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起源甚早,苏轼继承和发展了先贤的民本思想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民本思想深刻影响着苏轼的文学创作心态,并进而影响到他具体的诗文创作,研究苏轼的民本思想为我们研究苏轼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另一条道路。  相似文献   

2.
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儒家的重要思想,也是苏轼的重要思想。苏轼一生对民本思想有充分的论述,他身体力行,在王安石变法期间直接上书反映民众疾苦,用诗文来反映民众的疾苦,并在地方为官时因法便民,帮助老百姓解决生活上的困难。究其牢固的民本思想原因有三个:一是受我国古代先贤民本思想的熏陶;二是受其父民本思想的影响;三是本人的性格和人生经历所决定了的。  相似文献   

3.
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儒家的重要思想,也是苏轼的重要思想。苏轼一生对民本思想有充分的论述,他身体力行,在王安石变法期间直接上书反映民众疾苦,用诗文来反映民众的疾苦,并在地方为官时因法便民,帮助老百姓解决生活上的困难。究其牢固的民本思想原因有三个:一是受我国古代先贤民本思想的熏陶;二是受其父民本思想的影响;三是本人的性格和人生经历所决定了的。  相似文献   

4.
对于苏轼贬寓惠州的思想和文学创作,历代都是有些争议的,主要表现在思想是否消极?艺术上是否平淡?上个世纪80年代后,研究苏轼寓惠的论文比较多,在理论上有新的突破。文章从苏轼的寓惠生活、寓惠思想及文学创作等八个方面,分门别类地介绍了有关论文的主要观点,让读者能够较为全面地了解苏轼寓惠研究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5.
张耒作为苏轼的学生,一生时苏轼都深怀敬意.他的才华,也得到了苏轼的赏识.张耒的文学创作思想受苏轼的影响极深.正是在苏轼的影响下,张磊才逐步形成自己鲜明的文学特色,并在北宋文坛上享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6.
迭遭贬谪使苏轼溶入了现实生活,根植于社会实践中。体察民情,关心民瘼,是他文学创作的源泉;政治受挫,思想成熟,是他文学创作的灵感。贬谪是"根",文学成就是"果",贬谪促成了苏轼辉煌的文学成就。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前人研究苏轼豪放词的基础上, 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提出了苏轼豪放词成熟于密州的新观点。其依据是: 一、苏轼自幼受其父文学要有为而作的影响, 在未踏入政坛文坛时就有革新北宋时期浮艳文风的思想; 二、苏轼在守密之前已对婉约派词风深为不满, 已尝试写作言情言志的非男女恋情的新词作; 三、守密时, 适逢朝廷对王安石变法有看法, 变法派有些失势, 故苏轼以为自己大展宏图的时候到了, 于是豪放词便应运而生;四、从文学创作思想来考察, 苏轼守密时只不过是把文学创作当作是抒怀言志的工具之一。  相似文献   

8.
章士钊先生早已指出:“(子厚)取唯民主义以为政本,一切轻君而重民。”(《柳文指要》下部,卷一)当年读此,令我叹服。柳宗元政治思想的两大支柱是中央集权与民本,而民本更是其精髓。柳宗元思想的主要成就,我以为并不是唯物论,恰恰就是民本。他以民本为武器与天命相对抗,要是没有民本也就没有他的唯物论。民本思想又是他全部思想的核心,在他的哲学观点、经济观点、法律观点、文学创作等方面,随时都可以发现民本产生的深刻影响和重要作用。成就与贡献民本思想主要源于先秦的孔子、孟子。最早是孔子提倡仁学。基本内容是“仁”者“爱人”(《论语…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苏轼一生的主要经历来研究苏轼的文学创作过程,以代表性作品分析、探讨作者在人生观基础上所形成的艺术风格。苏轼的文学作品极富有艺术生命力,这与其内在情感和人格魅力有着紧密联系,作品反映出其丰富的人生阅历、佛老思想影响下的平和心态、豁达的人生态度等。苏轼作品真实地体现出作者对自然界的思考,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以及超然物外的人文精神,对后人的文学创作影响广泛而深远。  相似文献   

