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石拱桥》开头“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一句,有值得商榷之处。这句话,使用了比喻说明的方法,旨在介绍石拱桥的一般特点,但这一比喻存在两点不足: 一、“成”应为“呈”。“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是描写桥洞外部特征的,所以“成”应作“显露、呈现”解。然而,查阅各种大型工具书均未发现“成”有这一义项。与此相反的是,《辞源》《辞海》等辞书在“呈”字条下都有与“显露”、“呈现”相同或相似的义项,《现代汉语词  相似文献   

2.
个性与共性     
楚楚同学问:《中国石拱桥》一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对象的特征又是什么?阅读说明文时,对说明对象的确定是方向问题。而对特征的领悟又是内容的问题。因此,在阅读说明文时,这两点是关系到是否读懂的问题。《中国石拱桥》是一篇说明具体事物的说明文。我们循着这个具体的“物”来梳理一下“文”:全文由石拱桥起笔进而着重介绍中国石拱桥,再以赵州桥、卢沟桥为例去剖析中国石拱桥的结构,探究中国石拱桥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缘此,我们可以初步确定文章的说明对象是“中国石拱桥”,但究竟是一座具体的石拱桥,还是一类石拱桥抑或是所有石拱桥,尚需辨思。我们在细读此文后,可以断定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根据“课标”的要求,把八年级学习说明文的目标定位为“要注意课文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要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中国石拱桥》抓住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外形优美的特征,根据凸显特征的需要安排说明顺序,  相似文献   

4.
初中语文课本中茅以升写的《中国石拱桥》是一篇出色的说明文,其说明技巧主要有四个特点:一、运用了顺序的说明方法本文是按照由一般到特殊,先概括后具体的顺序进行说  相似文献   

5.
【原文】赵州桥非常雄伟……在桥头的碑文里还刻着他的名字。【分析】举例说明,例子不在多,而在于精,在于典型。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是一篇科普说明文。它在开头部分概述了石拱桥形式优美、结构坚固的特点和中国古代建造石拱桥的成就后,就选取了两个有代表性的事例——赵州桥和芦沟桥,来进一步具体说明我国石拱桥在设计、施工上的独  相似文献   

6.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自古以来,以桥为写作对象的作品不计其数,但这些作品都有各自的特点。本单元的五篇课文,都以“桥”为写作对象,但在表达方面、体栽方面、主题方面都是有所不同的。《中国石拱桥》这篇说明文通过对赵州桥和芦沟桥科学而生动的说明,达到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桥洞成弧形,桥形优美,形式多样,结构坚固,到处都有,历史悠久,有许多惊人的杰作,以及在历史上的辉煌成就,赞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那么《巴黎的桥》是否仅仅在于说明巴黎的桥的特点?还抒发了什么感情?阐发了一个什么道理?文中还描写了埃菲尔铁塔、凯旋门、巴黎圣母院、卢浮宫、枫丹白露、凡尔赛宫这些名胜古迹,描写了巴黎的发源地,描写了巴黎的桥的雄姿,桥上桥下的游人,还联系到  相似文献   

7.
《中国石拱桥》这篇说明文,在艺术表现上有三个重要特色。一、以逻辑顺序为主结合时间顺序本文主要按照从一般到特殊、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进行说明。首先从石拱桥的特点说起,结合其优美形式、出现时间、坚固结构进行具体说明;然后说到中国石拱桥的特征:历史悠久,几乎到处都有、形式多样、有许多惊人  相似文献   

8.
议论在说明文中有如下表达作用。一、概括说明对象的本质特点。这样的文字基本上在文章的开头部分。如《中国石拱桥》在用形象化的手法交待了本文说明的对象——石拱桥后,用概括的语言总说石拱桥的特点:“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又如《苏州园林》第二段:“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  相似文献   

9.
单元分析: 本单元的五篇说明文(《蜘蛛》、《中国石拱桥》、《核舟记》、《蛇岛》、《看云识天气》)写法各有特点,又不乏共同之处:细致、准确地表达事物的特征,合理安排顺序,恰当选择说明方法,并以准确的语言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0.
不久前,我又看了一遍特级教师陈钟梁执教的《中国石拱桥》课堂录像。《中国石拱桥》选编在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上,是初中学生刚刚接触到的说明文。一般睛况下,学生对说明事物、阐明事理的文章缺乏学习兴趣,老师上课也少有新意。陈老师的课堂却不一样。他删繁就简,只教学生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一、教学重点1 .理解抓住说明事物的特征 ,逐层深入地进行说明的写法。2 .体会说明文讲求准确的语言特点。二、课文解读作为一个享有国际威望的著名桥梁专家 ,为了向大众传播石拱桥的知识 ,茅以升遵照客观事物自身的关系 ,进行了条分缕析、井然有序的说明。按照“石拱桥→中国石拱桥→中国石拱桥的杰出代表 (即赵州桥、卢沟桥 )→中国石拱桥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中国石拱桥在新中国建立后的发展”的顺序安排结构 ,有总述有分述 ,条理清晰 ,通俗易懂。三、教学过程(一 )内容呈现1 .快速默读课文 ,扫清文字障碍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2 .自由朗…  相似文献   

