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设计理念] 本课文字朴实无华,学生在读文之后就能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因此,教学设计没有停留在文字层面,而是结合教材设计一些情境,给学生留下一些思维空间,同时引导学生品味人物语言,感受宋庆龄的可贵品质.  相似文献   

2.
设计理念,阅读的过程是学生置身课文情境的体验过程,语文教学理应创设适合学生想象、体验的学习情境,以促进学生对文中人物、事件的感受,并催生出学生自己的独特感悟。  相似文献   

3.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巧妙的教学设计能让学生的情绪跌宕起伏,时而焦急,时而紧张,时而开心,他们在情境中感悟,得到心灵的贯通,融入故事中人物的思想境界,因而对故事的领会也就水到渠成.于课文外的延伸是那么自然而然,既提升了内心的理念,也提高了学生的思想境界.因而,在语文教学设计中,我很注意进行一些巧妙的设计,用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完全投入到课文的意境中.  相似文献   

4.
《陀螺》一文篇幅长,语言品味点也较多。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学段教学目标、单元语文要素及课后习题确定教学目标。在课堂上,要聚焦单元语文要素,重点落实对课文中体会较深的地方进行批注。通过批注,学生能体会到人物心情变化的过程,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获得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设计理念]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主要靠语文实践。本课的教学,依据课文内容自身的特点,整合知识、能力、情感等目标因素,在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贯穿教学始终的语文实践活动中逐步实施,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设计特色]以创设的独立的学习情境———“采访课文中的人物”贯穿教学始终,整个教学过程由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组成。[教学流程及设计说明]一、营造情境,布置采访任务1.揭示课题后,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学生的回答必须说到以下两点:(1)“我”的爸爸是联合国的一名军事观察员,在一次…  相似文献   

6.
【教学设计思路】 运用板块式教学结构教学《雷雨》。整个教学分为三个大的板块(三课时完成),以演读课文,整体感知戏剧内容为切人点,帮助学生了解戏剧梗概和人物关系;以品析戏剧中富有个性化和动作性的人物语言为重点,引导学生把握尖锐激烈的戏剧冲突,认识人物性格特点;再围绕“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是真情还是假意”这一主问题,展开课堂辩论,探究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把握人物形象.揭示戏剧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体会人物情感,品赏诗味语言。二、理解作品主题,感悟悲剧震撼。教学设想本文的欣赏重点是体会人物情感,品赏诗味语言,感悟悲剧震撼。课文较长,拟围绕课文的前半部分(帕里斯上场到朱丽叶死去)突破重点。要求学生课前预习,了解全剧内容,重点阅读课文的前半部分,思考预习题,注意体会人物情感。教学安排一课时。  相似文献   

8.
【设计理念】 课文《最大的“书”》是一篇短小的科普说明文,以人物的对话为主要叙述方式,语言风格轻松、活泼。因此,读好人物的对话,学生就能理解课文。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以指导读书活动为“经”,以字词句的训练为“纬”,以朗读与理解词语相互交织的方法开展教学。  相似文献   

9.
教学《丑小鸭》时,感悟课文语言后.我设计了三个问题,让学生再读课文,依次回答。  相似文献   

10.
罗小燕 《辽宁教育》2010,(1):108-109
[设计意图]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学生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编者选编本课的目的非常明确:一是让学生开始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二是理解古文的意思;三是使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在教学中,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多读课文,读通课文,读懂课文意思,读懂人物特点,读出文言文味,感受文言文带来的兴趣,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为以后的文言文教学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2009年的暑假备课.我们刊发了一组文章.对常识性课文的教学进行了探讨。常识性课文教学,是科普常识的教育目标更重要,还是语文教育目标更重要?学生获得科普常识的主要方式是“看”还是“读”呢?常识性课文的教学是教给学生常识重要.还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重要?这一系列问题.读者朋友只要细读暑假备课的14篇教学经验、教学案例、教学设计,就能找到答案。寒假备课.我们再次将目光聚焦于常识性课文有两个目的。其一,保证专辑内单双册课文的系统性;其二,继承暑假备课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思路,探索、归纳将常识性课文上出“语文味”的新方法。可以说,寒假备课是对署假备课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常会听到同行们感叹:课前已经非常认真地研读了课标与教材,并写好了课堂教学设计,然而课堂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笔者也曾听过这样的课例。课例1:某教师执教《范进中举》的教学预案是:导入→布置预习→提问交流:小说里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学生结合文本品读人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等。文面上看,这个课堂设计抓住小说特点,以人物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体验,关注与文本、与学生的对话等,是个挺好的设计。可是因为课文较长,而预习的时间不足,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去感受文本,对提问感到有些茫然,因此“交流”不起来,课堂显得沉闷。  相似文献   

13.
能找出课文中描写图画的内容,能根据图画想象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引领学生读好人物对话,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老奶奶的感激之情;体会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及邻里之间的亲情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14.
高云 《甘肃教育》2011,(14):86-86
良好的提问,既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启发学生的思维;不但能调控课堂教学过程,而且能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打开思路.还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正因为如此,许多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想方设法抓住课文中的疑难点、发散点、矛盾点设计问题。当然,这些问题大都在教学中发挥了它们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创意说明】《伟大的悲剧》是一篇抒情性强、文学味浓的传记。丰美的语言、丰厚的情感、丰蕴的思想及丰富的相关知识,使文章可读性很强,是训练学生快速阅读能力的好材料。在快速阅读全文的基础上复述课文,理清故事情节,可以训练学生的概括和把握课文内容的能力。课文中有许多非常感人的细节,茨威格笔端饱含的深情正是通过这些细节表现出来的。教学设计重在启发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语句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并体会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与人物身上蕴涵的伟大精神。  相似文献   

16.
识字写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突出这一重点,突破这一难点,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在设计本课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背“三字经”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通过指导学生初读课文,把学生带入识字情境中,初步感知汉字,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其次注重落实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始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相似文献   

17.
熊社昕 《湖南教育》2004,(16):27-27
这一句新课堂用语是目前语文课中最为常见的一句话,因为它能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选择的权力还给了学生,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并能从学生最感兴趣的地方人手。但由于有些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与文本对话不够,对教材的理解不深,于是,不论课文类型,不论当时什么情况,一律提出这个问题,然后让学生一个一个站起来读自己喜欢的段和句,终于把课文各段、各  相似文献   

18.
“对话体”课文的教学,我们常常设计“角色朗读”,它是一种技能的训练活动,一种品味感受的阅读活动,一种充满诗意的审美活动,也是一种丰富细腻的情感活动。在一些“非对话体”课文的教学中,如果我们能打破常态思维,转换一种视角,也可以设计出富有创意、灵动多姿的“角色朗读”活动,给学生带来美妙的体验.让课堂“靓”起来。  相似文献   

19.
《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在表达上有两个特点:一是叙事与感悟有机结合,二是叙事过程中插入了不少细节描写以及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两位教师均能根据课文表达上的这两个特点来设计教学。一是"事"与"理"结合。引导学生对课文主旨的理解不"孤立",而是与"事"有机结合,或在"事"中渗透"理",或以"事"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中运用比较法,能训练,提高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有助于拓展思路,加深理解和记忆,同时能让学生由此及彼地扩大知识领域,加速知识和能力的迁移,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可以从课文的内容和形式入手,进行主题,人物,表现手法等多种比较,从课文的写作时代入手,进行纵向或横向比较,可以从语言角度进行比较,还可以对同一作者不同时期的作品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