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材是“金科玉律”,是“范本”,是“载体”,是“例子”,是“材料”……不同的角度,受不同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影响,对教材的认识、理解就全然不同。对教材的使用则更有天壤之别,传统做法是“教”教材,现代课程论主张“用”教材。教师如何创造性使用教材呢?一、变“复习铺垫”为“创设情境”现行教材(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为例)在新课教学前,大多安排了复习铺垫这一环节,其内容一般是与本课新知密切相关的旧知,其作用是激活处于“休眠”状态的旧知,形成思维定向,使学生顺利理解新授内容,并以此缩短新授时间,保证“练习时间”…  相似文献   

2.
教材是“金科玉律”,是“范本”,是“载体”,是“例子”,是“材料”……受不同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影响,人们对教材的认识、理解全然不同;教材的使用则更有天壤之别,传统做法是“教教材”,现代课程论主张“用教材教”。本文试图对新理念下教师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谈一些浅见。一、变“复习铺垫”为“创设情境”现行教材(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为例,以下同)在新课教学前,大多安排了复习铺垫这一环节,其内容一般是与本课新知密切相关的旧知,其作用是激活处于“休眠”状态的旧知,形成思维定向,使学生顺利理解新授内容,并以此缩短新授时间,“保证”…  相似文献   

3.
我们常见到这样的数学课,课始安排一个“复习铺垫”,此环节的内容与新授内容紧密联系。通过“铺垫”,帮助学生顺利地实现从旧知到新知的过渡。教师称其为“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这种铺垫好吗?我们来看两个教学实例。  相似文献   

4.
我们都知道.在《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导下的数学教材,在新课教学前,大都会安排准备题供复习铺垫使用。准备题的内容一般是与新知识密切相关的旧知讽,其作用是激活处于“休眠”状态的旧知识,形成思雏定向,使学生顺利理解新授内容.井以此缩短新授时间,保证练习时间.提高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相似文献   

5.
数学教学中,许多教师在新授教学之前都先组织学生复习巩固旧知(概念或技能),这无疑是很有必要的。然而实践表明:同为新授教学前的旧知复习,有的对新授教学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效果显著;有的却徒有形式,于新授教学并无裨益,甚至产生消极的影响;可见,新授前的旧知复习,虽时量不多,但作用很大,直接关系新授教学的成败。为使新授教学前的旧知复习取得最佳效果,充分发挥其促进新授教学的积极作用,教师在设计安排旧  相似文献   

6.
要想上好一堂课,备课则是前提.要备好一堂课,首先要解读的就是教材内容,了解所授内容的重难点,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与本课内容相关的上下衔接知识点,用已学习的旧知作为本课新知识点的铺垫,通过旧知为新知搭桥.在教学中,尤其对于农村英语教师来说,正确把握教材,分析教材和使用教材是值得探究和实践的.  相似文献   

7.
我们常见到这样的数学课,讲课前安排一个“复习铺垫”,此环节的内容与新授内容紧密联系。通过“铺垫”.帮助学生顺利地实现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过渡。教师称其为“让学生跳一跳就能到果子”。这种铺垫好吗?我们先看一个教学实例。  相似文献   

8.
“复习铺垫”作为引入新课的方式,在不同的时期处的地位截然不同.在新课程实施之前,我们经常在常态课和公开课中看到“复习铺垫”的环节,教材中在许多新授例题之前都安排了“复习”的内容.新课程实施之后,“复习铺垫”已经在苏教版教材中“销声匿迹”,  相似文献   

9.
我们都知道,在《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导下的数学教材, 在新课教学前,大都会安排准备题供复习铺垫使用。准备题的内容一般是与新知识密切相关的旧知识,其作用是激活处于“休眠”状态的旧知识,形成思维定向,使学生顺利理解新授内容,并以此缩短新授时间, 保证练习时间,提高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相似文献   

10.
一堂新授课教学顺利与否,和铺垫练习有很大的关系.如果铺垫练习目的明确,能紧扣新授内容复习旧知,或以一个激发思维的数学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会使新授课出现良好的开端,走向成功.一、铺垫练习要有针对性,明确思维导  相似文献   

11.
以往的课堂教学大都先安排复习铺垫这一环节,复习内容均为与本节新知识密切相关的旧知识,其作用是为学习新知识架桥铺路,使学生顺利理解新授内容。新课程实施以来,在课堂上很少见到教师在新课中安排“复习铺垫”这一环节,取而代之的是新颖的、吸引人的教学情境。这使我不禁陷入沉思:难道每一节课都需要创设情境吗?复习铺垫还需要吗?  相似文献   

