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学习》去年第7、8期合刊封底刊登了一则《走进经典》的广告,第一句是:“人类创造了几千年的明,单是见诸于字的书籍就浩如烟海,怎么读?穷毕生精力也难以做到。”《语教学之友》去年第11期刊登了周旭斌老师《“见诸于字”之类的表述无语病吗》一,认为“见诸于字”的说法有明显语病。该同时对“公诸于众”提出了异议,认为其表述也是不准确的。笔以为,周老师的观点失之偏颇,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2.
高中课文《猎户》存在着不少语病,举例如下。1.猎罢论功,我的要求不高,最得意是分得一枝两枝雉鸡翎。句中主语“最得意”与宾语“分得一枝两枝雉鸡翎”搭配不当,应在“最得意”后加一个“的”字,使主语变成一个名词性“的”字短语.2.他住得不远,就是那个有三棵老松树的村子,冯岗。句中语病有二:一是主语与宾语搭配不当.宜把第一句中“得”字改为“的”,把第二句中的  相似文献   

3.
茅盾的《风景谈》,其中有“当骆驼队中领队驼所掌的那一杆长方形猩红大旗耀入你眼帘,……”的句子,粗看起来,似有语病。领队驼怎么能掌大旗呢?“耀”字为什么不用“跃”呢?但仔细一琢磨,这一句并非病句而是妙句。当然,领队驼是不能掌大旗的,因这句有省略,所以才有似是语病的感觉;补充起来就豁然开朗了。补充后就是:  相似文献   

4.
有这样两道考查语病的题:1、“前一段时间,舆论界对中学语文老师和语文教学不负责任的批评和指责,屡屡见诸报端。”2、“前一段时间,舆论界对中学语文教师和语文教学不负责任的批评和指责,屡屡见诸于报端。”这两道题有一个共同的语病是,即语义不明,是讲语文老师和语文教学不负责任,还是讲批评和指责不负责任。另外把这两道题放在一起一比较,我们还发现后一道题中的句子比前一道题中的句子多了一个“于”字。那这个“于”字到底该不该要呢?查《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第5版,P1776),我们看到“诸”是“之于(於)”或“之乎”的合音。例如“付…  相似文献   

5.
今年高考语文试题Ⅰ卷 5题旨在考查学生识别病句、正确使用语句的能力,其中 A型题的 ABD三项语病明显,无庸赘述。 C项是命题者设定的正确选项,即题目要求选择的“没有语病的一句”。然而读到“中华民族这条巨龙一定会昂首腾飞于无垠的天际……”时,却发现“无垠的天际”这个偏正短语中,定语和中心词互相矛盾,并非“没有语病”。   先说“无垠”。《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垠”本义为“岸”,引申为“边际”“尽头”,而多用于“无垠”,也就是“无边际”“无尽头”的意思。《辞源》中“无垠”释为“无边际”,并以屈原《远游》…  相似文献   

6.
高中语文第一册的《朱自清先生》,有两个句子存在语病:一、“至于常常见面,能以谈些文学上的问题时,则是共同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教学的那几年。”这个判断句的主语残缺。“见面”、“谈……问题”这两个并列短语本可以作“是”的主语,但由于后面加了一个“时”字,就变成了状语,致使全句的主语被掩没。去掉“时”字,  相似文献   

7.
秦本凤 《广东教育》2005,(10):67-68
“信达雅”三字,原是严复在《天演论》里阐述的翻译西文的三条标准,后来被广泛地用作文言文翻泽中必须坚持的三个原则。“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泽出来。“达”是指译文耍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雅”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泽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  相似文献   

8.
吴云枝 《语文知识》2004,(10):14-15
《咬嚼字》2003年第11期《气死历史学家的“戏说”》一写得妙趣横生,但里面有一处语病:…戏说’的口碑越来越差。到今天,在艺界已近乎一个贬义词。”  相似文献   

9.
近读1999年第3期《语文世界》登载的马奎春同志写的《〈藤野先生〉中的两处语病》(以下简称《语病》),把鲁迅先生散文名篇中的两个佳句误作病句,不禁联想起“有眼应识荆山玉”这句流传久远的俗语。《语病》作者之所以把《藤野先生》的两处佳句误作病句,一处是因为他把双宾句子误作兼语句子,另一处是因为他把修辞现象误作语法现象。先看第一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语病》作者认为:“车里的客人”与“大家”语义重复,给人以口罗嗦之感。他提供了修改办法,其中有:a.叫车里的客…  相似文献   

10.
释“兮”及《九歌》句法结构的分析(续)廖序东通过《九歌》句结构的分析就可以知道“兮”字处在哪种虚字的地位。下面是《九歌》句结构分析的结果。(-)“兮”字处在虚字“之”字的地位按“兮”前后文之间的语法结构,在用“兮”字的地方,是本可以用“之”字的。这种...  相似文献   

