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逢周五的两节习作课,我总想借机"掺点假",有时想赶赶进度,有时想补补作业,可是平日听话的孩子们一反常态,霸道得把我所有的预设全盘否定。不少人认为习作是份苦差事,怎么他们就乐此不彼呢?据了解,才知真正吸引他们的是习  相似文献   

2.
看了周叶萍老师的文章,顿感教学工作任重而道远。周老师在给学生作文打分时,犹豫不定,左右为难,因为她“从文章反映的思想看,觉得似乎又缺了点什么”。于是,又让学生把文章结尾改了一下,结果这样一改,周老师就觉得让她“感到了一种‘善’,一种‘美’,真得感到又有意义了”。  相似文献   

3.
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设计,一改传统的先审题再到选材谋篇布局的作文教学模式,而是创设了习作情境,引导学生体验,在课堂上多为学生增设几个坡度,引导学生对话交流,及时练写片断,真正做到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汤瑛 《福建教育》2008,(5):25-26
唐诗宋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神奇的方块字在诗词中总像初春雨后的江南,鲜活明亮,生机盎然。在品读诗词的过程中,我常常想:我们不仅要引领学生诵读诗词,还要引导学生把古诗词用进自己的作文里,这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一定大有帮助。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与实践,我认为,古诗词在作文中的运用可以分两个层次:引用和化用。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习作教学,教师习惯于先将“习作要求”和盘托出,再费尽口舌地讲解一番.希望学生能很好地在“习作要求”的统领下去作文。实践证明这是不可取的。弊端主要有二:1.“习作要求”往往是多元的。我们不少学生原本就怕作文、厌作文,面对这么多的要求,无异于泰山压顶,更加怕了、更加厌了,作文的兴趣、信  相似文献   

6.
“改章难于造章 ,易字艰于造句。”(刘勰)独立地修改自己的习作是作文教学的重难点 ,也是实现作文教学终极目标———自能作文———必须经历的全过程之一。作文教学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 ,教师的任务不是代替学生修改文章 ,而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让他们不仅能根据教师的评语修改文章 ,还能自己主动有效地在写作过程中反复修改。边读边改是独立修改习作的主要方法。中心是否明确、材料是否精当、结构是否合理 ,这些方面的修改可以凭借默读 ;想使上下文过渡自然、语句通顺连贯、标点正确、没有错别字 ,消除丢字多字…  相似文献   

7.
习作评价是习作教学的关键环节,因为它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对于学生来说,习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更是学生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结晶。因此,评价习作时,要珍视作品中闪烁着个性光彩的有表现力、富有时代特征的“亮点”,张扬个性体验。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当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常见的一些问题,从中可以透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9.
王杰 《考试周刊》2022,(28):52-55
在小学语文教育流程中,习作教育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很关键的一环,因此习作教育对小学生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习作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书面表达能力,在中国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不少学校语文老师都开始关注习作教育。所以学校语文老师在教学的工作过程中,应该尽量地采用各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习作书写欲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作书写习惯,并学会必要的习作方法与表现技能,从而使学生的书面语言表现技能得以更迅速地提升。  相似文献   

10.
习作教学倡导"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理念,是指小学习作教学是发展生命,发展智慧,发展个性的练习过程。学生好比种子,需要教师提供土壤、水分、肥料、空气和阳光。  相似文献   

11.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个建议》里说 :“一个教师不能不重视学生的情感生活 ,因为那是学习中主动性和创造力的源泉”。良好的心境激发了学习的心理潜能 ,能促进自由联想 ,记忆清晰 ,思路敏捷 ,语言表达顺利 ,无形中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 ,提高了学习效率 ,利于身心全面发展。怎样才能创设良好的习作心境呢 ?一、营造氛围 ,正面影响要让学生爱习作 ,心境良好 ,就要努力建立一种教学氛围 ,让学生一踏进校园就被一种学习语文、练习写作的轻松愉悦的美感所影响 ,有所感悟。如在教室设置“读书角”,在板报开辟“佳作欣赏”,张贴学生自办的…  相似文献   

12.
13.
《考试周刊》2020,(5):29-30
作文教学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是一个重难点,更是体现小学生综合素养的一种方式,对于他们日后的发展和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素材积累的重要性,接着通过教材、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和现实生活为途径,探讨了习作素材的积累方法,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宗伟 《教育现代化》2005,(10):50-50
《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习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写自己想说的话”、“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凸现一个“真”字!  相似文献   

15.
“生活化”习作,就是以“生活”为学生习作素材,以“学生需要”为习作目的,并把习作过程“演化”为实现某种生活需要过程的习作形式。这里,“演化”是“生活化”习作研究的中介和关键,我以为应包括两个环节的“转化”:  相似文献   

16.
每逢周五的两节习作课,我总想借机“掺点假”,有时想赶赶进度,有时想补补作业,可是平日听话的孩子们一反常态,霸道得把我所有的预设全盘否定。不少人认为习作是份苦差事,怎么他们就乐此不彼呢?据了解,才知真正吸引他们的是习作课能饱食“分享”大餐——它从不同形式,不同层面,展示它无穷的魅力,给课堂注入生命的活力,它使课堂成为充满诗意和快乐的地方。中年级的学生在习作上刚刚起步,只有让学生快快乐乐地踏入习作的大门,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才能激发起学生写作的欲望,保持他们习作的热情。而“分享”内容的丰富多彩,形式的多种多样,让他们在习作前体验到“未成曲调先有情”意境。一、从分享内容入手——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相似文献   

17.
本次习作是让学生用红、黄、蓝三种颜色调一调,画一幅秋天的景色图,可以画所看到的实际景色,也可以画自己想象中的秋景;然后围绕画面表现的秋天的色彩写一段话。为有效达成这一习作目标,首先应激发学生乐画、愿写的情趣;然后要充分利用课内外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尤其是对景物色彩的呈现与变化,为学生发现与积淀直观形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版 )指出 :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 ,做到说真话 ,表达真情实感 ,不说假话空话……作文的“真”从何而来 ?来自对生活的体验与感悟。在广阔的、繁杂的、充满生气 ,也蕴藏矛盾 ,不断变幻的生活中 ,有取之不尽的素材 ,谁能做生活的有心人 ,谁就能写出真情灵动的作文。教师虽常在指导中强调留心观察 ,细致体会 ,却忽略了最根本的问题 :怎么做才叫细致观察与体验呢 ?教师抛给学生一个果子 ,果子从何而来 ,却不得而知。只有走近学生 ,倾听他们的…  相似文献   

19.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前提。所谓观察能力 ,是在有目的、有计划以及有思维活动参与的感知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比较稳固的认识特征。观察能力既是智力的门户又是智力的源泉。习作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 ,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事物 ,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的影响 ,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还处于萌芽状态 ,对生活缺乏深刻的认识和独到的发现 ,使许多生动新鲜的材料从身边悄悄溜过…  相似文献   

20.
沈松明 《山东教育》2004,(16):22-22
作文是学生心灵观照客观世界的产物,是学生内在精神、独特个性的自由显现,是其生命力、创造力的文字外化。如果作文是在一种自由状态下进行的,学生将能发挥出自己的潜能,做到“我手写我心”,而不大愿意说假话、套话;反之,学生本来可以很敏锐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却总是被人指正,他就不会再相信自己所看到、想到的事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