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漫画是一种简笔而注重意义的画.漫画这个“漫”字,同漫笔、漫谈等的漫字用意相同。漫笔、漫谈在文体中大都随意取材.篇幅短小,语句精炼.漫画在画法中也可以说是一种随笔或小品.是一种画幅小,内容精的绘画。随意取材,画幅小,故宜于“简笔”.内容精.故必“注重意义”,所以“简笔”和“注重意义”是新闻漫画创作的两个条件。有些漫画作者,为了讲清道理.往往在画中写了许多文字.反而让人看起来很费劲,这绝不是一幅合格的作品。  相似文献   

2.
吴慧雯 《青年记者》2009,(20):47-48
新闻漫画具有三个基本属性:新闻性、漫画性、评论性,是三属性的融合。《南方周末》(以下简称《南周》)的漫画专栏“漫画一针”,刊登在评论版,基本上每期一幅漫画,不是单纯的新闻配图,而是可以独立成文的新闻漫画。这些漫画符合专栏名称“漫画一针”,确有简单中见观点,一针见血之作用。  相似文献   

3.
外国报刊上经常登载政治漫画,几乎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既是政治漫画,自然就免不了要描画政治人物的形象。政治舞台上的著名人物出现在漫画中已经差不多二百年了。有一百四十年历史的英国《笨拙》杂志在十九世纪中叶就经常刊登讽刺当时英国政治要人的漫画。那时的画法多半是用钢笔细描,对人物面容都采取素描式地忠实勾画,不尚夸张。如1890年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因与德皇威廉二世意见不合而下台时,《笨拙》杂志发表了约翰·坦尼尔的一幅满腔怒火的俾斯麦走下轮船舷梯、德皇在船上  相似文献   

4.
“四格漫画”是长篇连环漫画的一种,是由四幅性质相近的单幅漫画或连环漫画组成。它以一个或几个固定典型人物作为描绘的中心,围绕这样的中心,编出自成段落的讽刺幽默故事。因为这种漫画每幅有四个格,故称“四格漫画”。  相似文献   

5.
曹小平 《青年记者》2003,(12):26-26
《新闻战线》2003年笫7期刊登了一幅漫画《采访记》,说的是记者在采访中给被采访者提供“台词”,被采访者亦将记者的“台词”照本宣科。读过漫画,感触很多。漫画点出了我们某些记者采访中的一个通病:引导被采访者按记  相似文献   

6.
不久以前,在北京日报上看到一幅连环漫面。漫画的标题是“一孔之见”。漫画里的“一孔之见”者自己闹了一埸虚惊。值得我们新闻工作者引以为戒的是:  相似文献   

7.
“一图值万言”道出了图片在报纸中的作用。《铁道建设报》每期以两张图片加一幅新闻漫画共同为一版服务的新颖形式,成功地展示了一版版面严肃中不失活泼、稳重中透着灵巧的版面特色。编辑部给我的《铁道建设报》第2089、2090、2092期,是铁道部第二工程局党委主办的、有全国统一刊号、邮局公开发行的企业报纸。首先,吸引我的是该报的一版,均以两张图片加一幅新闻漫画构成整体框架。有两张报是由两张图片与一幅漫画以“品”字结构支撑整版,另一张报则以右上左下  相似文献   

8.
新闻站着写将会如何杨步才进入乙亥年,国内的报纸上出现了许多以猪年为题材的漫画。最有噱头的,当属画面上“八戒”拱手祈求“新年别再往我肉里注水”那一幅。这一幅漫画切中农贸市场“注水猪肉”泛滥的时弊,引起多数百姓的共鸣。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在去年12月...  相似文献   

9.
当《高康大》(图一)一画在巴黎一家版画商店的橱窗内展出时,很快便吸引了许多观众。在杜米埃这一幅代表作问世前,法国已出现过以“高康大”为比喻的政治漫画,讽喻腐朽的波旁王朝统治。18世纪末,有一幅漫画叫《新高康大及其家人的旧筵席》,就将路易16世、皇后马丽·安东尼和他们的皇亲国戚,都画成一个个贪婪的“巨人”,吃光了人民的劳动果实。画中描绘皇后正将人血斟满酒杯。在漫画中,采用如此直截了当、血淋淋的描绘手法,是否值得提倡,还可进一步商榷。但这一幅由匿名画家创作的作品,表现了画家对反动统治者的仇恨、愤懑的感情。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近代新闻选上、新闻漫画史上,曾有一幅题为“时局全图”的漫画,产生过极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第一张时事政治漫画”、“中国时事漫画的始祖”。时至今日,在有些中国近代史参考图集上都有转载和称引。但对它的作者是谁?作于何时?最早刊载于何处?流传情况如何?人们往往知之甚少,甚至弄错,以至以讹传讹。笔者现根据所掌握的材料,对《时局全图》及其作者,作一综合的介绍,供研究中国近代新闻史、新闻漫画史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最近我国老漫画家王乐天在报纸上撰文呼吁多创作些歌颂漫画,笔者也有同感。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漫画家应该积极投身改革大业,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面貌、新成就、新风尚,进行歌颂,以鼓舞信心,激励斗志。广大读者对歌颂性漫画是喜欢的,而且要求很高。前几年我们对漫画读者进行了一次调查,这里我不妨摘几段供大家研究。湖南的一位干部说:“……漫画不论讽刺的,歌颂的,幽默的都是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好武器,一幅好的漫画,振聋发聩,动人心弦,胜过长篇大论。……比较起来,我最喜欢的是讽刺漫画,歌颂的漫画不是不爱,总觉得不易画好,在构思与技巧上有待探索。”有的读者说:“我周围的同志最喜欢幽默式的漫画,其次是讽刺式的,至于歌颂性的,一般难画好,倒不如弄成一幅含蓄些的宣传画。人们爱看富有蕴藉的宣传画,不愿看不伦不类的歌颂性漫画。”安徽省的一位读者来信说:“至于漫画  相似文献   

