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我国三十年来古村落景观保护为切入点,探讨了文化景观保护与传统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认为两种社会结构下"生存样态"的不同,应该成为文化景观保护的前提与基础.由于社会变迁是人类社会的常数,因此,保护文化景观是要保护文化景观赖以存在的社会结构,保护这种社会结构的自洽性,而由被保护者参与保护行动,在发展中保护、保护中发展是文化景观保护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
随着生存环境的不断改变,一方面,人类背负着继承和保护历史文化景观的重任,另一方面,人类又要学会用系统的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理论看待历史文化,并进行科学的历史文化景观规划。文章结合鄂西北邱家前湾古村落文化保护和发展,在尊重古文化的前提下,对该村落的景观设计提出创新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借鉴意象理论及其分析方法,可深入研究江门良溪古村落的意象特性,包括环境意象、景观意象、生态意象、宗族意象、宗教意象、防御意象以及风水意象等。良溪古村落的景观保护与开发,也应基于其意象特性而采取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徽州古村落文化和楠溪江古村落文化都是我国古村落文化中的奇葩。它们彼此之间有着相同的文化因素,如自然观、宗族观念等。但由于地理区域的差异,从而也具备了不同的地方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谭杉 《华章》2013,(28)
乡土景观是对本土文化和地域特色的追求。本文以广州古村落中的黄埔古村为例,通过实例和理论分析,对本土景观元素中,乡土景观的运用进行了分析,以体现乡土景观元素对历史文化场景的复原、追寻和演绎。通过运用和表达乡土人物、风情和风水、风貌,对原滋原味的古村落景观进行营造。  相似文献   

6.
徽州传统聚落景观基因识别及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助"景观基因"理念,可通过标志性建筑、民居特征、布局形态、主体性公共建筑、聚落装饰、参考性环境因子等六个识别性要素对徽州传统聚落景观特征进行识别,进而构建徽州民居景观基因要素识别系统。牌坊、宗祠、水口园林是构成徽州区域传统聚落景观的主体基因,功能地位最突出;马头墙、天井可作为其附着基因和徽派民居景观的主体基因,较前者功能地位居次;它们共同构成了徽州传统聚落景观的内在特质及其外在特征的形成机理,是徽州文化的主要载体。  相似文献   

7.
(1)识记并理解化景观和旅游活动相关的概念、分类、特征;识记国内外一些重要景观的空间分布、景观特色、所属类别;知道一些重要化现象的形成源地、分布地区及空间扩散类型。(2)理解化景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学会从自然与化结合上分析解释化景观的分布、特性、观赏原则、形成原因及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安徽美好乡村建设中,土地整治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内容。一些地方在大力推进土地整治的过程中,客观上对区域内的古村落景观生态保护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分析其中原因,主要表现为片面理解土地整治内涵、对土地整治与古村落景观生惠保护的关系缺少深入思考、规划文本可操作度不高、缺乏人才与技术、农民参与积极性不强等方面。应从坚持统等兼顾、科学编制整治规划,着眼生态平衡、坚持持续健康发展,完善项目实施、建立生态预评机制,注重教育宣传、激励村民主动参与,加强科技攻关、拓展业务培训渠道,健全法律法规、完善绩效评价体系等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9.
1.化的两种形态。2.化景观的主要特性。3.化景观与环境的关系。4.化源地的类型。5.化区的空间特点。6.化扩散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10.
古村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古村落文化也有地方性特点·具有深层的教育价值,是一类重要的地方课程资源.对古村落文化进行地方课程的开发应兼顾上位文化的意志和"地方人"的需要,秉持"双重眼界",运用田野工作、深度描写和理论思辨等方法,彰显实践性课程的品格,完成从古村落文化通及民族主流文化、再回到古村落地方问题这样一个往复循环的地方课程体系的建构.  相似文献   

11.
开发成都周边古镇的文化景观,应以古镇文化特色为依托,以承载古镇文化为目的,传承古镇的民俗风情和生活情态。开发中应注意:保护性地开发具有川西特色的古镇聚落景观,让历史建筑与周边环境突出古镇文化特色;传承和开发古镇建筑景观的功能,加强其文化承载性,丰富古镇旅游的文化内涵;重视以设计景观突出古镇的文化特色,营造古镇的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12.
作为创造与传承民族文化的主要力量,中国古代文人最引人注目的文化活动就是对“仕途”的执著和对艺术、尤其是山水画艺术的痴迷。与其对仕途的执著相对应,中国古代文人对山水画创作的迷恋也远远超过了通常意义上所理解的审美范畴。其间一定有更深层的文化与社会心理的原因。探究这些深层原因,不仅可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格特征、把握中国古代文人以及山水画家人格的深层机制,而且有助于我们从更深层次上理解中国艺术创作的本质和中国人的艺术精神,汲取当代艺术创造的文化动力。  相似文献   

13.
龙泉山濒临梁子湖,土地肥沃,物产阜盛,交通便利,宜居宜耕,世人奉为"风水宝地"。历代移民带来了高起点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加上众多世族慕名而来,共同推动地方经济和区域文化的发展,形成典型意义的封建文化村落。  相似文献   

14.
文体学是古代文论中的重要问题,在古代文学研究中占有核心地位。传统文体学具有丰富的内涵,文体概念不仅突出文学存在的形式性相,更具有文学本体的深层意蕴。同时,古代文体学与传统文化关联紧密,具有深厚的文化内蕴。  相似文献   

15.
侗族文化景观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县马安侗寨为例,发现侗族文化景观主要由聚落、森林和农田三部分组成,土地利用形式呈现出杉树林-茶树林-侗寨聚落-农田文化景观在空间上的垂直分布模式,其中聚落文化景观子系统是侗族文化景观系统的核心,对整个文化景观系统内的能量流动起协调和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论赣南客家古村落文化的保护——以赣县白鹭村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村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其文化资源因为与人的有机融合,而显出相当的复合性。在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发展背景下,对古村落加以合理保护,涉及到继承与发展、传统与现代、文化与经济等多方面的关系,并且体现出多方面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色彩观,在立意和表现手法上明显不同。中国山水画的色彩观深受中国哲学尤其是道家哲学的影响,崇尚返璞归真、简练素朴之美,主张用最简单的水墨色彩表达最丰富的意境。而西方风景画遵循的则是真实的色彩观,重光谱色,讲明暗阴影对照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