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少同志认为“白日依山尽”是写落日,例如七九年出版的几种关于唐诗讲析的读物就是这样: “山衔落日,夕阳西下。”(《唐诗选析》张燕瑾著) “太阳斜落在山角。”(《唐诗小札》刘逸生著)  相似文献   

2.
《原诗》中称许:“诗之至者,妙在含蓄无垠。”《围炉诗话》中更明确地说出:“诗贵有含不尽之意,尤以不著意见声色故事议论为最。”诗为何“妙”、“贵”在含蓄呢?如若缺少蕴籍深厚,耐人寻味的含蓄,将会何如呢?试看一生写了不少名篇佳著的苏东坡的绝句:  相似文献   

3.
<正>现代汉语表持续貌助词“着”是由表示“附着”义的动词演变虚化而来,近年来,许多学者对其演变过程进行了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以下几点:1、“V著”在东汉已有之.V与“著”构成表示动作和结果的复合动词,“著”表结果,大都与“附着”义有关;2、南北朝时期,“V著”由表示与“附着”义有关的动作结果,发展为表示一般性的动作结果,其主要形式是“V著十处所(记为Loc.)”;3、“V著+Loc.”最早见于六朝文献.在六朝时期,“V著+Loc.”比“V在+Loc.”明显占优势;  相似文献   

4.
徐世德 《历史教学问题》2007,(2):111-112,56
一、课堂教学小结的目标我国古代史著,有论赞的体例,论指篇末论辞,赞指论后韵语,论赞就是每篇史传的总结。写得好的论赞,“片言如约,而诸义甚备”;写得不好的,则“虚张高论”、“言伤其实”。(《史通.论  相似文献   

5.
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纪传”和“编年”是其两大基本支柱。唐代史学评论家刘知几著《史通》,专写一篇“二体”,文中写道:“丘明传《春秋》,子长著《史记》,载笔之体,于斯备也。”由是后世史家接踵仿效,使我国史籍日臻完备。特别是北宋时期《资治通鉴》的出现,更是我国学术史上的一件大事,是我国编年体史书的伟大成就对编年体的“继前启后”有着巨大的作用和影响。《资治  相似文献   

6.
著、撰、编、辑、纂都是用于表示写作的词 ,但其内涵各有不同。1 .著 :所写的书籍的体裁和内容 ,都富有自己的独见和创造性 ,称为“著”。如著书、编著。2 .撰 :写作内容不一定有创造性 ,但能用自己的写作技术说明问题 ,说出道理 ,称为“撰”。如撰述、撰写。3 .编 :综合诸说或  相似文献   

7.
日前,在一家民营企业考察,这家企业墙上所悬挂的一幅字吸引了我。上面遒劲有力地写著: “公司是学校,领导是老师,工资是奖学金,同事是同学,工作是作业”.  相似文献   

8.
当前学生视作文为难事,无非有两大困难:其一是“写什么”.其二是“怎么写”.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学生作文长期处于一种被动状态,老师“要”才写,考试“考”才写;“要什么”才写什  相似文献   

9.
小学生要把作文“写”具体,我认为在动笔之前有一个重要环节,即首先要“说”具体.大纲指出:“作文教学应该从说到写,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可见“说”是“写”的前提,也是“写”的基础.一般情况下说得好也就能写得好,说得具体也就能写得具体.下面谈谈我训练学生“说”具体的两点做法.  相似文献   

10.
《制台见洋人》节选自李宝嘉所著《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三回“洋务能员但求形式,外交老手别具肺肠“.李宝嘉(1867年—1906年),字伯元,江苏武进人.少年时期,他曾考取第一名秀才,但始终没有考中举人.他写小说成名后,曾被人荐举,认为他适合当时“经济特科”的资格.“经济特科”属于科举考试临  相似文献   

11.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在写作文时审题一旦出了问题,就“满盘皆输”,所以,审题是命题作文的第一要著.审题要察“言”,要关注提示语、标志语、中心词、修饰语,研读独词比喻等含蓄语. 1.弄清提示语 提示语是对命题作文题目的进一步说明,是为了降低命题的难度或者规定命题的范围所采用的一种启发学生作文思路的方式,因此,我们要仔细分析并审清提示词,明确题目内涵,获取选材信息并注意作文该写什么,不能写什么.  相似文献   

12.
江南茶楼     
朋友或客人进门,主人总会问一句:“喝茶吗?”,简单的问候道出了中华民族一种经久不衰的嗜好——饮茶。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虽排最后但饮茶之俗早在史前就有了,“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茶在当时仅限于药用,传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即茶)而解”。到唐代陆羽专门写著《茶经》论饮茶。  相似文献   

