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我们常会听到学生埋怨说:不少课文自己读还倒激动,还能读出兴趣来,可是在课堂上经老师一讲,反而味同嚼蜡,提不起学习精神  相似文献   

2.
杨阳 《现代语文》2014,(7):118-119
对于现代中学生来说文言文可谓是深奥难懂的"天书",令他们望尘莫及,而且中学文言文教学也日益走进一个怪圈:教师只管向学生讲解翻译,学生只是一味地按照老师的要求背诵,没有互动,没有激情。在这样一种怪异的现象面前,许多教师不知道文言文究竟应该怎么教,应该教什么。鉴于此种困惑,笔者决定对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出现这些现状的原因及相关解决对策进行系统的分析,希望能和同仁共享。  相似文献   

3.
第五册习作八要求:请读读下面的诗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你知道以上诗句各出自哪首诗?你知道这些诗的作者是谁吗?他们是哪个朝代的人?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选择其中你不太明白的两句诗进行研究,把你的研究成果写出来。相信你通过研究,会有许多新的感觉,增长不少知识。  相似文献   

4.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语文教学和之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变,教学效果也有了一些提高,但是仍然有许多地方值得语文教师探讨与思考。我们应该好好地静下心来反思我们语文课堂的现状,找出问题、解决问题,从困扰语文课堂教学的障碍中突围而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6.
2006年高考理综(Ⅱ)卷中的物理压轴题,是一道非常典型的含有隐含条件的题目,而且这道题目对物理现象的性质和重要特征的描述,成  相似文献   

7.
张忠明 《考试周刊》2014,(10):64-65
<正>全称量词,特称量词,以及全称命题和特称命题在近几年新课标高考卷和模拟卷中频频亮相,成为高考的热点问题.特别是全称量词"任意"和特称量词"存在"与函数情投意合,两种量词插足函数,使得函数问题意深难懂神秘莫测,问题显得更加扑朔迷离,难度大增,同时题目也因此显得富有变化和新意.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揭开量词隐含的神秘面纱还函数问题本来面目,下面结合高考试题对此类问题进行归纳探究.一、问题探究问题2:已知函数2f(x)=2k x+k,x∈[0,1],函数2g(x)=3x-2(k+k+1)x+5,x∈[-1,0],问当k=2时,对任意x1∈[0,1],是否存在x∈[-1,0],使g(x)=f(x)成立.  相似文献   

8.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心理学的研究也证明,人的思维往往是在实践中遇到要解决的问题而产生的,就是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的,所以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广大数学教师努力实践这一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在合作中取长补短,数学课堂因此变得精彩纷呈。可是,当我们冷静下来,认真思考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时,却发觉在表面的热热闹闹下掩盖着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一、当前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1.小组结构方式单一。当前的学习小组结构方式一般为"同组异构、异组同构",即同一个小组内既有优秀生,又有中等生,还有后进生;不同组别的结构方式相同。在合作交流、探索研究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11.
不识庐山真面目——浅谈思想政治课○殷树祥美学里有一个著名的命题:距离产生美。人们欣赏自然的美、社会的美和艺术的美,都需要把握特定的、适当的距离,如时间距离、空间距离、心理距离、功利距离等,否则就会影响审美主体的审美效果,甚至没有美感可以产生。作为追求...  相似文献   

12.
数学中的恒成立问题,涉及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渗透着化归与数形结合思想,加强这一问题的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因此这已经成为历年高考的一个热点。本文试从恒成立问题的几种常见方法入手谈谈个人的一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3.
2006年17套高考语文试卷中有13套考查了“正确使用成语”,纵观成语题的题型特点,审视其命题规律,我们发现,该类题的设误类型大致有望文生义、褒贬失当、对象用错、前后矛盾、不合语境五种,怎样才能拨开重重迷雾,见到“庐山”真面目呢?下面浅谈几点方法。1.吃透词义,避免望文生义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成语理解上的难度。如果不仔细辨析,一瞥而过,就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相似文献   

14.
第五册习作八要求:读读下面的诗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劝君更尽一杯酒,,出阳关无故人。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  相似文献   

15.
不能了解庐山的真正的面貌,只因为身处于庐山之内,无法看到它的全貌。这句诗有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意思,也用来说明人们应该努力跳脱出自己立场的局限,尽量全面地来看待和理解问题。  相似文献   

16.
陈波 《数学教学》2012,(7):21-24
一道好的数学题并不在于有多么难,而是能够充分考查解题者对数学问题本质的理解,更应该是可以成为数学探究活动的好题材,本文拟介绍这样一道好题.1.原题已知圆C1:x2+y2=17和圆C2:(x-2)2+(y-2)2=5的一个交点是P(1,4),求过点P的直线l,使l被两个圆截得的弦长相等.2.原题解答2.1用代数方法求解解法1:易知直线l的斜率k存在,因此设直线l的方程为y-4=k(x-1),即kx-y+4-k=0.设直线l与圆C1的交点为P1(x1,y1)、P2(x2,y2),直线l与圆C2的交点  相似文献   

17.
2006年高考理综(Ⅱ)卷中的物理压轴题,是一道非常典型的含有隐含条件的题目,而且这道题目对物理现象的性质和重要特征的描述,成为解题的一个障碍,所以许多学生被表面现象迷惑,得分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意义深远,从小的方面说,读书写字,与人交流;从大的方面说,语文是各学科的基础.甚至著书立说都和语文的基础扎实与否息息相关。笔者教学多年.下面谈一谈个人的教学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19.
唐青春 《新疆教育》2013,(15):290-290
朗读是人们学习语言、驾驭语言、运用语言的重要方法,是书面语言向口头语言的复原。同时也有相当多的教师认为学生的朗读能力在义务教育阶段即已形成,到了高中阶段无须再行教学,甚至认为朗读教学功能有限,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没有太大帮助,尤其在应试中更是毫无用处。这种错误的认识导致目前高中生的语文朗读能力以及学校的教学现状都不佳。本文仅就加强高中朗读教学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语文教学流派纷呈,名家辈出,各有千秋,见仁见智。做为初登教坛,又无所成的我,只能就感受而言,谈几点体会。一、语文教师应是一位“杂家”。语文教学涉及广泛,远至三皇五帝,近至“四化”改革,诗、词、歌、赋,文、史、玄、哲,皆在其中。这便要求教师上通天文,下晓地理,取百家之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