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2 毫秒
1.
从国家图书馆百年发展的四个时段对分类法及分类目录的发展作概括性分析,回顾国家图书馆分类法、分类目录的发展脉络,总结这一过程中分类法和分类目录的演进规律,并揭示其发展方向。参考文献8。  相似文献   

2.
网络分类目录及其分类法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网络分类目录提供浏览方式的信息查询途径,具有直观、信息质量高等优点。网络分类目录采用的分类法有主题分类法、学科分类法、分面组配法和体系分类法。体系分类法包括杜威十进制法、国际十进制法、国会图书馆分类法和中图法。  相似文献   

3.
事实告诉我们:纯分面的分类法和纯体系的分类法都难以承担对文献进行分类排架和组织分类目录的双重职能,因此,文献分类法当前的发展趋势是:组配分类法向体系分类法靠拢,体系分类法向组配分类法靠拢。那么,怎样实现体系分类法向体系组配分类系统过渡而组配分类法向组配体系分类系统过渡呢?  相似文献   

4.
网络分类目录规范化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敬卿  吴静 《图书馆》2002,(1):49-50,53
现行网络分类目录自行其道,不利于长期发展。本文指出了现行网络分类目录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网络分类目录应该规范的重要性。提出了编制网络资源分类法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二、特殊性问题有些图书馆强调特殊情况,认为不能采用统一分类法,苏联的经验告诉我们:“由于科学院图书馆工作者中广泛存在有这样一种意见,以为苏联科学院各机构的分类目录不能使用集中序列编制的分类表(按:统一分类表)。他们认为这种分类法决不能适应科学院图书馆的特别需要。“然而,直到现在,科学院建立分类目录的要求还没有形成,而断定它的组织不可能采用统一分类法,这一点也没有得到证明。“可以指出,科学院图书馆的分类法,  相似文献   

6.
刘延章 《图书馆论坛》2001,20(1):6-8,49
主要讨论和阐述了四个问题:①关于分类法的本质;②关于中国分类法的源与流;③书目分类体系不等于书目分类法;④图书分类目录不等于图书分类法。  相似文献   

7.
要把图书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体系分门别类地在分类目录中反映出来,推荐优良图书,指导阅读。这是编制新分类法或改造旧分类法的原则。究竟如何体现这一原则,现在却有着不同的形式与意见。新中国成立以来,有一个新的趋势,那就是先把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集中在一类目,然后再在各有关类作互见,现在的一些新分类法都是这样,如中国人民大学图书分类法、中、小型图书分类法草  相似文献   

8.
图书分类法作为一种情报检索语言,既是分类标引的依据,也是组织分类目录、组织图书分类排架的依据,这要求分类法本身要有相对的稳定性。在实际工作中,旧版分类法使用时间越长,越觉得难以适应类分新文献的需要。新知识与分类法所设类目之间总有一段距离,如果在一定时间内不对分类法进行修订,这种距离会越拉越长,给类分图书带来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9.
分类法和主题法是揭示文献内容的两大检索方法。分类法是按文献内容的学科属性来系统揭示和组织藏书的方法。主题法则是按文献内容的主题来揭示和排检文献的方法。按这两种方法编制的分类目录和主题目录,都是从文献的内容来揭示馆藏,提供检索线索的,它们都是图书馆的基本目录。一般说来,一个图书馆,特别是中小型专业图书  相似文献   

10.
简述刘向、刘歆父子的两部题解目录、分类目录(我国最早的图书分类法)的概况。  相似文献   

11.
一、此法缘起图书馆一经确定一部分类法后,其重要的问题是如何运用它在本馆得以实施。具体地说就是如何运用它更好地有效地提示日益增多的藏书和科学系统地组织藏书排架,即组织图书分类目录和实行图书分类排架。分类目录是从学科知识门类方面来揭示图书馆藏书内容,按照所采用的图书分类法体系组织起来的目录,在目录体系中,分类目录是主导目录。分类排架则是按藏书内容性质所属的学科体系在书架上的排列方法,分类排架又是各种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档案分类法》的职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档案分类的角度出发,说明了《中国档案分类法》是档案信息分类法。又通过分析图书分类排架与组织分类目录两者的兼容性,论述了图书分类法被赋予两重职能的原因,而借鉴图书分类理论编制的《中国档案分类法》,档案实体分类与档案信息分类两得的不一致性,决定了《中国档案分类法》只具有建立档案目录信息检索体系的一种职能。  相似文献   