13.
俄国作家屠格涅夫所著的《鹌鹑》(五年制第十册20课)采用三线索同时深入的结构形式;一写“母鹌鹑”为救孩子最终献身的感人情景;二写“我”对待那只“母鹌鹑”的情感变化;三写“我”和“父亲”之间因为“母鹌鹑”而产生的矛盾态度。这三条线索,一、二并进,二、三交叉,后又重合,深沉而又强烈地颂扬了伟大的母爱,表现了少年可贵的同情心。对这样  相似文献   

14.
沈尹默,我国现代著名的书法家和诗人,南社成员.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初期,他是写新诗即白话诗的一员骁将.新诗而外,兼写旧诗.此外还工倚声,能拍曲.所著《秋明诗》、《秋明室杂诗》和《秋明词》,已辑成《沈尹默诗词集》一册,1983年3月由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至其所作散曲,现知共有五调八  相似文献   

15.
1993年11月在苏东坡家乡四川眉山购得林语堂著的中译本《苏东坡传》(译者为台湾学者张振玉,时代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一口气读完,发现该书中多处提到靖江,说他有个堂妹嫁在靖江,三次到过靖江,并写过有关靖江的诗文。当时觉得不大可能,并认为可能是“镇江”误为“靖江”,未予重视。2002年12月,靖江成立“苏东坡研究会”。又得一本海南出版社出版的也是林语堂著的《苏东坡传》(未注译者姓名,两书在文字上大同小异。因此,对苏东坡是否到过靖江和是否写过有关靖江的诗文,存心留意,经查阅有关资料,作了初步探讨。现将一管之见,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备课资料背景教科书认为,《背影》写于1925年。据季镇淮著《朱自清先生年谱》:“1927年(民国十六年丁卯)先生30岁……10月11日,《唱新诗等等》一文写成。同月,写散文《背影》。”《背影》反映的是民国六年前后的社会现实。据朱自清之子朱乔森所编《朱自清生平著作编年简表》,在动荡不安的社会中,朱家也“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相似文献   

17.
礼物     
[习作要求]以“礼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围绕“礼物”,写出“礼物”背后的故事,并注意凸显出事情里的主要人物。选材要真实、典型,并注意把事情写具体。[金指点拨]1.“礼物”这个题目看似一篇状物作文,其实发生在“礼物”背后的故事才是这个题目真正想表达的。事情里的人物能否被“立”起来,直接关系到文章中心的表现,但同时要注意和单纯的写人文章区分开来。2.“礼物”,每个人的一生中都要因为种种原因收到礼物,它似乎成了人生的一个组成部分,看似非常平凡,但由于每个人人生经历的不同,礼物背后发生的故事也形形色色。关于礼物的文章,最著…  相似文献   

18.
教材分析 :《读〈伊索寓言〉》选自钱钟书于1 941年著的《写在人生边上》散文集。该文主体以九则寓言故事为例 ,对寓言作“眉批”式的“翻案” ,或“反对” ,或“引申” ,揭露和批判了现代文明人的“文明”面目 ,语言机智隽永、含蓄风趣 ,把平凡的思想写出了新意 ,见解非常独到、深刻 ;文体也富有创意 ,融读后感、评论和创作于一体。这两点足见钱先生学者文人的智慧。该文的教学 ,能启迪学生的心智 ,使其得到智性的满足。教学目的 :1 .了解钱钟书及其文学创作风格 ;2 .通读课文 ,领会首尾类比议论段大意 ,感受中心意思 ;3 .理解主体九则故事…  相似文献   

19.
>>>教材原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59页第二单元写作《说真话 抒真情》“写作实践”第三题: ·从小到大,你一定有不少特别的学习经历.选择其中感受最深的一次,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500. 提示: 1.应该是一次真实的经历,而且在某方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要写清楚事情的整个过程,印象深刻之处应该是写作的重点. 3.叙事过程中要注意抒发情感,或通过细节来表达,或直接使用一些表达情感的词语. >>>设计解说 写“感受最深的一次”“特别的学习经历”,回到原点的思考是“写什么”“怎么写”.“写什么”,教材明确要求写感受最深的一次特别学习经历;“怎么写”,教材目标为“说真话、抒真情”,即真实叙事,恰当抒情.针对学生对自我生活经历淡漠和不予关注的状况,我决定先以《自我介绍里有个创意的“我”》的教学为学生创造一次特别学习经历,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为“怎么写”开源.  相似文献   

20.
“半”字诗     
明代诗人梅鼎祚写过一道“半”字诗半水半烟著柳,半风半雨催花。半没半浮渔艇,半藏半见人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