12.
说明文因文体的特殊性,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准确阅读说明文,应掌握以下要点:首先,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明确说明重点。所谓特征,就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我们阅读时,应抓住这个重点,才能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例如《松鼠》一文,作者用文学笔调向我们介绍了松鼠漂亮的外形、温良的习性和乖巧的性格等三个特点。又如《中国石拱桥》则牢牢扣住“石”和“拱”,从“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两方面突出石拱桥区别于一般桥梁的特征。而《死海不死》的作者则抓住死海“咸度高”这一特征进行说明。其次,要分析说明顺序。常见的说…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初中语文第四册第一、二单元的知识系统为:说明文的文体知识和阅读方法。本文对此作一检索和指要。一、说明文的定义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其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二、说明文的种类及其特点说明文从说明对象上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客观事物。其中心内容是介绍该事物状态、性质或功能等特点。本册的事物说明文有:《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蜘蛛》《漫话小行星》。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抽象道理(包括科学原理、事物规律、方式方法、知识体系等多方面内容)。其中心内容是向人们阐明事…  相似文献   

14.
说明能力着重指说明文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说明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能够从比较阅读中掌握说明文的特点,以形成能力。说明文写作能力的培养也能从比较写作中掌握说明文的特点,逐渐形成能力。说明文的比较写作要和说明文的比较阅读同步进行,方能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作法如下:一、从同一题材、不同文体的写作中,比较表达方式,掌握说明文的特点。比如,同是写桥,《中国石拱桥》是说明文。它说明了中国石拱桥的特征、历史上的光辉成就以及新中国建立后的发展增况,主要用的是说明。《北京立交桥》则是记叙文。它叙述了北京立交桥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5.
《苏州园林》和《中国石拱桥》都是介绍建筑物的说明文,相同和不同之处较多,下面从三个方面比较其异同。一说明顺序两篇文章都采用了逻辑顺序,不过《苏州园林》采用的是先总后分的顺序。先概括苏州园林总的特征: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然后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  相似文献   

16.
孙黎静 《课外阅读》2011,(5):253-253
教学《桥之美》,选择《中国石拱桥》做比较文本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两者都是名家手笔,都是说明文;二,两者的说明对象相同——桥;三,两者都有优美、生动、形象的描写性语言;四,两者都运用了举例说明法。  相似文献   

17.
说明文是介绍客观事物的形状、性质、构造 ,解说事物的成因、功用、关系等 ,以说明这种表达方式为主的文体。说明文这种文体自有其内在的一些特点及规律 ,阅读时 ,若方法科学 ,定会事半功倍。怎样较好地阅读说明文 ,应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一、明确说明对象。说明对象是说明文所要说明的事物或事理。大多数说明文的标题直接揭示了所要说明的事物或事理 ,如《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万紫千红的花》、《看云识天气》等 ;有的说明文标题与说明的事物或事理则关系较为密切 ,如《日本平家蟹》说明的是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对进化的影响和…  相似文献   

18.
现在我们都有个共识:对于一篇文章,不仅教学生学什么,更重要的是教师选择怎样的教学方法,方法得当则事半功倍,方法不当则事倍功半。我教《中国石拱桥》一文,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精心设计了“四问”,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一、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  相似文献   

19.
《春蚕到死丝方尽》是篇新编选的阅读课文。它是篇很好的说明文,好在内容好懂,知识性强,章法严谨,用词准确、生动,说明方法多样。象这样的课文应提出怎样的阅读要求、又怎样进行教学呢?一种办法是要求学生写写段意,答答课文后边的练习。这是较低的要求和较乏味的方法。再一种办法是根据文章的特点,在已学过的知识短文《描写和说明》和课文《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  相似文献   

20.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规定,初中二年级要“着重培养说明能力,掌握说明事物的要点和方法”。如何通过说明文的教学达到这个要求,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试以《中国石拱桥》(部编初中语文第三册)的教学为例,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