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写作有一种烘托手法,也就是把两个相反的事物或一个事物相反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描写、叙述,使作者的主旨在烘托中更加鲜明的展现出来。这种手法能在对比中揭示鞭挞丑与恶;能在映衬中歌颂弘扬善与美。1947年10月15日,新华社中原电讯《西瓜兄弟》就是采用烘托手法写成的一篇范文。这篇优秀作品是这样叙述的:记者随军路过淮阳县李楼村时,听到群众间流传着西瓜的故事。当地有李姓西瓜兄弟两人,每年每人种亩把好西瓜,这方圆一二十里地内,也只有他们兄  相似文献   

2.
新闻名篇《西瓜兄弟》的作者究竟是谁?二十多年来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是王匡,一说是解清。王匡同志在新华通讯社,解清是黎辛同志的笔名,现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如果今天这些新闻界的老战士尚健在时我们还不把史实澄清,后人就更难分出真伪了。因此,我认为应该为《西瓜兄弟》的作者正名。认为《西瓜兄弟》的作者是王匡的,远的不说,近者可见1983年由复旦大学新闻系主编的《新闻学词典》。它在《通讯特写选》这一词条中说到该书收了“王匡的《西瓜兄弟》”。查阅这本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在1961年编辑的《通讯特写选》,在第122页上,《西瓜兄弟》一文的作者的确为  相似文献   

3.
话题和主题的组合,是新闻写作的一个重要特点。新闻写作必须是事实的报道,先要抓到一个新闻事件,也就是话题,然后才能透过新闻事件表现主题。从《西瓜兄弟》、《上海严寒》到《三块弹片作“遗产”》、  相似文献   

4.
新闻名篇《西瓜兄弟》的作者究竟是谁?二十多年来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是王匡,一说是解清。王匡同志在新华通讯社,解清是黎辛同志的笔名,现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如果今天这些新闻界的老战士尚健在时我们还不把史实澄清,后人就更难分出真伪了。因此,我认为应该为《西瓜兄弟》的作者正名。  相似文献   

5.
对比式通讯结构常常是双线平列,或明暗结合,经过穿插描写,使事物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形成鲜明的对比,强烈的反差,给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采用这种结构形式写成的通讯名篇有解清的《西瓜兄弟》(新华社中原1947年10月5日电)、潘非的《人狗之间》(1959年2月3日《人民日报》和吴学标的《会计伢嫌我的油壶小》(1980年7月4日《湖北日报》以及孔祥君、崔中文的《大老齐成了“香饽饽”》(1981年6月20日《辽宁日报》)等等。 《西瓜兄弟》的作者随军路过淮阳县李楼村时,听到群众中间流传着“西瓜兄弟”不同遭遇…  相似文献   

6.
什么叫新闻小故事?顾名思义,它是新闻和小故事相融其间,寓新闻于小故事之中的一种报道形式。它的特点有三:一是短小精悍,常见的有四五百字、六七百字成篇的;二是有故事情节;三是新闻性强。它写真人真事,不容虚构、夸大和合理想象,内容要确保真实性。新闻小故事,靠故事情节取胜。当年的名篇《西瓜兄弟》,之所以写得生动感人,就在于此。随军记者王匡1947年10月间路过淮阳  相似文献   

7.
追踪那些名记者的足迹,不难发现,他们莫不重视在用鲜活故事表现新闻主题上下功夫。我军新闻史上,也有许多新闻名篇以其故事的生动而脍炙人口、感人肺腑,如《桌上的表》《西瓜兄弟》等。近年来,广大军事新闻工作者在用鲜活故事表现新闻主题上进行了诸多有益尝试,取得了不少成果。刊登于《解放军报》2012年12月22日的《毛主席给他写收条》一文.就是一个善于用故事表现新闻主题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8.
利用天地     
建品牌档案 促农民增收嘉兴市秀洲区王店镇为了促进农民增收,打响当地品牌,争创绿色食品基地,在区档案局的帮助下,从2004年开始,为当地品牌西瓜——“丰禾”西瓜建立了详细的生产档案,并认真指导种瓜大户为西瓜建档。2005年4月3日,《嘉兴日报》报道了种瓜大户张军在地里给西瓜苗做生长状况记录的图片新闻。  相似文献   

9.
对于年轻记者而言,多在新闻实践中磨砺自己,多采写有深度、有影响的新闻精品,应是努力追求的目标。在新闻实践中,我坚持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敏感的新闻嗅觉及时捕捉身边的新闻。2001年我采写的一篇深度报道《西瓜啊西瓜,农民的伤心瓜》获得了2001年度湖北省市州报新闻奖一等奖、湖北新闻奖三等奖。回想起这篇新闻稿件的采写经历,的确感受颇多,受益匪浅。要有精品意识要想采写出新闻精品,首先必须时刻保持新闻敏感,牢固树立精品意识。2001年7月中旬的一天,我在市场上闲逛,由于天气太热,准备买个西瓜解渴,到瓜摊一问价,6分钱1斤,我吃了一惊:2000…  相似文献   

10.
读者之声     
解放军某部政治处靳国庆:去年9月份,我调到政治处当报道员。我把图书室的《新闻与写作》全部翻出来,把它们当作我“入门”的教材。在短短的几个月里,我在《解放军生活》、军区《前进报》  相似文献   

