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古汉语副词"忒"、"忒煞"杂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副词"忒"、"忒煞"在近古宋、元、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中均指"太"或"甚"之意,笔者通过对该时期含有副词"忒"和"忒煞"的大量语料研究发现二者存在两大不平衡性:一、近古时期"忒"和"忒煞"在使用地域上存在不平衡性;二、近古时期"忒"和"忒煞"在使用频率上存在不平衡性,而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忒煞"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2.
近代汉语中的副词“杀”、“煞”是从动词虚化而来。从汉语史上看,“杀”、“煞”的补语用法出现于南北朝时期,状语用法出现于唐代中叶。从元代的材料来看,补语用法读家麻韵,状语用法读皆来韵。“杀”、“煞”有多种变体。  相似文献   

3.
"忒"和"贼"是迁安方言中两个常用的程度副词,文章从结构搭配、句法功能和语义内涵三个方面对二者进行了比较,并对异同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忒”是一个方言副词,一直以来对于该字的研究并没有引起学者的太多注意。本文结合《红楼梦》中的语料、部分现代鲁南方言、徐州方言,从词的语义内涵、词义和语境的关系重点分析方言副词“忒”。“忒”作为方言副词,其语义内涵主要有两类:一类表示程度过头,含有贬义、否定的情感倾向;一表类示程度恰如其分.含有赞赏、肯定的情感倾向。“忒”不同的语义内涵限定了它不同的语义搭配。针对“忒”不同的语义内涵,如何正确理解它所表达的感情倾向.语境便成了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宁波方言是吴语的一种重要方言,在代代传承中保存着其特有的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特质,宁波方言中的程度副词丰富且繁多,然而在此方面的研究却很稀少。因此,本文便聚焦于“忒”和“贼”这两个高频副词,对其用法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6.
对于汉语言专业的留学生而言,必须掌握一定内容的文言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照搬对中国学生的教学方法,而要探索与留学生认知方式相适应的新的教学路子.否定副词是古汉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我们从实际运用的角度出发,比较“勿”与“毋”的意义及用法的异同,帮助留学生掌握并能正确使用与二者相关的词语.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立刻”和“马上”两词的辨析,指出两词义项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及两词在句子中使用的差异,并例举了副词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学生使用副词常见的错误并欲藉此找到副词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陆艳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1,(11):102-104,120
程度副词"极"是绝对程度副词。本文从三个平面理论入手,对"极"和英语对应词very进行研究。句法上,详细分析句法分布组合情况;语义上,分析语义内涵和语义指向;语用上,分析语用色彩、句式和句类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长沙方言属于湘语长益片,按意义可分为程度副词、范围副词、时间和频率副词、肯定和否定副词、情状副词、语气副词六类。长沙方言的副词与普通话的副词相比,出入很大,普通话中的一部分常用副词长沙方言基本不用,长沙方言中的一部分副词是普通话中没有的,有的副词长沙方言和普通话都用,但用法有差别。长沙方言在词的兼类、搭配形式和构词方式三方面具有独特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在初中英语中,形容词和副词不但是重要的词类,而且也是中考的重要考点。要想弄清它们的关系,把握它们各自的用法,请看下面“三个理清”和“三个掌握”。  相似文献   

11.
绍兴方言中的单音节程度副词顶、呆、实、煞虽然都可以表示程度深之义,但是在具体的语义、语用和语法方面,还是有明显差别。本文对这一现象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世纪金榜》(全称《高中全程复习方略》。延边大学出版,2003年最新版P193)对1997年全国高考试题这么一句话“晚会上,广播艺术团的演员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辛勤劳动的环卫工人,他们的节目,无论从创作到演出,都受到观众的称赞”是这样解释的:“句中的‘无论’是个副词,不能和介宾短语‘从创作到演出’连用”,应删去‘无论’或  相似文献   

13.
《绿野仙踪》是清代著名的长篇白话小说,代表了清代中叶语言的整体状貌。文章选取小说中"更""很(狠)""十分""竟"四个副词与现代汉语副词进行对比,从使用频率、所表意义、组合能力、句法功能等方面分析其在现代汉语中的发展及原因。  相似文献   

14.
“程度副词+名词”的组合现象广为流行,这种组合不属于程度副词修饰名词,而属于词类活用中的名词活用,从修辞的角度来说,即为转品。  相似文献   

15.
“曾”和“曾经”在作时间副词时,二者的词义相近,但作句法成分以及与否定词组合时却存在差异:“曾经”可以作状语、定语、宾语、主语中心语;而“曾”只能作状语。“曾”与否定词“不”的组合能力更强。在语用层面:“曾”更多用于书面语,或者书面语色彩更浓厚的文体。  相似文献   

16.
哈姆莱特和俄瑞斯忒斯是莎士比亚和萨特这两位戏剧大师创造的杰出的艺术典型,他们不仅身世、遭遇惊人的相似,而且他们所面临的荒诞的生存境遇,以及面对荒诞的思考,孤独感,乃至最终的选择,都极为相似。他们都以自己的行动生动地阐释了存在主义的哲理,因而都成为当之无愧的存在主义英雄。这不仅表明了西方学的一脉相承,而且表现了两个伟大艺术家在反映人类心灵和生存状态方面的感应和相通。  相似文献   

17.
王玲玲 《文教资料》2012,(17):31-33
在传统语法中,“各种”是一个数量词,一般只能修饰名词性成分。但随着现代汉语的不断发展,数量词“各种”已经能够修饰形容词、动词,在句中作状语,语法功能类似于副词。为证明“各种”是副词这一猜想,本文运用“汉语词类隶属度量表’’测定“各种’’的副词身份,并分析“各种”作副词时的词义和用法,最后着重从外部的社会文化语用条件和语言内部的自我调节能力两方面讨论这种新用法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宜宾学院学报》2016,(10):53-59
"端"是先秦时期出现的副词,最初因与"专"通假而出现"特意"义副词用法。东汉时由"端正"义形容词"端"发展出表"适值"义的情状副词"端2"。南北朝时期,表"果真"义的"端3"和"究竟"义的"端4"均已萌芽,到了宋代使用广泛。元明之后,"端"的所有副词用法均逐渐减少。副词"端"各类用法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显示了汉语语义发展的某些特殊路径。  相似文献   

19.
“比较”、「比较的」分别是汉语和日语中的程度副词,其功能是对程度加以比较。在比较事物时,以是否依据客观标准、主观标准,着眼于性质、状态的比较这方面,二者是完全相同的。在负面评价方面,“比较”和「比较的」的修饰范围不同,“比较”虽有一定的限度,但范围比「比较的」要大,这是两者的主要区别。在程度和模糊量词方面,“比较”、「比较的」是允许和数量词共用的。在否定命题方面,“比较”多修饰形容词,但多修饰肯定形式,不太修饰否定形式;「比较的」除了肯定命题以外也可以参与否定命题,以比较肯定性程度和否定性程度。  相似文献   

20.
李蒙 《考试周刊》2013,(29):89-89
汉语副词"再"和韩语副词"■"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非常频繁。由于两者都可以表示比较、持续、重复、添加等意义,两者的区别成为两种语言学习的一个难点。对两者的对比分析,将使学习者明确两者的区别,同时对两种语言的对比研究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