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时间     
  相似文献   

2.
傅海 《新闻采编》2007,(1):27-28
千百年来,人类的思想者不停地叩问生命存在之价值,所谓“意义”与“虚无”,所谓“时间”与“空间”,所谓“有为”与“无为”……每一项讨论都带给我们一些光亮,同时也带给我们一些迷惘。2006年5月,中国大陆一所著名新闻院校的一位学业颇优的女博士抛夫别女,从八楼跃下,结束了她  相似文献   

3.
方宏 《新闻实践》2007,(8):49-49
不久前,兰江导报6月15日2版《厚伦方村有腰鼓队还有坐唱班》一文中的时间问题在评报会上引起编辑、记者热议。文中的时间为"昨天"(即6月14日),但是记者真实的采访时间为6月13日,即"前天"。讨论中,大家争议的焦点是"如果不影响新闻事件的本质,‘昨天’是否有必要改为‘前天"’。  相似文献   

4.
蒙辉  薛婧 《新闻传播》2007,(8):39-39
采访约时间,是每个记者都需要面对的问题,也是采访的第一步。选择合适的地点、合适的时间进行采访,可以说是采访能够顺利进行的关键。笔者就如何约定采访时间谈谈自己的小经验。  相似文献   

5.
名人喻时间     
陈相银 《军事记者》2006,(10):51-51
时间是生命。鲁迅说: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时间是急流。塞万提斯说:时间像奔腾澎湃的急湍,它一去不还,毫不留连。时间是资本。巴尔扎克说:除了聪明没有别的财产的人,时间是唯一的资本。时间是财富。鲁迅说:时间对于我来说是很宝贵的,用经济学的眼光看是一种财富。时间是力量。郭沫若说: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时间是镰刀。莎士比亚说:时间会刺破青春的华丽精致,会把平等线刻上美人的额角,会吃掉稀世之珍、天生丽质,什么都逃不过他横扫的镰刀。时间是作者。卓别林说:时间是伟大的作者,她能写出未来的结局。时…  相似文献   

6.
人们以为和“将来”的幸福相比,“现在”过得好不好,根本无关紧要。但事实是,人们没意识到,他们永远碰不到“将来”,终其一生,他们只能待在“现在”  相似文献   

7.
一、"三贴近"是求真求实提高新闻媒介公信力的必然要求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对新闻媒体来说,新闻的真实性也是新闻媒体的生命.新闻媒介存在的最大价值和最大的社会意义就在于真实客观地对"新近或正在发生事实的报道".新闻的真实性是取信于民的必备条件,是新闻媒介存在之本.  相似文献   

8.
刘力 《新闻世界》2012,(6):21-22
去年下半年以来,全国各地新闻媒体蓬勃而有序地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改革开放30余年来我国新闻界最为壮观的新闻实践活动。而且毫无疑问,这个活动目前正朝着更加深入更加撼动人心的方向发展,以然成为全国新闻界的重大标志性事件之一。作为地方报纸,《皖江晚报》的编辑记者也积极投身于这一实践活动中,并从中深刻领悟出“走转改”的意义和价值,获益匪浅。  相似文献   

9.
"最近忙不忙?"王总在电梯里满脸微笑地问身边的小强。"忙,非常忙。时间严重不够用,天天都要加班。"小强回答说。电梯门开了,王总没有说什么,径直走了。王总到办公室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项目主管老付叫来,"我上次和你沟通过想请你担任CEO,让小强接替你现在的位置,嗯……"王总  相似文献   

10.
“旧闻”,是相对新闻而言的。“新”是新闻的重要生命基因之一。但是,由于某些原因,有些发生过或正在发生的新闻没有能够及时报道,使新闻成为“旧闻”。不少报道员为此跺脚“可惜”之后,大多选择了放弃。其实,这些所谓的“旧闻”,多数时候只在时间上表现过时了,而其事件的本质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具有一定的新闻价值的,只要采取适当的办法,那些“旧闻”还可以抢救成“新闻”。从“旧”中觅“新”,是方法之一。这就是要从各个层面来寻找一则“旧闻”的最新报道由头,给“旧闻”打开另一扇窗。可以继续关注“旧闻”,在其事态发展中找一个亮点,从而…  相似文献   

