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艺复兴运动与宗教改革运动具有紧密的历史联系。作为文艺复兴主题的人文主义,传统理解是其在输入德意志之后便背离原来发展方向,宗教改革爆发之后更是很快在德意志销声匿迹。事实上,人文主义并没有湮灭于宗教改革之中,只是在德意志被本土化之后,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和色彩而已。本文力图勾勒出文艺复兴时期德意志人文主义的独特演进轨迹,以期对其进行更加公允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西欧资产阶级政治革命的最初行为——宗教改革运动首先在德意志爆发,这除了德国历史发展的深刻的政治、经济原因外,德意志的民族因素是其成为西欧宗教改革策源地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试论马丁·路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六世纪,马丁·路德在德意志最先发起了宗教改革运动,成为欧洲历史上令人瞩目的人物。恩格斯认为德意志和欧洲其它国家的宗教改革运动,是欧洲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的三次大的决战中的第一次。宗教改革运动是以市民阶级为领导的,以农民和城市平民为主力,在宗教外壳下所进行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的改革运动。由于马丁·路德代表的是市民阶级和刚产生的资产阶级的立场,所以在宗教改革的斗争过程中,随着运  相似文献   

4.
<正> 由马丁·路德发端的宗教改革,在其早期之所以很快成为席卷整个民族的运动,与德意志民族特定的历史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特别是宗教改革前德意志民族主义的思潮为宗教改革运动奠定了深厚的往会基础。本文拟对此作一简略探讨,以求正于同仁。一德意志民族主义一开始就把主要矛头指向罗马教皇。最早明确地表达这一思想的是一批宗教人士。他们要求:教皇应停止对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教会与世俗事务的千涉。班贝克的  相似文献   

5.
1517年,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6)首先在德意志发动了宗教改革运动,这场改革运动对德意志有全方位的影响。在宗教改革时期,德意志的史学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具有鲜明的特色,诸如注重对中世纪传统的继承、具有强烈的民族主义色彩和宗教实用主义色彩等。在此期间,一些伟大的历史学家也应运而生,诸如弗拉齐乌斯.马蒂亚斯、约翰.斯来丹等,这些历史学家的著作和思想对于近代史学的发展,有其独特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6.
初中世界历史下册第七编第二章"德意志的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是比较复杂的一章.在这一章以前,提到德意志的地方很少,学生对德意志的印象不深.讲授这样比较复杂的一章,可能也会特别增加一些困难.仅就这一章的课文内容来看,似乎在于要求说明怎样由十六世纪初期德意志的经济状况和政治上的分裂所形成的阶级矛盾,引起了以宗教形式出现的阶级斗争——宗教改革,并由于宗教改革不能符合主要是广大被压迫农民的利益,发展成为巨大的农民战争.因此,应该扼要分析德意志在错复杂的阶级关系中所以首先发生宗教改革的原因和这个改革的实质,并指明德意志农民是一切阶层进行压迫、搾取的对象,是遭受苦难最深的一个阶级,从以说明由宗教改革发展成为农民战争的必然.农民战争的失败,是封建诸侯的胜利,结果:加深了德意志政治上的分裂和教会的反动,严重阻滞了德意志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德意志宗教改革是德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事件,是一场反封建的社会变革运动,它引起了德意志普及性国民教育运动的兴起、民族主义的兴起,对德意志民族的教育观、职业观等,以及德国的工业现代化都产生过深远影响。在大国崛起中,重大历史事件往往影响着历史发展的脉络,把握好其时代特征,总结、借鉴各国历史发展的经验,可以更好地体现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8.
说明:1.天主教、新教、东正教是基督教的三大派别.在宗教改革以前,基督教在欧洲已经广泛流传.东正教流行于东南欧和俄国一带,天主教流行于欧洲其他地区.2.在天主教会内部,马丁·路德于1517年在德意志首倡宗教改革运动.脱离罗马教皇管辖的路德教派建立起来.该教派后来从德意志传到丹麦、挪威、瑞典等地.十六世纪二十、三十年代,瑞典、丹麦(当时辖有挪威)国王先后发动宗教改革,宣布路德教派为国教,建立起由国王控制的路德派教会.十六世纪中期,法国宗教改革倡导者卡尔文在瑞士建立卡尔文教派.该教派流传到荷兰等许多欧洲国家.这些教  相似文献   

9.
马丁·路德是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发轫者,他的宗教思想是他所处时代的产物,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倾向及强烈的为信仰而斗争的特点。他力主摆脱罗马教会对德意志教会的控制,建立廉俭教会的主张受到德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并为以后新教运动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但同时也表现出了软弱性和不彻底性。  相似文献   

10.
第二课时的基本思路: 本课时重点讲述“德意志的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一目内容,然后简介“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开端”。在讲授新课之前,教师先进行复习提问:“德意志国家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其政治上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基督教何时产生的?11世纪分裂为哪些教派?”教师结合学生的答案指出:16世纪初,在政治上长期分裂的德意志,爆发了大规模的反对天主教会的斗争,引起了基督教的又一次大分裂。三、德意志的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板书) 这一目设计分为四个小标题。  相似文献   

