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青海汉语方言谚语的修辞特点,认为青海汉语方言谚语因受地域、民族等人文因素的影响,具有语言材料“风搅雪”、雅俗并存等特点;文章还进一步分析了青海汉语方言谚语中常见的修辞格。  相似文献   

2.
青海方言中的程度副词“糊涂”靳玉兰汉语青海方言,属于北方方言西北方言的一支。从现状看,青海是一个拥有汉、藏、回、土、蒙古、撒拉等六个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省份,而历史上少数民族活动一直占主导地位。因此各民族之间文化上的相互影响、语言上的互相交融是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3.
青海方言是青海地区民族文化的凝聚体,是青海各民族历史的一面镜子。通过对青海方言的分析,我们将了解到蕴涵其中的文化意义。本文从语音、词汇(包括地名)、语法等方面尝试分析了青海方言的语言特征,进一步挖掘了青海各民族创造的多彩的文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青海方言为例,在充分论证青海方言与英语具备较强可比性的基础上,在语音、词汇、语法等不同语言层面与英语做共时对比研究,探索不同语言的内在特征,寻求两种语言间的对应性和差异性,以期达到指导青藏地区英语教育和翻译实践工作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现代青海方言材料和文献材料相比较的方法,对青海方言中留存的一些古俗语词做了考释。并认为,作为语言的活化石,青海方言古俗语词对汉语词汇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青海汉语方言受其地理位置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具有同多民族语言共处、与多种汉语方言相间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方言是语言的支派和变体。方言可以分为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变体。社会方言是语言的社会变体,即使用同一种地方方言的人,因职业、阶层、年龄、性别、语用环境、个人风格等等不同,语音、措辞、谈吐也会有不同。在不加特别说明的情况下,“方言”一般都是指地域方言。方言一方面是相对语言而言的,方言与语言是个别对一般的关系,语言是一般,方言是个别。人们日常使用的是个别的方言而不是一般的语言。另一方面,方言是相对于民族共同语而言的。民族共同语是以该民族所使用的某一种方言为基础,以某一个地点方言的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是我国汉民族的共同语,北方方言是它的基础方言,北京语音是它的标准音。语言与方言理论上的层级划分是语言学中的一个复杂问题,因它涉及政治、经济等多种因素。但我们不难想像我国各地方言与普通话之间参差不齐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英语语音教学在英语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在学习语言过程中,由于各地区的差异性,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产生了负迁移的影响.本文对青海方言的主要语音特点与英语发音规律进行对比研究,阐述了青海方言对英语语音发音的负迁移现象,进而提出相应的英语语音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9.
语序是表达汉语语法关系的重要手段,方言也不例外。在这方面青海方言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不仅表现出与汉语普通话大相径庭的特殊语序,而其自身又杂而不乱,有着严密的逻辑性,从而形成了语言家族中子语和母语的总体整合。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相关论著探讨了青海方言研究的现状,并从描写研究、比较研究,兼通其它学科研究的角度简单了解到青海方言研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语言标准虽一直被视为汉语方言分区的首要依据,但是语言外部标准如历史、人文、地理条件等在方言分区中所起到的作用不容忽视,并在一定程度上能检验方言分区合理与否.根据语言外部标准,传统上归属江淮官话的江苏泗洪方言归于中原官话相对更为稳妥.  相似文献   

12.
青海方言中的“可”具有较为特殊的语法特点,可表示“又”、“再”、“却”等意义,同时还可以出现在句尾,做加强语气的成分。和其他方言以及普通话相比,青海方言中的“可”有其特殊性。本文描述了青海方言中“可”的用法,通过和近代汉语、普通话以及其他方言的比较,说明“可”在青海方言中的用法有进一步探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青海乐都方言受其地理位置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同多民族语言共处,与多种汉语相间,有很多值得揭示和研究的内涵。本文仅从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简要分析它所呈现出来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张蒙  王卫振 《时代教育》2012,(5):187-188
各地方言的语气词都各有特色,在不同的方言中各种语气词的用法与意义也都丰富多样。而青海方言中的语气词与其他方言相比更是特色鲜明,具有浓厚的区域特征。本文将青海方言的语气词与普通话作比较,分析了青海方言中一些特有语气词的意义及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青海循化方言实际入手,对该县的音系进行了归纳,并结合了《广韵》反切、诗律、入声字,在循化方言词汇中的调值和汉语普通话声调进行比较的同时,对该县学生如何掌握、研究入声字有一定的实用性,而且对青海籍的学生掌握、研究入声字也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作为现代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青海汉语方言中已经融入了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蒙古族等众多世居少数民族的词汇。这些词汇就像冰山一角,反映出这些民族的生活习俗,也丰富了青海汉语方言的表现力。这是值得肯定的。但同时不得不注意的是,这样的发展在带来语言活力的同时,也阻碍着普通话的推广,限制了更多读者的进入。因此,认真研究,作出探讨是非常关键的。  相似文献   

17.
新疆汉语方言词汇与新疆地域民俗文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疆汉语方言词汇系统的构成成分内容丰富:有继承中原化的基本词语;有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省基本词语,有反映新疆本地特色的语语,有大量的借词等。从这些词语中既反映了新疆汉语语方言的来源,特征也反映出新疆特有的地域民俗化内涵,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语言在其发展变化中具有的融合特点。  相似文献   

18.
方言作为区域语言的表现形式之一,在语言生态观同样受到保护。开封、商丘、周口等豫东地区,由于各县市相对距离较近,其方言中的语法特点基本相似,而对于探讨方言的多样性和保护语言生态的重要性来说,与普通话具有较多的相异之处。为此,从豫东方言的语法特点出发,辅以具有代表性的豫东词汇例句等方面来阐述其大众传媒视角下的生态影响变化。  相似文献   

19.
青海方言中的助词别具一格,地方特色十分显明。这些助词,许多是青海独有的,虽然有些普通话中也有,但用法却另辟蹊径。不把握这些助词的语意和作用,便无从理解青海方言。因此,为沟通省内外思想交流,找出青海方言与普通话的对应规律,研究一下青海方言中的特殊助词便是非常必要的了。这里有几组使用很频繁的青海方言助词,我想对它们的话法作用,谈谈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20.
基于前人近10年的城市居民语言态度研究,本文旨在探究城市居民的语言态度与城市发展及人口流动的相关性。结果发现,城市居民对普通话的语言态度相对稳定,而对方言的语言态度在不同地区间呈现显著差异:对方言的社会性评价与城市的发展呈正相关,对方言的行为倾向与人口流动呈负相关,对方言的情感性评价与城市发展及人口流动相关性不大。本文通过探究不同城市间居民的语言态度差异,为语言态度、语言使用和方言保护等领域提供有利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