,刻苦地学习过申不害、商鞅的法家思想,后来成为汉景帝推行法家路线的主要谋划人物。他为发展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坚持国家的统一,反对奴隶主贵族残余势力的分裂、复辟活动,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最后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为巩固西汉封建地主阶级专政,作出了很重要的贡献。晁错一生曾著书三十篇,他的军事思想和军事理论,主要体现在《言兵事疏》和《守边劝农疏》中。  相似文献   

3.
【说明】西汉初期,匈奴奴隶主军队屡次骚扰边境,抢掠人口、牲畜和财产,给广大人民和新兴的封建制度带来了严重威胁。搞分裂倒退的诸侯王阴谋勾结匈奴奴隶主,妄图颠覆新兴的地主阶级政权。反动儒生则大肆散布妥协投降的抗战必败论。针对这种情况,晁错上了《言兵事疏》,得到了汉文帝的赞同,坚定了西汉王朝抗击匈奴的决心和信心。  相似文献   

4.
西汉文帝时期,著名政论家晁错曾上有一份颇具影响的《贵粟疏》。但是,对于晁错上《贵粟疏》的具体时间有多种说法。根据对文献记载进行梳理、比对、互证,可以确定晁错上《贵粟疏》的时间是在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  相似文献   

5.
[说明]《论贵粟疏》选自《汉书·食货志》,是晁错上汉文帝的建议书。晁错(公元前二○○——前一五四年),颖川(今河南省禹县)人,汉初杰出的法家政治家。他在年青的时候,就学习和研究了申不害、商鞅的法家学说,后历任博士、御史大夫等职,是汉景帝的主要谋划人物之一。晁错在政治斗争中,提倡和推行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地主阶级专政、打击奴隶主残余势力的法家路线,主张奖励农耕,削平藩国,打击匈奴,积极参加反复  相似文献   

6.
西汉初年.文坛上有两篇著名的论积粮对立国作用的文章。一是贾谊的《论积贮疏》,一是晁错的《论贵粟疏》。这两篇文章被鲁迅先生誉为“沾溉后人,其泽甚远”的“西汉鸿文”。本文在丐作技巧上有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7.
晁错传     
李仰臣 《当代学生》2014,(10):40-41
[汉]班固晁错,颍川人也。学申、商刑名于轵张恢生所,与雒阳宋孟及刘带同师。·以文学为太常掌故。错为人·峭直刻深。孝文时,天下亡治《尚书》者,独闻齐有伏生,故秦博士,治《尚书》,年九十余,老不可征。乃诏太常,使人受之。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还,因上书称说。诏以为太子舍人、门大夫,·迁博士。又上书言:"人主所以尊显功名扬于万世之后者,·以知术数也。故人主知所以临制臣下而治其众,则群臣畏服矣;知所以听言受事,则不欺蔽矣;知所以安利万民,则海内必从矣;知所以忠孝事上,  相似文献   

8.
晁错者,颍川人也。以文学为太常掌故。错为人峭直刻深。孝文帝时,天下无治《尚书》者,独闻济南伏生故秦博士,治《尚书》,年九十余,老不可征,乃诏太常使人往受之。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还,因上便宜事,以《书》称说。诏以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家令。以其辩得幸太子,太子家号曰“智囊”。数上书孝文时,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数十上,孝文不听,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  相似文献   

9.
晁错虽生活在“文景之治”时代,但当时社会仍然潜存着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为清除当时的积弊,晃错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重大意义的改革主张,如“徙民实边”的耕战主张;“务民于农桑”的经济主张;加强中央集权的“削藩”主张等。这些主张的实施对当时及其后的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宋文为例,探讨了宋人对《史记》和《汉书》中晁错形象的接受。宋人认为晁错确为忠臣,并认为袁盎献计杀晁错是晁错之死的直接原因。同时,宋人认为晁错削藩之策有失误之处,加之晁错有性格缺陷,谋身之计不足,终惹杀身之祸。宋代史学繁荣的背景之下,党争中出现了君子小人之辨、正邪之辨的风气,使得文人对忠臣与奸臣的论说兴趣大增。且晁错改革家的身份在宋代改革风云中能够产生共鸣,加之晁错自身浓厚的悲剧意义,诸多因素共同使得晁错成为宋人笔下常常论说的对象。另外,笔者对晁错之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宋军 《中学生百科》2011,(33):25-26
公元前154年,吴王刘濞以"诛晁错,清君侧"的名义,发动叛乱,史称"七国之乱"。汉景帝为了平息叛乱,将晁错腰斩于长安东市。汉景帝这事做得不地道,晁错可是他的老师,尊为"智囊"。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人民的幸福安康,晁错可以说大公无私,鞠躬尽瘁。为安顿好迁徙到边疆的百姓,晁错亲自考察地脉是否阴阳和顺,是否适合百姓生活和居住,先建好集镇,修筑城池,为百姓建好安置房,让百姓能有屋可住,有器可用。为  相似文献   