10.
苏轼与经学     
北宋学者对儒家经典的研究侧重于探讨义理,苏轼亦如此。他解经特别注重经典的原义并突出个人的见解,并以长于议论、言简义明、机智雄辩、曲为譬喻和联系时世的阐述方式深为学者叹服。他的经学思想具有民本思想的性质,所以不为封建统治者所赏识,以致理学成为中国统治思想后,苏学的学术价值被埋没了。现在,当我们重新审视宋学的文化意义时,不难发现苏轼经学思想的光辉。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前人研究苏轼豪放词的基础上,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提出了苏轼豪放词成熟于密州的新观点。其依据是:一、苏轼自幼受其父文学要有为而作的影响,在未踏入政坛文坛时就有革新北宋时期浮艳文风的思想;二、苏轼在守密之前已对婉约派词风深为不满,已尝试写作言情言志的非男女恋情的新词作;三、守密时,适逢朝廷对王安石变法有看法,变法派有些失势,故苏轼以为自己大展宏图的时候到了,于是豪放词便应运而生;四、从文学创作思想未考察,苏轼守密时只不过是把文学创作当作是抒怀言民的工具之一。  相似文献   

12.
苏轼在任职凤翔期间的思想极为丰富,其特点是儒道交融,而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同时苏轼开始接触佛学,为以后苏轼的人生思考奠定了基础。苏轼还提出了“秀句出寒饿”的主张,开始探讨文学创作与创作主体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苏轼在任职凤翔期间的思想极为丰富,其特点是儒道交融,而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同时苏轼开始接触佛学,为以后苏轼的人生思考奠定了基础。苏轼还提出了“秀句出寒饿”的主张,开始探讨文学创作与创作主体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苏轼民本思想主要源于《尚书·夏书·五子之歌》“民为邦本”的思想。民不仅是国家兴衰存亡的根本,也是君权赖以存在的基础。因此,苏轼一生都主张执政者要结人心、减赋税、让百姓先国而富。在这种思想观念的支配下,他终身为官的实践,始终致力于为老百姓解困救难,做了不少利民、惠民的实事,并由此受到民众的普遍爱戴。  相似文献   

15.
<正>初中语文的教学内容中,苏轼诗词占据了一个很重要的分量,与此同时,苏轼诗词在教学过程中,有着一定的共性特点。因此,在初中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苏轼的文学创作特点进行解读分析,拿出相应的教学策略。针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开展初中语文教材中苏轼诗词教学策略研究,促进学生对苏轼文学作品的理解。一、苏轼诗词教学思想解读在传统的诗词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只是重视对  相似文献   

16.
苏轼和杜甫     
苏轼既尊崇李白,又称扬杜甫。他和杜甫一样,都接受了儒家的“民本”思想,都有“致君尧舜”的抱负。杜甫的创作态度,杜诗中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各种艺术表现技法以及语汇意象等,都影响了苏轼的诗词创作。苏轼晚年南迁以后所作诗歌,与杜甫后期诗风颇为接近。苏轼对某些杜诗的评论,显示出他超卓的审美判断力和艺术鉴赏力。  相似文献   

17.
苏轼一生屡遭贬谪,坎坷多艰。但他并未因此消沉,而是走向了旷达清放。纵观苏轼谪居黄州时期的词赋之作,可以清楚地看出其思想变化的复杂性。儒、佛、道各家思想对他都有吸引力。本文试图简要分析苏轼黄州时期的思想变化及其对文学创作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北宋熙宁、元丰年间王安石变法、统治者生活腐朽、自然灾害等多种因素给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此期间,苏轼受儒家“民本”思想和佛教慈悲思想的影响,写下了很多悯农诗.  相似文献   

19.
苏轼一生文学创作经验丰富,精通各种艺术形式。受中国传统哲学中思想影响,苏轼在文艺创作能吸收了之前美学的各种营养,将各家思想融会贯通,其美学思想对当今高中语言教学都有深远的影响。本文从苏轼文艺美学思想中得到启发,提出高中语文教育应当提倡语文教学艺术手法与风格的多样化;重视语文教学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化零为整,促进语文课堂教学,让创新成为高中语文课堂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20.
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此次贬谪,是苏轼仕途和人生的低谷,却也成了他文学创作的高峰。黄州5年间他写下了许多彪炳千秋的作品,其中"黄州三绝"更是苏轼黄州时期思想嬗变、情感变迁的见证。本文拟从此出发,探究其谪居黄州时期的心路历程和思想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