11.
据报道,2006年7月19日,广州某报发了"西瓜注了红药水"的新闻,经媒体转载传播,导致各地市场西瓜价格暴跌,瓜农遭受巨大损失。此事一出,舆论哗然,很多人认为这是记者不认真深入调查的结果。而我认为,其实主要与记者不注意观察生活,缺乏个人生活常识有关。如果记者有些生活常识就会知道,如果西瓜里打水后,在高温下很快就会变质腐烂。作为瓜贩,如果给西瓜打水后,当时卖不出去,西瓜就会腐烂,瓜贩们怎么可能会如此低能呢? 这种因生活常识欠缺而把不是新闻  相似文献   

12.
近年和王匡同志见面,他总说起拙作《西瓜兄弟》,说得如此认真、诚恳,使我感动。《西瓜兄弟》这篇短通讯,是我在战争年代写的,说不清是什么原因,有些报刊在刊载此文时,把作者误标为“王匡”,使他感到不安。其实,1947年9月25日,中央广播电台广播此文时,广播员说得很清楚,作者是“解清”,“解清”是我在解放日报工作时用的笔名,它是取解放日报和当时报社驻地清凉山的第一个字组成的。写《西瓜兄弟》是45年前的事了,如果不是王匡  相似文献   

13.
石美 《今传媒》2003,(4):70
《蒲城人千里退瓜款》(载《陕西日报》2003年5月18日一版),是一篇生动、鲜活,内涵很深的新闻。 这条新闻叙说的是:蒲城县龙池乡重泉村瓜农张兴利,在早熟西瓜面临销售前夕,想起去年有件事愧对了甘肃武威市的一位客商,1公斤按合同多收了人家1角钱,想把多收的5000元钱退回去。这天,正遇县长进瓜棚来看他,张兴利道出了他的心思,县长大为赞赏,并表示  相似文献   

14.
2006年7月19日,某报纸报道了一则"海南西瓜注了红药水"的消息,结果竟让含辛茹苦的瓜农丰年遭灾,眼睁睁看着上好的西瓜烂在地里,血本无归。仅海南一地的瓜农,就造成了近3000万元的损失,许多瓜农欲哭无泪。后来,海南省农业厅、中国西瓜甜瓜品种鉴定委员会以及相关食品安全部门等不得不耗费人力、物力,以查验事情的真伪,最后证实西瓜没有注射红药水,而且还有西瓜不能注水的常识说明,事态才得以平息。2011年5月,江苏省丹阳市的瓜农刘明锁种植的西瓜全部开裂。刘明锁在接受某电视台记者采访时说,西瓜  相似文献   

15.
正在执笔写这篇短文的时候,去年12月12日,《羊城晚报》以A19版头条的显著位置,刊登了一则新闻“韶关武江区重阳镇复产后农民并没有得到丰收的喜悦——灾民西瓜贱卖,网民发贴促销。”过了几天,即去年12月17日,《羊城晚报》又以同样版面的显著位置刊登了一则后续新闻:“一则报道引来瓜商抢光了瓜——珠三角地区水果批发商纷至沓来,重阳镇瓜农喜获灾后第一桶金。”一组两则报道引起读者关注,都说网民和《羊城晚报》为支持“三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了一件大好事。两则新闻增强了我撰写这篇短文的信心。  相似文献   

16.
让我们先来看看近年来几则关于西瓜的新闻事件: 2006年7月19日,某报报道了一则"海南西瓜注了红药水"的消息,结果竞让含辛茹苦的瓜农丰年遭灾,眼睁睁看着上好的西瓜烂在她里,血本无归.仅海南一地的瓜农,就造成了近3000万元的损失,许多瓜农欲哭无泪.  相似文献   

17.
感谢这么多领导同志、领导机关和兄弟单位给予的厚爱,感谢各位领导百忙中亲临座谈会给予指导!借这个机会,我把《新闻战线》的情况做一个简要的汇报。一、《新闻战线》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8.
读者之声     
解放军驻昆某部政治部邓忠开:去年初,我从基层连队调到部队政治部报道组,当一名报道员。那时,就连新闻“五个W”是什么我也不知道。采写的稿件都是泥牛入海,杳无音讯。新闻干事向我推荐《新闻与写作》。其中的“新闻来稿评析”、“新闻选择探微”、“新闻标题写作”、“采写体会”等专栏通俗易懂,一下把我吸引住了。我把1992年至今收藏的  相似文献   

19.
简讯     
解放军某部将《新闻与写作》杂志订到所属连以上单位解放军驻湘某部党委重视抓好新闻报道工作,针对所属各单位支部成员文字水平较低的情况,为他们订了《新闻与写作》,并要求认真学好用好《新闻与写作》杂志,以提高新闻写作水平,搞好报道工作。(刘空军) 通讯员彭泽纲报道: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一团宣传科,近十年来,坚持每年请报社编辑、记者讲课,对全团通讯员  相似文献   

20.
解放军驻江苏省无锡市83428部队宣传股,为了提高业余通讯员的采访写作水平,组织专人把《新闻知识》杂志发表的"新闻知识讲座"专栏的文章,集中打印装订成册,作为教材发给每一个通讯员,满足了大家的需要,深受通讯员欢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