12.
晁错生活在西汉文、景时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和杰出的改革家。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他力主“削藩”,但是,他没有死于“削藩”对象的诸侯之手,反而被他一心一意维护的汉景帝所斩杀,死的时候自己还不明白原委,令人扼腕。他一生机敏睿智、勇于革新,冷峻耿直又一心为国,但也恰恰是这些性格特点决定了他的人生悲剧。  相似文献   

13.
《狼》注译     
本文选自《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今淄博县)人。十九岁应科举考试,连获县、府、道第一名。但后来屡次考试均受挫折,因此终身潦倒。三十一岁时,曾应聘为宝应县知县幕宾,不久,辞幕还乡。此后,便一直在“缙绅先生家设馆教书。”他是清初著名文学家,著作颇多,《聊斋志异》是  相似文献   

14.
《学记》注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服 ;错过了时机再学习 ,那就虽然勤苦也难以取得成功 ;教学杂乱无章而不按照一定的顺序 ,就会坏事乱套 ,效果不好 ;一个人孤独地学习而不和朋友切磋 ,就会孤陋寡闻 ;平时喜与游狎之徒为友 ,就会违背老师的教导 ;常与坏朋友一起谈论邪僻的话 ,就会荒废学业。这六点 ,都是教学失败的原因。君子既知道教学成功的原因 ,又知道教学失败的根由 ,就可以做人们的老师了。所以君子的教学 ,重在启发诱导。对学生是引导而不是牵拉 ;是鼓励而不是压抑 ;是启发而不是灌输。引导而不牵拉 ,师生关系就融洽 ,鼓励而不压抑 ,学习就轻快 ;启发而不灌输 ,学生就…  相似文献   

15.
一西汉文帝时期,最严重的外部威胁就是匈奴不断侵扰边境。其时,晁错为太子家令,遂于文帝十一年(前169年)上书《言兵体三章》,陈述了制服匈奴的基本方针,嬴得了文帝的赞赏。接着,晁错又上书《言守边备塞、劝农力本,当世急务二事》,提出了移民实边的政策。这项政策进一步确定了逐步制服匈奴的具体措施,把移民“守边各塞”和开垦荒地“劝农力本”当世急务二事连同一起解决。“守边备塞”是摆在当时统治集团面前的一大难题。早在秦王朝时就采取了征发远方戌卒备边和移民实边两种办法。但秦统治者只是依仗行政暴力强制推行,终于激起民变。晁错认真地总结了秦王朝速亡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选自《范文正公集》。《岳阳楼记》是范仲淹改革失败后出知邓州时应滕子京的请求而写的。当时滕子京贬官岳州,政治上很不得意,范仲淹通过对洞庭湖两种截然不同景物的描绘批判了一些迁客骚人登楼览胜时所产生的患得患失情绪,抒发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襟  相似文献   

17.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自称六一居士,北宋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仁宗天圣八年(1030)中进士,累官至枢密副使(枢密院是掌管全国军事的)、参知政事(副宰相),卒谥(shi)文忠。欧阳修是著名的文学家和史学家,他在散文、诗、词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尤其是他的散文具有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选自《列子·汤问》。《列子》一书保存了不少富有教育意义的古代寓言和神话故事。《愚公移山》便是其中突出的一篇。这篇寓言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心雄胆壮,勇于斗争勇于实干的英雄形象。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为了变革现实改造环境,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一九四五年六月,毛泽东同志在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上引用了《愚公移山》这则寓言,并且把它作为  相似文献   

19.
一西汉文帝时期,最严重的外部威胁就是匈奴不断侵扰边境。其时,晁错为太子家令,遂于文帝十一年(前169年)上书《言兵体三章》,陈述了制服匈奴的基本方针,赢得了文帝的赞赏。接着,晁错又上书《言守边备塞、劝农力本,当世急务二事》,提出了移民实边的政策。这项政策进一步确定了逐步制服匈奴的具体措施,把移民“守边备塞”和开垦荒地“劝农力本”当世急务二事连同一起解决。“守边备塞”是摆在当时统治集团面前的一大难题。早在秦王朝时就采取了征发远方戍卒备边和移民实边两种办法。但秦统治者只是依仗行政暴力强制推行,终于激起民变。晁错认真地总结了秦王朝速亡的经验教训,并从申商刑名之术中得到启示,提出了通过物质利益诱导移民戍边屯垦的新方案。他建议组织移民首先必须在边境选择好地点。“相其阴阳之和,尝其水泉之味,审其土地之宜,观其草木之饶。然后营邑立城,制里割宅,通田作之道,正阡陌之界,先为筑室,家有一堂二内,门户之闭”,且置家具田器。接着依次  相似文献   

20.
《守边辑要》由清代著名蒙古族将领德楞泰所著,具有较高的军事理论价值,而对其研究者甚少,本文仅从①“安民守边”的战略思想;②因地设防、量敌用兵的防御策略;③军事情报的搜集途径和保密机制;④以守为攻的战术指导原则,对《守边辑要》进行尝试性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