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领巾》2007,(1):1-1
世界是个大故事,每个人都是小故事。爱看故事的人多的是。比如说这个正躺在草地上看书的小姑娘就是个故事迷。小姑娘叫做陶乐思,她可爱看故事了。这会儿,她  相似文献   

2.
在《呐喊》《彷徨》中,人们无声无息地生存与死亡着。自然环境的冷寂、人的缄默以及微弱的时间流动,构成了静寂的生存世界和悄无声息演变的历史。鲁迅所建构起来的静寂世界里的一个个空间,是对"铁屋子"意象的"分有"。这种铁屋子般的空间给人一种死寂、窒闷、逼仄的感觉。这种沉寂,正是鲁迅绝望、清醒、寂寞的内心世界的外化。在这绝望之下,蕴含了鲁迅希望众人都来开口发声的期盼。  相似文献   

3.
简·奥斯丁是英国乃至世界文坛上女性作家的佼佼者,她以最受女性关注的爱情与婚姻为题材,创作出了举世瞩目的一系列作品。在她的作品中,奥斯丁以女性独特的视角展现了那个时代人们对爱情与婚姻的看法,同时也表达了她自己对美好爱情与婚姻的憧憬。奥斯丁的婚姻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发展,她的思想也为之改变。特别是在她的第一部小说《傲慢与偏见》与最后一部小说《劝导》中,这种差别格外明显。本文将通过对比这两部小说,来探讨奥斯丁创作前后婚姻观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中的林红玉,无论在职场上还是在爱情上,都是一个积极主动的经营者。她积极表现,得到了凤姐非同一般的器重。她精心设计,成就了她与贾芸的木石姻缘。她的经营智慧及她性格中的很多元素都超越了同时代的人,都具有穿越时空的现代性,值得当下的我们思索和学习。  相似文献   

5.
《伊芙琳》是乔伊斯的作品《都柏林人》中描写青年时期人物的首篇,它描写了主人公伊芙琳在家乡受到压迫的状态,对离开家乡后新生活的想象以及选择将来要过哪一种生活时两难的心态。但是伊芙琳所处的社会环境和个人思想状况,决定了她的这两种选择都难以逃脱她作为一个人,尤其是作为女性的命运悲剧性。留在家乡,她要继续承受来自其他民族、社会伦理与道德、父权制社会和家中活着的父亲和过世的母亲的压迫;离开故乡,她所相信的弗兰克无法给于她所期待的幸福和自由。只要她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她自己作为一个女性独立自由的意识没有觉醒,那么她的人生就注定是一场悲剧。  相似文献   

6.
曹莉 《学语文》2005,(4):41-41
在这里.一位回族女士摒弃了世间一切的琐碎和嘈杂。忘却了人间的寒暑,她完全沉浸在另一个充满着爱与痛、悲与乐的世界里,让心中跳动着的音符从笔间流出,化为了文字。她,就是霍达。  相似文献   

7.
看《花城》     
名家残雪最近新作不断,这篇《水娃》(中篇)也延续着她的风格与策略,制造了一个充满幻觉、怪异、魔魅而阴郁的世界。这个世界无始无终、模模糊糊、不辨天日,弥漫着淡灰色的雾气,却又包含着巨大魔力让主人公深陷其中,无路可逃。《水娃》虽然是残雪小说中几乎最流畅的一个,但也延续了残雪的固有弱点。比如小说的内在逻辑和现实之间通道的问题。她让怪异出现却让它们随意埋伏和分散,缺乏整合——在追踪阿良的前进脚步过程中埋没了太多并不接驳的线头,使得它们相互缠绕却无必然关联。残雪在给自己的作品打上强烈个人印记时,似乎也应考虑摆脱“影响的焦虑”,无论这焦虑是来自前辈作家还是自己的旧作。  相似文献   

8.
《金锁记》中的七巧,是张爱玲通过一个俗世女子剖析的人性丑恶与自私的真实写照。其中呈现的是一个鄙夷卑劣、恃强凌弱、仇恨深重的世界,其中利益的冲突造成诸多人性与情伦的异化。七巧的一生是单调而苍白的,但多数人看到的是七巧变态的人性与病态的人格,却极少有人看到她其实是一个最彻底的受害者。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是古典文学中杰出的长篇小说,在它灿若群星的人物大观中,王熙凤无疑是最让人过目不忘的人之一。王熙凤之所以如此引人注目,与她多样的人物性格密不可分,她的聪明、她的才干、她的玲珑、她的心机、她的狠毒……她的种种与一般世俗大家闺秀不同的地方,深深的吸引着我们,让我们不由自主的想了解她,深入她。  相似文献   

10.
关于法布尔,我问身边的中学生,她诙谐地说:“不就是写‘虫子’的那个人嘛!”这个答案并不错,但这个仅仅写“虫子”的人,是如何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的呢?  相似文献   