11.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册第3课铁凝的《生命与和平相爱》第9自然段有这样一句话:“在他成长的历程中,父母从不拒绝客人对戴维的夸奖,但他们并不过分溺爱这个家中最小的孩子。”这一句有语病。“过分溺爱”,语义重复,应该删去“过分”。  相似文献   

12.
第5小题要求是找出没有语病的一句,答案是C。其实,C句也是有毛病的,毛病出在“腾飞于无限的天际”。 依《现代汉语词典》“天际”是“肉眼能看到的天地交接的地方”。 “天际”的“际”本来就是“边际”,“无垠”的“垠’也是“边际”,“无垠”就是“无边际”。“无垠的天际”等于无边际的天的边际。到底是无边际,还是有边际?显然,用“无垠”来限制“天际”是不妥的,是定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 既是用词不当,又是搭配不当,这个句子怎能说是“没有语病的一句”? (对此题质疑的还有:黑龙江杨洁萍、四川岳泽和)“腾飞于无限的…  相似文献   

13.
《绿》文中“了”字的妙用江苏沛县教育局教研室赵后乐朱自清先生的《绿》全文共41句,1000多字,仅用“了”字煞尾的就有18句,但读之不觉累赘、俗气。在朱先生笔下,“了”字或联情,或缀景,或叶韵,使文章更加脍炙人口。一、联情朱先生曾两次游仙岩。一次春天...  相似文献   

14.
释“兮”及《九歌》句结构的分析廖序东一《文心雕龙·章句》:“又诗人以‘兮’字入于句限;楚辞用之,字出句外。寻‘兮’字成句,乃语助余声。舜咏南风,用之久矣,而魏武弗好,岂不以无益文义那?”这几句话概括出了“兮”字的性质、作用、使用方式以及使用的历史变化...  相似文献   

15.
一日检查作业,看某生抄写《故都的秋》开头一节文字,看到“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一句.发觉有语病,我断定是学生粗心抄错了。为慎重起见,我翻开原文对照,结果却一字不差。教学《故都的秋》已有十多年了,我却一直没有发现这个语病。如今只因这句话是学生所抄,我才恍然惊觉。我突然意识到:我们对权威的迷信,已经到了近乎盲目的地步了。  相似文献   

16.
高华娟 《语文知识》2011,(4):99-102
通过对《庄子》、《墨子》、《韩非子》三书中的“如”字比较句进行穷尽性统计,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角度对“如”字比较句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对三书中的“如”字比较句的特征做了四点总结:(1)僅有否定式出现“基准+结果”型比较句;(2)肯定式与否定式存有不对称性;(3)肯定式比较义与比喻义界限模糊;(4)各种句式表达功能存有分工。  相似文献   

17.
一日检查作业,看某生抄写《故都的秋》开头一节文字,看到“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一句,发觉有语病,我断定是学生粗心抄错了。为慎重起见,我翻开原文对照,结果却一字不差。教学《故都的秋》已有十多年了,我一直没有发现这个语病。如今只因这句话是学生所抄,才恍然惊觉。我突然意识到:我们对权威的迷信,已经到了近乎盲目的地步了。  相似文献   

18.
笔者从初中语文第一、三册(九年义教三年制、人教版)上,发现多例语病,浅析于后,以引起教材编者的注意。①也煮过多少味美可口的佳肴。(王周生《这不是一颗流星》)此句语病有二:一是“述宾配搭不当”(煮过……肴);二是“重复多余”(“可口”与“佳”)。“肴”,鱼肉等荤菜。(《现代汉语词典》)做菜方式很  相似文献   

19.
“顾此失彼”,是用联合词组作名子成分时经常出现的语病之一。《语文学习》(八一年笫十二期)在《语文短评》栏内,从中学语文课本和报刊杂志中选评了六条有“顾此失彼”语病的典型例句,无疑是深受读者欢迎的。遗憾的是,这六条病句经修改后,又造成一些新的“顾此失彼”,其中存在较严重语病的就占三条之多,实在是令人吃惊的。这就提醒我们,在修改病句中,也要谨防“顾此失彼”。“顾此失彼”的病句大致有两种情况,较常见的是联合词组的某一部分与句中相关  相似文献   

20.
严华银 《新高考》2004,(3):10-11
语言知识这部分内容,高考主要放在第Ⅰ卷的第一部分。一般情况,这部分计6题18分。它涉及的主要考查内容有:字音认读、错别字判定、词语选择、成语使用、语病诊断等。其中,语病是考查的重点,以2003年全国卷为例,第4题“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第5题“没有语病的一句”,第6题“语意明确的一句”,都属于这一范畴。这表明了命题者在语言知识部分考查能力的倾向,我们应在复习的最后阶段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