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4 毫秒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时代特征的集中表现.在高职院校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改变教育机制,将教育与时代主旋律融为一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此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有效路径做了较详尽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理论基础和目标导向,是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特质、现实影响及其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作用决定的。大学生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中必须把握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主旋律,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培育文化载体,健全教育机制和方式,优化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是通过生活过程而进行的教育.其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人本论、实践论、社会交往理论,理论依据是胡塞尔“回归生活世界”理论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其现实依据是大学生承担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诉求,走出价值观教育困境的必然选择.有效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必须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统一、主导灌输与有机渗透相结合、方向性与多元性相协调、先进性与广泛性同兼顾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和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承担着以下基本任务:夯实理论基础,强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同;联系国内外实际,激发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共鸣;发掘实践路径,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能力。  相似文献   

5.
在多元文化融合的背景下,探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认同机制。分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状,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的问题成因,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认同机制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必须坚持渗透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坚持荣辱观教育,并与学风、教风以及师德师风教育紧密结合.通过分析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理论和实践意义,探讨了高校思政教育提升并融合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意义、内容和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7.
图说是视觉文化背景下创新高校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重要途径."视觉优先、图文并重"的生动方式,有利于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的价值感召.在当下,图说模式蕴含深刻的时代价值,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载体,既有利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题形象化,也有利于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效果.图说模式也存在缺乏认同理论深度、教育方式单一、抑制大学生理性力量发挥的弊端.我们必须重点审视,从内容、方式及大学生主体性发挥角度,积极探寻图说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效能最大化的恰切之道.  相似文献   

8.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必经途径.社会实践有利于深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理解,坚定理想信念;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内化,培育创新实践能力;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外化,加快自身社会化.必须通过创新形式、丰富内容,健全机制,建立基地等途径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独特优势和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对大学生的言行具有意识导向作用。加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深刻理解,揭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心理机制,完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培育路径,必须通过整合社会合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符合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内化于心,付之于行,为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改善大学生身心健康提供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0.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决策引导,有利于高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价值导向科学化、价值内容具体化、价值目标可行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务求实效、科学导向、实际与理论相结合等原则,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