13.
网络信息分类与网站分类目录初探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文献信息分类方法对网络信息分类有很大的影响,但文献信息分类不是网络检索系统的最佳分类方法的选择;网络信息分类是以实用性为分类标准,文献信息分类是以其知识属性和文体形式为分类标准;等级列举式分类法在类分网络信息时存在概念表达等方面的局限;分面组配分类法可能是一种较适合网络信息分类的方法。网站分类目录是应用分类的方法对巨大的网络资源进行组织和揭示的有效手段;网站分类目录存在着多样的方式并与《中图法》对信息分类的标准不同;网站分类目录在其目录设置上都结合网络分布式互动性的特点采用多重列类的方法组织信息;建议网站在类目的立类、分类人员、概念表达上注重统一规范。  相似文献   

14.
<正> 分类法是人类思维所不可缺少的一种信息排列方法。所谓思维就是大脑进行信息处理的逻辑过程。处理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信息排列的科学性。图书分类目录就是按照知识门类本身的内在联系,对浩如烟海的书籍进行科学管理的重要工具,它不仅系统性好,而且推荐功能强,深受读者欢迎,是人们所习惯使用的一种主要目录。目前我国图书馆界的读者目录体系基本上都以分类目录为主。但是“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世界上没有尽善尽美的事物,分类目录也有其局限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图书情报界对主题目录在图书馆目录体系建设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视。是加强分类目录还是另编主题目录;要否实现从分类目录到主题目录转化的讨论,开始多起来。一种倾向性的意见是:主题目录在图书馆目录体系中应占重要地位,认为在国内普逼使用分类法检索系统的基础上,积极增设主题检索系统很有必要。这种观点,对于负有情报研究、定题服务、专业咨询任务的情报资料部门当然无可非议,对于科学出版物中的论文,学术报告、技术情报、科研成果、专利文献等特种文献的专题检索也非常有利。然而,对于图书馆普通图书外借处的手工检索,对于从普通图书中接受文化科学知识教育的广大读者,如果从我国检索体系的现状出发,从普通图书的实际使用价值和内容特征考虑,这种意见就不很合适。以下从四个方面阐述笔者关于我国普通图书的  相似文献   

16.
<正> 图书馆传统的检索体系与图书的传统排架法以及传统的闭架借阅方式,这三者是一脉相承、互相适应、结为一体的.目前国内各类图书馆大都采用分类排架法.这种排架法同检索体系内的分类目录的排列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7.
张春菊 《图书馆杂志》2003,22(1):73-75,47
本文探讨了姚名达提出的关于分类的起源、原理、规则(包括分类的系统性、适应性、时代性、实用性、思想性等)、历史观、应用等,以及他对中国古代的分类目录的评价和他所谓的理想的分类法。  相似文献   

18.
著者号,或称之为书次号,是索书号的组成部分,被用来确定各类图书在书架上的位置,即解决同类书的排列问题,同时也解决目录卡片的排列次序问题。著者号是组织图书的分类排架和分类目录不可缺少的条件,在书库管理、流通阅览和目录组织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个问题解决得好坏影响着图书馆各项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著者号随着分类法的发展一起发展,国内外皆然。从图书馆实践可以得到证明:每当出现一个新的分类法,每当一个图书馆改用新分类法时随着就提出著者号的问题。近几年图书馆界讨论著者号问题,就是随着采用新编《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提出来  相似文献   

19.
对现代图书馆目录质量的衡量标准,主要看它是否同时具有特性检索和族性检索这两种功能。在“情报激增”的今天,读者的检索要求往往体现在“查全、查准”两个方面,而以上两种功能则是满足读者这种需求的重要保证。纵观名目繁多的检索语言,归结起来不外乎主题法和分类法两大类。就我国图书馆的目录体系而言,其中以分类法为唯一检索体系的占绝大多数。由于我们在分类目录的组织中,对分析、附加、参见等有重要作用的款目注意不够,加上各馆并未全都编有和分类目录配套的著者目录、书名目录,因而更加大了分类目录在检索功能上的缺陷。这些缺陷存在的症结就在于这种目录缺乏特性检索功能,而主题法所具有的功能就在于能弥补前者的不足。从以下几个方面的比较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20.
目前,由于我国图书馆学界的主题法还没有普遍应用,因而图书分类法在图书馆的基础业务工作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分类的组织、专题目录的编制、图书的排架,都是以分类法为根据的。作为类分图书资料的工具——图书分类法一旦修订,势必影响到图书的排架和分类目录组织,影响到图书流通和参考咨询等工作的开展。本文就如何运用《中图法》第三版改编图书的问题,谈谈体会。一、在运用《中图法》第三版改编图书中我馆的若干做法分类法修订中,有关变动类目图书的改编,是一项牵涉面很广的,十分复杂艰巨的工作,如何进行这项改编工作呢? 我馆的做法是: (一)统一领导,提高认识,同心协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