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液体压强”教学是在完成“压力和压强”教学后进行的,借助“压力和压强”的有关知识导出液体对支承它的物体有压强并不难接受,然而认识液体对容器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有压强、液体内部压强规律,以及液体产生的压强与液体的体积、总重无关,仅凭教师讲述,并不能让学生信服,利用实验不仅能帮助学生认识这部分知识,而且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激发他们探究知识的欲望.  相似文献   

2.
程如林 《中学物理》2012,(11):28-29
在高中物理“气体压强”教学中,通常会遇到“大气压强”问题,教师通常会建立两种压强模型来帮助学生理解有关问题,这两种模型分别是“重量模型”和“碰撞模型”,由于初高中教材衔接不够紧密,所以,学生搞不清“气体压强”和“大气压强”有什么区别,也搞不清“重量模型”和“碰撞模型”有什么关系,教师如不及时化解,就会影响学生对现有知识...  相似文献   

3.
初中科学中的压强部分内容,是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许多困惑之处.通过强化实验手段展开教学,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帮助学生建立起固体、液体、气体压强的知识结构框图,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较牢固地理解、掌握压强知识.  相似文献   

4.
压强和液体压强的计算是初二物理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难就难在对公式的理解不准确,不深刻,如何正确地运用公式解有关压强的习题,关键是理解公式中的每个字母的含义,确定每个物理量的取值及公式的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讨论了在大气压强教学中程序的使用方法。“大气压强”的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是比较抽象的一部分内容,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比较困难。为了让学生全面深入理解掌握大气压强的相关知识,根据托里拆利实验,笔者设计一套程序教学方案,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将大气压强知识应用于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6.
李雪峰 《物理教师》2000,21(8):17-18
气体压强是表示气体状态的一个重要物理量,它反映了大量气体分子热运动对容器器壁频繁碰撞的平均效果,决定气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是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以及热力学温度.许多力、热学综合题的难点也在于气体压强的计算,在学完气体压强的有关概念后,精心设计相应的练习,以加深对气体压强概念的理解,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对此我设计了下面这道气体问题. 如图1所示,上端封闭的连通器a、b两管内水银面相平,两管横截面积关系为Sa>Sb,管内水银面上方的空气柱长度为la<lb.若从下方通过阀门K流…  相似文献   

7.
初中物理中,有关压强的计算问题是学生普遍觉得较难的问题,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实践进行研究,认为压强问题的重点应是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若能理解好P=F/S和P=pgh,及压力与压强等相关概念,则这类问题的解答也并非难事.本文将压强问题分成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并结合例题进行分析解答,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指导思想 大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大气压强更是难以直接亲身体验到,为了帮助学生学好大气压的有关知识,直接体验,直观看到大气压强的存在,自制了这个大气压强演示仪.  相似文献   

9.
毛永波 《物理教师》2001,22(7):39-39
圆台形容器中有关压强和压力问题的计算与比较,往往因不易直接应用液体内部压强公式P=Qgh,而使许多学生在解题时大伤脑筋,有的学生更是望而却步.针对这一问题,我们介绍一种独特的解题思路.  相似文献   

10.
初中化学教学中关于压强知识的应用,尤其在实验中的应用非常重要.针对中学生学习、理解和掌握压强原理有相当的难度,结合一些实例,从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气体体积(分数)的测定、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发生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气体产生的压强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以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压强原理.  相似文献   

11.
“液体压强大小比较”问题,是液体压强教学中的难点,一方面,液体压强的计算,既可用液体压强公式p=ρgh求解,也可用压强定义公式p=F/S求解.碰到实际问题时,不少同学不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应用.另一方面,不论选择哪个公式,都要同时考虑两个因素,用p=ρgh时要考虑ρ和h;用p=F/S时要考虑F和S,同学们容易顾此失彼.  相似文献   

12.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培养学生活动探究、分析归纳能力为基点,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学习物理.采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和探究式学习模式,首先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活中液体压强与固体压强的现象相类比,结合实验验证,使学生确信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有压强,再根据液体具有流动性的特点,结合游泳时的身体体验说明液体内部各个方向上都有压强;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明确液体的压强只跟液体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其他因素无关;引导学生利用理想模型法推导出液体压强的公式;最后引导学生将液体压强的特点和公式应用于实际生活之中,解释生产、生活中的有关现象,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活化了知识.  相似文献   

13.
设计思想“大气的压强”是初中《物理》第一册第十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压强的概念、压强的公式和单位、液体压强的特点和规律以及液体内部压强的公式之后 ,学习的又一压强方面的知识 .这节课主要讲的是关于气体压强中大气压强的初步知识 ,与前面所学的固体压强 ,液体压强一起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要求学生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会用大气压强解释简单的现象 ,并且知道托里拆利实验说明了什么 ,知道大气压强的大小 .由于学生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已知道压强以及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在理想气体压强公式推导前引入定性半定量方法讨论此问题,既可以减少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又可提供给学生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压强是力学中的重要一章,而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的计算和比较是考试中的重点.一般情况常用P=ρgh计算液体的压强,用P=F/S计算固体的压强;现在反其道而行之,  相似文献   

16.
刘占财 《青海教育》2014,(12):44-44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第4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中,多数实验是探究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没有安排探究液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实验。教师教学用书中是这样说明的:“对于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鉴于操作难度大,现象不明显,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以使学生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形成完整的认识。”笔者认为,仅探究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而不探究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总结结论时缺乏说服力,得出的结论也不具有普遍性。因此很有必要设计一个探究液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实验。  相似文献   

17.
张青岷 《物理教师》2005,26(11):7-37
在初二物理的“液体内部压强”教学中,使用液体内部压强演示器做好演示实验,对引入液体内部压强的概念,揭示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进而导出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液体内部压强公式),起着基础性的重要作用.测量液体的内部压强实验,也是初二学生分组实验之一.笔者认为,现在  相似文献   

18.
“研究液体的压强”是现行初中物理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知识内容。该节教材是前面压力、压强知识的深化学习和理解,是学习后续知识“大气压强、浮力、阿基米德原理”等知识的桥梁和纽带。而“研究液体的压强”实验的教学,无疑是搞好液体压强知识教学的重要前提。该实验教学的意义不仅仅如此,更重要的是,只要教师教学方法正确、引导得当,他能够教给学生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多种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9.
初二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对事物充满好奇心,新鲜感的年龄阶段。尤其对物理学科有着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求知心理。这对物理教学是极其有利的,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变好奇心为持久的学习驱动力。现就液体的压强一节的教学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20.
液体的压强这部分知识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究其原因,一是知识内容抽象,需要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二是涉及的知识面广,需要综合运用力的概念、密度、二力平衡等知识解释有关现象.而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性认识不足,所以造成一些概念模湖不清,理论难以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