12.
以往的课堂教学大都先安排复习铺垫这一环节,复习内容均为与本节新知识密切相关的旧知识,其作用是为学习新知识架桥铺路,使学生顺利理解新授内容。新课程实施以来,在课堂上很少见到教师在新课中安排“复习铺垫”这一环节,取而代之的是新颖的、吸引人的教学情境。这使我不禁陷入沉思:难道每一节课都需要创设情境吗?复习铺垫还需要吗?1.这样的情境创设有必要吗?在教学“十几减几”中,教师为了引出“13-6”而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师(出示装有十几个球的袋子):你们知道袋子里面装的是什么吗?学生胡乱猜测一通,最后教师不得不老老实实地告诉学生袋子…  相似文献   

13.
在一堂课的新授之前,教师带领学生复习与新授有关的旧知(新知的生长点)是很有必要的。“温故而知新”也正是这个道理。所以,从笔者孩提时的课堂学习到现在的课堂调研,新授前的“复习”也就成了天经地义的程序性节目。久而久之,这自然也成了教师的一种教学习惯。但是,这种传统性的复习,随着教改热浪的冲  相似文献   

14.
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门艺术。它可以“温故知新”,引出新的课题;可以发“愤悱”之功,启迪学生思维;可以取归纳之势,概括总结出新的知识。由于它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且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因而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这里,笔者就小学数学新授课中的“铺垫”“、新授”、“小结”时,教师的提问方法简述之一二。一、铺垫时的提问重在“引”引,即诱发、引导。在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相关旧知的同时,教师应努力把新知从它的“生长点”上引出来,使旧知蕴藏着的新知内核更显露、更突出。在铺垫引新阶段,教师常是通…  相似文献   

15.
数学学习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主动建构的过程。正是这样,数学教学或是在创设情境、激活生活经验中引入新知,或是在复习铺垫、激活旧知中引人新知,以促进学生主动建构。凡是与旧知联系紧密、在旧知基础上生长发展的新知教学,都适宜通过复习铺垫的形式引入新课。其关键是把握好复习铺垫的度,既不可将知识"嚼烂了"再喂给学生,降低学生探索、思考、发现新知所应有的思维力度,也不可过于"粗放",使新知仍然"高不可攀",给学生的探索和思考留下难以跨越的"思维障  相似文献   

16.
运用知识迁移规律,让学生探索数学知识,是当前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方面。但鉴于小学数学特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小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离不开教师的启发诱导,探索过程中教师仍然要起主导作用。学生探索数学知识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为探索新知识做铺垫。学生在学习新知之前,究竟需要哪些旧知,学生心中往往是无数的。因此,教学时要组织复习,为探索新知做铺垫。复习的内容应该是为学习新知所必需具备的基础知识。例如要学生探索和发现“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需要哪些基础知识,教师要认真研究。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把除数化为整数以后要使商不变,被除  相似文献   

17.
“分数除以整数”的法则,是一个难教、难学的内容。根据教材的内部联系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设计并采取下面的教法。首先,复习"倒数"的概念和"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为新授知识进行铺垫。接着,根据例题设计一道准备题:  相似文献   

18.
我们常见到这样的数学课,讲课前安排一个“复习铺垫”,此环节的内容与新授内容紧密联系。通过“铺垫”,帮助学生顺利地实现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过渡。教师称其为“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这种铺垫好吗?我们先看一个教学实例。例:教学“两位数乘法”。复习铺垫:1.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数;2.思维导向,渗透算理:24×6=()24×10=()24×16=()随后揭示课题——两位数乘法,并提出问题:怎样把上面的两位数乘法的计算过程转化为竖式计算?同样地,本节课也因铺垫“到位”,学生很快地得出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从实例的表面上看,似乎在启…  相似文献   

19.
新课教学要充分发挥教材的有利作用,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原则,要设计好新授课的复习铺垫。  突出一个“近”字。所谓近,就是复习的内容与所学新知识联系紧密,数量关系相近,思路相同,是学习新知识的最近发展区,是学习新知识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经验。通过这些内容的复习,能较好地起到“铺路架桥”的作用。如教学亿以内数的笔算加、减法,在复习时可设计这样一组题:3865+427、3560+976,让全体学生动笔算。算完说一说是如何想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切忌孤单地提问或让学生教条地背诵。随后教师…  相似文献   

20.
复习提问旧知后开始讲授新课的教学模式,是最常见的传统课堂教学方式之一,多数教师都遵循这种方法进行教学。首先教师针对将要讲述的新知,设计若干个对应的旧知复习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知内容,学生在旧知复习内容的暗示引导下,顺利地展开对新知的学习,以期取得满意的结果。我们将这种方式称为“复习提问”模式。笔者认为,仅遵循复习提问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要求,必须改革、创新。本文将探讨“问题思考”模式。“复习提问”模式举例及反思以一节“复数除法”新授课为例。教师首先提出问题:①复数的几种表示形式是什么?实数是复数吗?并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