11.
从古到今,很多的名人都对时间有过精辟的论述。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说的白驹过隙,是形容时间过得飞快,像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一闪而过。“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说的是儒家孔老夫子面对流水一样转瞬即逝的时间发出的感叹。自从人们用科学的方法把地球自转一周称做一天,把地球围绕太阳旋转一周称做一年,把一年的时间确定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以后,永恒的时间就成为一把衡量万事万物也包括任何人在内的生命存在的公平尺子。  相似文献   

12.
陈长松 《编辑之友》2020,(10):67-73
马克思"用时间消灭空间"的经济学命题在移植到传播学理论时,逐步延展为一则"时间完胜空间"的信条。该信条虽具有强大的理论解释力,但随着社会理论研究的空间转向,即时传播技术对传播时空的重塑,需要适时地对此信条展开再思。从马克思"用时间消灭空间"经济命题中空间的永不退场、新闻传播学科对时间与空间维度的不同偏好,以及即时传播技术带来的时空重塑三个层面再思,发现该信条内含的固化传播时间维度、忽视传播空间维度的价值取向,以此恢复空间的主体地位,拓展传播学研究的空间维度,推动传播研究方式的转型。  相似文献   

13.
韦星 《新闻爱好者》2010,(4):168-170
在朱自清“此时此地此我”的时间观中,“此我”占有重要的地位。没有“此我”就没有“此时”、“此地”.正是“此我”积极主动地融入人类社会历史、融入崇高的精神生活,“此时”、“此地”的物理时空才得以转化为具有社会历史意义的生命时空.生命的“刹那”才得以指向“大我”、指向永恒。  相似文献   

14.
各级立法机构应体察、探究民间的惯例,避免依据某些教条的法律知识仓促制定种种法律,因为没有经验的支持,条文中总是充满含糊不清之处  相似文献   

15.
“在有机的报纸运动下,全部事实就会完整地被揭示出来。”1842年,马克思使用了“有机的报纸运动”这一概念阐述了新闻传播的特点。在当代,“有机的报纸运动”依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各种信息工具层出不穷,广播、电视、网络相继成为人们日常的信息交往工具,“有机的报纸运动”已不单单适用于报纸了,对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本文就是从“有机的报纸运动”的含义和前提入手.进而分析其在当代媒介背景下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友直 《档案管理》2004,(6):35-36
一个人在一个单位、一个地方工作生活的时间长了,优点缺点都会“暴露”无遗,也即人们常说的“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马力——有好有坏;人心——有善有恶。  相似文献   

17.
张琳 《中国图书评论》2023,(10):102-112
《蛙》是莫言面向中国当代社会现实勾勒的一部乡村计划生育发展史图谱,折射了中华民族生存发展中所历经的困难与挑战。在新世纪之初,回顾共和国建设历程中的人口发展决策,不仅是对那段特定历史情境的反思,也是莫言在现代性语境下,观察时代症候,总结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经验,关切社会现实的自觉。生育问题关乎人类繁衍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面对当前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和时代性的生命主题,重新阅读《蛙》,抓住小说人物的命名方式和性格特征,从德勒兹的哲学概念“无器官的身体”切入,来理解莫言所要表达的身体自由、释放欲望、关怀生命的美好愿景,以打开新的研究视域,为捕捉生命强力提供一种新的文学思考。  相似文献   

18.
刘景会  范会敏 《图书馆杂志》2003,22(1):39-39,43
开馆时间是影响图书馆服务和文献信息资源利用效果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对其进行自觉、深入的探讨,有助于改善当前我国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利用状况,推进图书馆工作。为此,本文以高校图书馆为例,对图书馆的开馆时间作一剖析,以期对相关理论研究和工作评估有所启示。 1 概念考察笔者发现,在图书馆人的观念中,开馆时间似乎是一个不言自明的概念。因为,虽然它普遍见诸于专业文章和书籍中,而且还是图书馆工作评估标准  相似文献   

19.
当我活在自己的界线内时,每件芝麻小事似乎都很重要。当生命开始插手,并拭去那些界线时,我才了解,所有我曾视为重要的事其实毫无意义。  相似文献   

20.
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又是"无讼"理论的奠基人和鼓吹者。儒家"无讼"法律思想在解决纠纷,在调解制度的形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