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一、辨析下列多义词的意思。1.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似乎, 好像)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假如)3.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 (你)1.辍耕之垄上 (往,到)2.子犯请击之 (他们,指秦军)3.是寡人之过也 (的)4.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助词,不译)1.则名微而众寡 (细小,轻微)2.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暗暗地)3.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颌之 (稍微,略微)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如果没有, 如果不是)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繁复)2.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 (再)3.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恢复) /1.既而儿醒,大啼 (不久)既{2.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已经) I …  相似文献   

2.
虚词“之”的用法如下:1.作代词用,相当于“他”、“他们”、“它”、“它们”。2.作结构助词用:①相当于“的”②宾语前置的标志③用在主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附:3.作动词用。相当于“到……去”。虚词“其”的用法:1.作代词用:①相当于“他”、“他的”、“它的”。②相当于“那”、“那些”。2.作副词用,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大概”、“难  相似文献   

3.
曹国宾 《考试》2008,(Z2):20-22
【命题特点】文言文中,尽管虚词数量比实词少得多,但因其使用频率高,且用法灵活多样,而成为高考的热点。高考对虚词的考查,不仅要求考生识记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而且要求考生具备正确辨析其在文中用法的能力以及准确翻译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学语文》2005,(1):40-42
高考要求的18个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其中“而、乃、其、为、焉、以、因、于、则、之”尤其重要,需熟悉其基本义项;另外还需注意“如”“相”“见”“是”等特殊的文言虚词(它们是实词和虚词兼具的多义词)。从重现规律看,  相似文献   

5.
【考点说明】从近几年全国高考试题看 ,文言虚词是必考内容 ,考查范围仅限于常见虚词的一般用法。 1998年考查了“以”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1999年考查了“但、以、遂、且”四个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2 0 0 0年考查了“每、故、因、及”四个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因此 ,对文言虚词的复习 ,尤其是对 2 0 0 0年《考试说明》中规定的 3 0个虚词的复习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和实词相比 ,文言虚词主要有下面四个特点 :(一 )用法比实词灵活。往往一个字有好几种用法 ,好几种解释 ,乃至分属好几类词。(二 )使用频率比实词高。有些常用虚词 ,在一…  相似文献   

6.
“之”是文言文中一个重要的虚词,用法复杂。在此本文对“之”字的用法作简要的归纳。一、用作代词,在句中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第一人称代词,可译为“我”“我们”。如:“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之:代“我”。2.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为“他(他们)”“她(她们)”。如:“遂使之行成于吴。”(《勾践灭吴》)之:代大夫文种。3.近指代词,可译为“这”。如:“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之:这样的。4.代事,如:“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烛之武退秦师》)之:代“阙秦以利晋”这件事。5.代物,如:“虽有槁暴,…  相似文献   

7.
2007年的《考试大纲》对学生文言知识的要求,明确表述为"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与用法"。"理解"是指根据上下文的语境确定虚词的意义与用法的能力。"常见文言虚词"一般指大纲规定的18个,即: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文中的意义与用法"是相对于词典中的解释而言的,指在具  相似文献   

8.
考测点导航古人说:学会之乎者也矣焉哉,可以为文也。文言虚词是构成文言语句不可缺少的部分。文言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代词和兼词。文言虚词数量虽少,但用法灵活,使用频率高,在汉语的发展中变化大。“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  相似文献   

9.
文言虚词与现代汉语虚词差别较大,即同一个虚词在不同的句子中常会表示不同的意思,而且有些虚词还常作实词用。因此,同学们应既要掌握文言虚词的特点和用法,又要紧密联系相关句子的语意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最终达到正确运用文言虚词的目的。下面仅就初中语文第六册第六、七单元的实例,分类说明之。  相似文献   