11.
宗教改革前期,中世纪那种狭隘而不顾民众需要的大学教育招致了民众的普遍反感,建立务实、适合民众需要的大学教育应时而生,并获得了新教改革家和民众的广泛支持。作为新教运动中心的维滕贝格大学率先开始了近代医学教育的尝试,通过病理学和解剖学的教学,为谋求新型的大学教育提供了经验和样板。从维滕贝格大学医学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来看,不仅为近代医学教育积累了丰富经验,而且还实现了大学的自我调整,使其逐步适应乃至融入社会和民众的需要。"崇尚科学和为民服务"为德意志宗教改革运动增添了浓艳的一笔,而在宗教改革时期出现的高等教育的改革,也成了德意志教育史上从中世纪向近代转型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12.
近代德意志民族主义的产生有着极其深刻的背景。民族的分裂是近代德意志民族主义产生的根本原因,外国文化的入侵是近代德意志民族主义产生的重要外部因素,西欧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为近代德意志民族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促进近代德意志民族主义产生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13.
波希米亚当时属於神圣罗马帝国,该地有丰富的银矿,经济相当发达,有了本土的初期的商业资产阶级的兴起,胡斯(一三六九——一四一五)的宗教改革运动,在某一方面,是代表此种商业资产阶级利益,反对封建束缚的。要反对封建束缚,不可避免的要反对教会,因教会是封建制度的一大支柱,要反对教会,便要实行宗教改革,加以当时高级僧侣(如大主教、主教)的腐化,托缽僧的横行,也使人感觉有宗教改革的必要。在政治上,胡斯运动代表波希米亚人的民族解放斗争,因波希米亚人系西斯拉夫人的一支,长久受着德意志人  相似文献   

14.
宗教改革时期,德意志大学深陷困境。无休无止的宗教纷争使得德意志大学精疲力竭;世俗权力的过度干涉限制了大学的发展;这引发了德意志大学在此过渡转型期间举步维艰。虽然近期的研究在很多方面扭转了大于此时大学衰落的负面印象,但是此时德意志大学陷入危机是毫无疑问的。  相似文献   

15.
课本第19页:《宗教改革后新旧教的并立》图中的联合省共和国这一部分,用的完全是小点来表示的,也就是在宗教改革以后联合省共和国这一地区仍然是天主教控制的地区。这种作图法是与史实不相符合的。在这里,作者混淆了一个概念。1516年,西班牙国王斐迪南死后,他的外孙查理一世即位。查理已经在1506年从他父亲(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之子)方面继承了尼德兰,这时就以西班牙国王的身份领有这片土地。从此尼德兰成为西班牙的属地(信奉天主教)。在发源于德意志的宗教改革浪潮中,路德、慈温利、加尔文等教派先后传入尼德兰,加尔文教派的影响最为广泛,接受…  相似文献   

16.
课本第一册第 69页 :“15 17年 ,马丁·路德起来反对免罪符 ,引发了宗教改革。”“出售免罪符”插图的左边的小字 :“15 17年 ,教皇借口筹款修缮罗马圣彼得大教堂 ,又派人到德意志兜售免罪符。当这些人来到德意志维滕堡时 ,维滕堡大学神学教授马丁·路德针锋相对 ,在教堂门口贴出《九十五条论纲》 ,戳穿免罪符的欺骗性。这一举动成为宗教改革运动的导火线。”可是 ,谁也不知道马丁·路德对宗教“改革”了什么 ,因为具体的内容 ,课本根本没有提及。马丁·路德对宗教“改革”了什么?$新疆和硕县包尔图中学@张国伦…  相似文献   

17.
17世纪,路德宗逐步繁琐僵化,脱离实际,教会生活也形式化,失去了宗教改革初期的活力,成为一种新教经院主义。在此背景下,德国兴起了一场虔敬主义运动。虔敬主义在德国传播甚广,促使更多的人熟习《圣经》,培养出一种更有生机的虔敬生活,增进了平信徒参与教会生活的热情,并促进了用灵修方法研究《圣经》的工作。虔敬主义运动热心于慈善事业、新教的传教事业以及教育活动,还把民族主义感情和理论的许多必要成分引进德意志文化生活,大大增强了德意志的民族意识。  相似文献   

18.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把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入题后括号内。 1.下列内容中,对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推动作用的包括() ①新航路的开辟 ②德意志的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③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④殖民者在海外的殖民掠夺  相似文献   

19.
课本第19页《宗教改革后新旧教的并立》图中标有“联合省共和国”,恐怕标得不对。因为,根据图示可知,尼德兰地区一部分是天主教区,一部分是新教与天主教继续斗争地区。而联合省共和国即荷兰共和国信奉加尔文教,应属于新教区。所以标“联合省共和国”与图示不符。而且我们知道宗教改革是16世纪上半期进行的,德意志宗教改革是16世纪初开始的,瑞士和英国的宗教改革都是16世纪30年代开始的,而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却是16世纪下半期进行的,即1566年至1581年。尤其联合省共和国的建立已是16世纪末,所以宗教改革后,尼德兰革命前,尼德兰地区应是天主教…  相似文献   

20.
一、双线式的发展与欧洲其它国家和地区相比,瑞士宗教改革极为独特,事实上它是沿着两条发展路线展开的[。1](P227)它拥有两个世界一流的宗教改革家:茨温利和加尔文。出现了影响巨大的两个宗教改革中心:苏黎世和日内瓦。前者是瑞士德语区的中心,改革特征与德意志的改革相似;后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