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小黑羊     
老杨是村里的养羊大户,养着一大群绵羊,靠卖羊毛为生。  相似文献   

2.
《红领巾》2006,(1):40-41
皮影戏,皮是指道具是用驴皮或牛皮做的,影是指看戏的人看的其实是光透过道具在白布上的投影。皮影戏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当然也少不了伴奏。现在看皮影戏的除了老人就是孩子,再没了从前的热闹。台前的人们看到的是鲜活的人物和故事。台后站着给皮影生命的人。村里的少年郎也有  相似文献   

3.
    
或许是老了,外婆总爱抱着有些陈旧的电视,看戏。独独是爱戏的,一辈子不识字的她,连新闻,也只能勉勉强强地侧着身子,在一大家人喧喧闹闹的稀里呼噜声里,隐约着翻来倒去地听。她眯着眼,小声说上句又打起仗了,就又被儿女们的高谈阔论,孙子孙女的呼来喝去掩盖住。  相似文献   

4.
戏节     
<正>我的家乡有一个"戏节"。顾名思义,这个节日就是唱戏、听戏、看戏。且听我细细道来。村里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就流行唱戏。询问老人,才知道,村里以前有人是戏班子里的,跟着戏班子到处唱戏。随着时间的迁移,以及时代的进步,现在很少有人再去学唱戏了,为了不让这物质文化遗失,村里就开始请别的戏班子来演戏唱戏,而当初的戏员现在都已经上了年纪了。  相似文献   

5.
旧戏台子     
<正>小时候,乡下时常会有摆戏台子的,找一处空旷的地儿,几个演员,几个奏乐的,便能撑起一台戏。看戏是那时老人们空闲时的一大乐趣。那时候,年轻人也大多在外工作,鲜少有在家种地的,家里的农活自然落到了老人们的肩上。而老人们劳作之余,最大的乐趣大概就是等着那戏台子搭起,听一曲陈年旧戏。年轻人们自然是没有兴致看戏的,倒是老人  相似文献   

6.
村里唱戏了     
“村里唱戏了!村里唱戏了!”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来到村口的广场。哇!看戏的人真多啊,简直就是人山人海。人们有的站着,有的坐在从自己家拿来的椅子上,手里还拿着水果或瓜子之类的东西。大家都伸着脖子,踮着脚尖不停地高叫着:“开场呀!怎么还不开场?”戏场周围各种小摊应有尽有,有卖棉花糖的,有卖冰淇淋的,还有买水果和珍珠奶茶的。南边拐角处卖炒栗子的小摊前围满了人,小小的铲子不停地铲着,栗子在锅里翻滚着,不时传来阵阵香味。“砰,砰!”天空中忽然放起了烟花,演出开始。顿时,广场上安静了下来。第一场是我最喜欢的《三打白骨精》。你看那台…  相似文献   

7.
曾经读过“矮予看戏”的典故:一个矮子去看戏,被一大群人挡在戏场外,它压根就看不到戏。可是,当戏演到精彩处时,人家鼓掌他也跟着鼓掌,人家喝彩他也跟着喝彩。矮子的举动让周围的人笑掉了大牙。这个典故虽然是嘲讽那些自己没有主见、盲目附和别人的人。  相似文献   

8.
父亲是个木讷、内敛的人,在他过世后,我们兄弟姐妹才发现,父亲为了我们,使出了他平生最好的演技。小时候父亲以微薄的薪水养一家九口,自然是处处捉襟见肘,我们兄弟姐妹,知道家道紧绌,从来不敢有额外的要求。有一次中秋节,村里请来难得一见的布袋戏登台,这在当时娱乐不多的年代,是村庄里一件大事。吃过晚饭,兄弟姐妹们都兴奋地前往看戏,我那天功课特别多,急切地想要赶完作业,好冲去凑热闹。空荡荡的屋子里,只剩我就着昏黄的  相似文献   

9.
黄文 《科技文萃》2000,(10):185
早年在农村看戏,草台班甚为流行.台下黑压压一大片看客,台上热热闹闹的锣鼓声.戏台两旁,好事的读书人往往贴上一副戏曲对联助兴,很有情趣.  相似文献   

10.
妈妈的长发     
妈妈长着一头齐腰的长发,非常漂亮,别人羡慕,妈妈也喜欢。妈妈没出嫁的时候,她是村里的一大美人。人家叫她长发美女。其实,妈妈只有一般长相,说她美,是因为她的长发。妈妈的长发,乌黑  相似文献   

11.
听戏     
听戏,不是看戏。从前在北平,大家都说听戏,不大说看戏。这一字之差,关系甚大。我们的旧戏究竟是以歌唱为主,所谓载歌载舞,那舞实在是比较的没有什么可看的。我从小就喜欢听戏,常看见有人坐在戏园子的边厢下面,靠着柱子,闭着眼睛,凝神危坐,微微地摇晃着脑袋,手在轻轻地敲着板眼,聚精会神地欣赏那台上的歌唱。  相似文献   