12.
五十年代初,报纸上经常刊登单幅漫画。 比如说国内新闻版,除了新闻报道、新闻照片之外,经常再配发一幅漫画,有的报纸几乎天天如此。这一幅漫画,既可以活跃版面、调剂版面,又可以配合新闻报道的有关内容,相得益彰;自然,也可以独立成篇,与周围的新闻内容无关。在这个版面上刊登的漫画,用当时的话来说,叫做“反映人民内部矛盾”的漫画。当  相似文献   

13.
报纸美术     
四月份,辽宁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和中国美术家协会辽宁分会联合举办了报纸美术作品展览,共展出插图、漫画、速写、版画以及部分国画、油画等19个画种共843幅作品。这里选登了5幅作品。  相似文献   

14.
当我们看着漫画越来越笑不出的时候,“中国没有新闻漫面”,这句流行于漫画界同人中的感慨已不再是危言耸听。西方的报纸经常在社论版留出固定的位置,每天刊出一幅政治漫画;有的政治漫画要占到半版的面积,甚至不著一字,完全以政治漫画代表文字的社  相似文献   

15.
外国并无“新闻漫画”一说,这词儿是由我国首先提出,近年来才流行起来的。所谓“新闻漫画”,顾名思义,自然指的是反映新闻动态或事件的漫画。其实,在讲究新闻性的外国报刊上,有许多漫画也是“新闻漫画”。日本所说的“时事漫画”,也就是“新闻漫画”,因“新闻”和“时事”毕竟具有共同的内涵。五、六十年代时,在我国书报中,也常见“时事漫画”一词;在本世纪初,我国刊物上已出现“时局图”,与后来所说的“时事漫画”或“新闻漫画”的含义相似。而美英报刊所发表的“社论漫画”(Editorial Cartoon),尽管表达了形形色色的政治观点,内容题材也相当广泛,但大都作为新闻印刷媒介传播信息的形式之一,故亦可视为“新闻漫画”的别称。  相似文献   

16.
《扬子晚报》1986年11月30日一版上,刊登了一幅题为《大忙人》的漫画。画中一枚骰子上面的“点位”搞错了。常识告诉我们,每枚骰子“点位”的排列和组合均有统一规定,骰子共分六面,六面又分为三组对称面;每组对称面的“点数”相加均为七,即一对六、二对五、三对四。这幅漫画上的骰子分别标为一、三、四,而每组  相似文献   

17.
新闻漫画具有三个基本属性:新闻性、漫画性、评论性,是三属性的融合。《南方周末》(以下简称《南周》)的漫画专栏"漫画一针",刊登在评论版,基本上每期一幅漫画,不是单纯的新闻配图,而是可以独立成文的新闻漫画。这些漫画符合专栏名称"漫画一针",确有简单中见观点,一针见血  相似文献   

18.
漫画以其讽刺辛辣、幽默无穷、夸张大胆等特点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我们通常见到的漫画大多是用线条表现好,为此,有人对漫画产生了一种误解,认为画漫画简单容易。殊不知,要想画好漫画,需要具备诸多方面的素质和技能等。 有时要像导演那样去“导演”它。一幅漫画尤如一出戏,从故事情节的编  相似文献   

19.
三四十年代,漫画在我国曾颇为繁荣,风靡大江南北。近20年来,漫画又日益兴盛普及。生长在中国漫画艺术发祥地上海的著名漫画家戴逸如,自幼“就把丰子恺漫画翻得滚瓜烂熟了”。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实业家兼藏书家,家中藏有汗牛充栋的文史哲典籍和中外古今名画与艺术图册。天长日久受到书香的熏陶和沉浸于艺术氛围中,为他日后成为独具一格的漫画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文革”中,戴逸如曾去过崇明农场,其后在上海航道局任船员和航道报编辑。他写过各类文学作品,也画过中国画、油画、素描和宣传画,但他最钟爱的还是漫画艺术。80年代…  相似文献   

20.
马太效应     
最近看到这样一幅漫画:在一片林地上,周围所有的树木都被砍掉了,只有在中心地带留了一株,而且被加长了高度,增添了枝叶,树干上写着几个大字:“典型报道”!你看,用孔老夫子“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的话为这幅漫画作注脚,不是维妙维肖的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