10.
文言虚词是指那些词汇意义比较抽象,绝大多数不表示明确意义,却能组织实词完成句子结构的词类。它是构成文言文句子不可缺少的部分。文言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代词和兼词。文言虚词数量比实词少,但用法灵活,使用频率高,在汉语的发展中变化较大。近几年高考试题对文言虚词的考查,呈稳定趋势,而且仅限于常见虚词和一般用法。但由于虚词使用频率高,是组织句子的一种手段,各个实词是靠不同的虚词的组合、连接、修饰、辅助而成为一个完整的句子的。因此,要读懂浅易的文言文,学习掌握一定量的文言虚词,是十分必要的。根据我们学过的文言虚词,从词的用法方面整理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1.
张衡 《语文天地》2012,(17):3-4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是高考必考的一个考点。所谓常见文言虚词是指考纲列举的18个文言虚词;所谓在句子中的意义是指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所谓在句子中的用法指的是词典中所列举的常见用法。综观近几年高考试题,从总体来看,对文言虚词的考查着眼于应用,不直接考语法,题型都是客观题。为降低难度,同时也是为了贴近中学教学实际,考查内容都是课内课外相结合,要求考生辨析加点虚词用法的异同。文言虚词的意义由用法决定,所以辨析文  相似文献   

12.
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辨析文言虚词的词义和用法,都要结合具体语境进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这一考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要素:①文言虚词的用法是中学语文课本上常见的之、其、以等18个文言虚词的基本用法。②这些文言虚词的用法是在上下文中表现出来的,而不是孤立存在的。  相似文献   

13.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是高考必考的一个考点。所谓常见文言虚词是指考纲列举的18个文言虚词;所谓在句子中的意义是指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所谓在句子中的用法指的是词典中所列举的常见用法。综观近几年高考试题,从总体来看,对文言虚词的考查着眼于应用,不直接考语法,题型都是客观题。为降低难度,同时也是为了贴近中学...  相似文献   

14.
综观近几年高考试题,对虚词的考查,没有一个省份会直接考语法,而都是着眼于应用,要求考生根据文意辨析加点虚词用法的异同。这样,在具体语境中推断虚词的用法就显得极为重要。下面结合2012年高考题谈一谈虚词用法及意义常用的推断方法。  相似文献   

15.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是高考的一个考点。综观近几年高考试题,从总体来看,对言言虚词的考查着眼于应用,不直接考语法,题型都是客观选择题,考查内容都是课内课外相结合,要求考生辨析加点虚词用法的异同。如果能在积累的基础上,寻求规律,形成一定的推断技巧,无疑会提高答题的正确率,现根据几年高考题型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综观近几年高考试题,对虚词的考查,没有一个省份会直接考语法,而都是着眼于应用,要求考生根据文意辨析加点虚词用法的异同.这样,在具体语境中推断虚词的用法就显得极为重要.下面结合2012年高考题谈一谈虚词用法及意义常用的推断方法. 一、词性界定法 有些文言词兼有多种词性甚至有实词和虚词的双重性质.我们做题时,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只要能推断出其词性不一样,其用法肯定也不同.如"以"可以作为实词,作"率领、带领"义,亦可以为介词,翻译为"把、用"等.再如:  相似文献   

17.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是高考常见的一个考点。综观近几年高考试题,从总体来看,对文言虚词的考查着眼于应用,而不是直接考查其语法。常见的文言虚词虽然只有18个,但每个虚词的意义都很丰富,如果单凭死记硬背各个义项,抛开具体语境,不借助一定的语法结构分析,效果肯定不好。如果能在积累  相似文献   

18.
【考点透视】高考大纲对文言虚词的考查要求是:“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的考查范围,从1997年的42个,降至2003年以来的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相似文献   

19.
考点导航高考对文言虚词“用法”的考查,主要是考查一个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和意义,而不是要求考生去死记硬背一个虚词的多种用法和意义。纵观近年来高考对虚词的考查,课外(试卷所给文言材料)和课内紧密结合是最显著的特点,这是一个既检测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又检测迁移能力的好方法,有继续沿用的可能。当然,在考查虚词的同时,也不排除插入个别实词的可能性。就考查的形式来看,主要有直接考查、间接考查和混合考查等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20.
秦振良 《新读写》2011,(10):40-43
文言虚词是文言文学习的重要内容,而要真正掌握一个虚词,必须能对这个虚词几种不同的用法准确辨析。为此,本刊特邀请专家对初、高中课本中使用频率高和用法复杂的文言虚词的用法逐一辨析,希望读者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由于内容较多,本栏将分期发表,敬请读者留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