11.
杨啸 《高中生》2012,(9):52-52
如果你在动笔以前,在写作以前,就大概知道会写什么,你永远也不会写,不值得写。——玛格丽特·杜拉斯在《写作》这本书中,玛格丽特·杜拉斯以一种近乎狂野的自由姿态,向这个世界"叫嚣"着自己非同寻常的写作观——写作与孤独。"写作,一开始就是我的地方。"她这样写道。写作,是人与生俱有的狂热与痴迷,每个人的内心都埋藏着写作的欲望。  相似文献   

12.
沈从文与郭沫若在20世纪30年代前后分别写下自传——《从文自传》和《少年时代》.在自传中,两人的审美取向、自我形象及对辛亥革命的叙写均表现出了不同:沈从文在自传中以“乡下人”自称,记录了包括他自己在内的湘西世界的生命形式,由此指向对人性的永久关怀;而郭沫若在自传中展现了一个“弄潮儿”在时代浪潮中的非凡经历,由此表现的是对政治的极大热情.  相似文献   

13.
《边城》是中国现代小说中不可多得的佳作,沈从文所构筑的艺术化边城世界魅力独特,影响深远。主人公翠翠是一个清纯可爱的乡村女孩,她也是作家笔下美的化身。她的爱情朦胧而又凄美,耐人寻味。本文将从乡恋情感与怀旧思想相互交融的角度,探析天真善良淳朴爱情的苦痛、无奈和对现实的无能为力,感悟湘西世界中至善至情至痛的爱情和人性。  相似文献   

14.
龙作为人把握世界过程中想象出的一个特定客体,在不同时代不同诠释者的理解中表现出不同的特征。《礼记》中龙的内涵比较集中,多体现在君主出行及殡葬的应用上;《庄子》中龙的形象相对丰富,既有自然界的游龙、水中的蛟龙等,也体现在人的体态及精神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关冬梅 《英语辅导》2010,(1):199-200,203
华裔作家任碧莲的小说经常以家庭这个小单位中各个成员间的文化对峙与融合来反映包括华裔在内的少数族裔如何与社会中的主流群体进行交流及共存的问题。任碧莲笔下的家庭始终处于变化之中,她通过一个变化的家庭揭示整个社会人们身份的流动和变化。她的短篇小说《谁是爱尔兰人》中,由华裔与爱尔兰人组成的家庭表明了她流动的家庭观。而她在第三篇小说《爱妻》中,通过一个多种族的家庭更加突显了这一流动的家庭观。  相似文献   

16.
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形成社会环境,它是小说人物所处的典型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林黛玉别父离家,走进贾府,就进入了一个特写的环境。她在贾府所过的“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刀剑严相逼”的日子,与贾府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课文《林黛玉进贾府》比较充分地展示了贾府社会环境的几个  相似文献   

17.
星期天 ,我在家中看了一部美国电影《罪孽》。故事讲的是 :美国的一位叫扎琳达的夫人有5个儿子 ,其中一个儿子被人杀害了。杀人者与自己的儿子是同龄人 ,扎琳达将他告上了法庭。后来 ,扎琳达又背着家人悄悄地去监狱与这个男孩接触 ,去男孩的家中与他的父母交谈 ,发现这个男孩也是善良的 ,他杀人是一种过失行为。于是她产生了一个常人难以接受的想法 :不再追究这个男孩的法律责任 ,让他回到父母身边 ,回到幸福的家中。这个想法遭到了包括她自己母亲在内的所有家人的强烈反对 ,但她凭着自己的执着 ,顶着极大的压力 ,在法院的听证会上 ,毅然宽…  相似文献   

18.
张爱玲是一个清醒的现实主义者,她冷峻的笔锋中潜藏着无穷的理性力量,她的小说基调是苍凉的,骨子是荒诞的。她的《金锁记》通过一个说不尽的苍凉故事,表达出令人刻骨铭心的寒意,这种赋悲剧以喜剧的形式,以及故意表现的尴尬的不和谐,真实地再现了那个让人窒息的社会。  相似文献   

19.
鲁迅先生曾经说:“要极俭省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她的眼睛。”《祝福》就可以说是这样一个生动的明证。  相似文献   

20.
试论《简爱》中伯莎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爱》是世界文坛上的不朽名著,但多数读者在理解《简爱》的同时对作品中的伯莎形象往往忽视和扭曲。其实,伯莎是世界文学形象画廊里妇女悲剧人物中的佼佼者。她的存在,对于《简爱》具有重要意义。这表现在:她为简爱形象的成功塑造提供了契机并充当了陪衬;她的独特行为,极大浓厚了作品的浪漫主义气息;她对于丰富和突出作品的主题,具有不可抹煞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