12.
<正>先站起来看戏的人在短时间内看得更清楚了,等到大家都站起来了,所有人看的效果和原来几乎相同。只是,所有人都成了站着看戏,所有人都更累了。所有人,比原来付出了更多的体力成本,得到了和原来一样(甚至更差)的观剧效果。更悲剧的是,虽然大家都更累了,但不会有任何人选择坐下来看戏。  相似文献   

13.
正都说女孩做事最喜欢结伴,想读书的时候找到兴趣相投的人是件易事,可以去图书馆、英语角、社团。你是一个怎样的人,就会看到怎样的文,遇到怎样的人,组怎样的团。看戏小组,顾名思义,凑在一起就是为了看戏,话剧、歌剧、戏曲统统看。一个听上去老掉牙的组织,成员却有华丽的小清新、文艺的女老板、暴力的怪萝莉……我们不问为什么看戏,只为看戏而看戏,为了看戏是件美妙的事而看戏。梁实秋说:"女人喜欢说谎。"艳羡汽车的女人常常表示最厌恶汽  相似文献   

14.
《教育》2009,(2):41-41
某日大雨倾盆而下。在浙江省某小学,下午4点15分,吴老师正在上课。突然头顶的瓦片发出“哗啦啦”的滑动声,紧接着一声沉闷的巨响,整座房子全部倒塌。这是一起严重的学生伤亡事故,共有6名学生死亡,10名重伤,5人轻伤。这座倒塌的校舍实际上是村里1984年建造的一座供村民看戏的简陋“会堂”。该村原来的两间校舍地基结实,柱子粗大。  相似文献   

15.
<正>"公共改进"是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萨缪尔森为消除"合成谬误"而寻求的路径和理论。关于"合成谬误",萨缪尔森举过一个生动形象的例子:剧场里大家坐着看戏。有人为了看得比别人更清楚一些会站起来。这样,后面的人也就不得不站起来。进而,又有人会踮起脚来,结果全场的人都不但站着,而且还踮着脚尖在看戏。如此,所有人的付出都在不断加重,但看戏的清楚程度并没有改变。这就是"合成谬误",即每一个局部看上去都是正确、有效率的行为,  相似文献   

16.
<正>都说女孩做事最喜欢结伴,想读书的时候找到兴趣相投的人是件易事,可以去图书馆、英语角、社团。你是一个怎样的人,就会看到怎样的文,遇到怎样的人,组怎样的团。看戏小组,顾名思义,凑在一起就是为了看戏,话剧、歌剧、戏曲统统看。一个听上去老掉牙的组织,成员却有华丽的小清新、文艺的女老板、暴力的怪萝莉……我们不问为什么看戏,只为看戏而看戏,为了看戏是件美妙的事而看戏。梁实秋说:"女人喜欢说谎。"艳羡汽车的女人常常表示最厌恶汽  相似文献   

17.
看戏     
昨天晚上,奶奶带我去看戏。我们来到戏院的时候,戏已经开演了。看戏的人可真多啊!瞧,他们看得可专心了,有的还边听边打着节奏,有的好像在讨论着什么……我跟着奶奶找到位置坐下来。好奇怪啊!  相似文献   

18.
<正>在我最久远的童年记忆里,顶快活的事当数跟着父亲到白鹿原上和塬下灞河川道里的村庄去看戏。在瓦沟里的残雪尚未融尽的古戏楼前,集聚着一大群穿黑色棉袄棉裤的老年、壮年和青年男人,还有如我一样不知子丑寅卯的男孩,旱烟的气味弥漫不散。伏天"忙罢会"的戏台前,一片或新或旧的草帽遮挡着灼人的阳光,却遮不住一条条淌着汗的紫黑色裸膀,汗腥味和旱烟味弥漫到村巷里。我在这里接受的音乐熏  相似文献   

19.
方宏声惊奇地看见,楼前的那个停车坪上已经聚集了一大群人,他们像篱笆墙一样把田秀词和卜佳曲团团围住。田秀词和卜佳曲正在拳来脚往,打得热火朝天。田秀词抓着卜佳曲的头发,卜佳曲揪住田秀词的衣领,她们像两只斗鸡,你击我一拳,我踢你一脚,互不相让,不可开交。围观的人群中没有谁去劝阻,他们相反还不时地发出欢呼声,看上去都是看戏不怕台高的人。  相似文献   

20.
正小时候,印象最深的事情,是到乡下外婆家过年。记得村里的祠堂,每年春节都会唱上三天的戏。全村的人都会聚在那个古老的大祠堂里看戏。祠堂门口是很大的一棵老树,树下面有人卖葵花子、黄萝卜,那种腌过的大萝卜,咬一口清脆而爽辣,小孩子都把它当零食吃。戏台很大也很旧,脚踩在上面还会咚咚地响。台上的人,穿漂亮的古装,演才子佳人的唏嘘爱情。台下的人,跟着长吁短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