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朗读就是清晰响亮地把文章念出来。它比自然口语更明亮、更生动、更具美感,要求做到“不温不火,恰到好处”。对一个学生而言,他们总是特别喜欢朗读,喜欢听别人声情并茂地朗读,喜欢让别人听自己的朗读。  相似文献   

2.
曹文轩 《成才之路》2010,(5):M0003-M0003
无数的人问我:“究竟有什么办法让我们喜欢阅读?”我答道:“朗读——通过朗读,将我们从声音世界渡到文字世界。”  相似文献   

3.
谈朗读     
“朗读”是儒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作品中人物的性格,领会课文的精神,从而受到感染和教育;而且,朗读还有助于正音,明确词义和词的感情色彩,掌握词性,理解句子的语法结构,理解篇章结构,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文字本来就是纪录语音的符号,用文字记录下来的语言就是书面语言,书面语言的确比口头语言精炼、有条理,但是,口头语言却具有更直接、更强烈的感染作用,成功的朗读就可以取二者之长,它能以为一般口语所不能及的精炼,有条理的语言直接诉诸人的听觉器官,更有力地发挥作品的战斗作用。作为语文教学的手段之一的朗读,它的要求是较高的,朗读时要注意下述几个问题:按普通话的标准读准每一个字的音  相似文献   

4.
常见的阅读方法有朗读、默读、精读、诵读、略读、浏览等,其中朗读是最基本的方法,朗读训练应贯穿于各学段的教学目标之中。朗读,像一位出色的导游,把朗读者引入神奇美妙的境界,朗读取得的效果,有时靠分析是永远得不到的。一堂只听老师滔滔不绝,不闻学生书声琅琅的  相似文献   

5.
一、注重朗读能力的培养朗读是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有许多课文用文字难以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都可通过朗读体会出来。有些老师只注重课文理解而忽略朗读训练,殊不知,朗读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起着重要作用。在实行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在阅读教学中更要注重朗读。进行朗读训练时,要让学生明确朗读的目的,然后保证朗读的时间,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朗读,朗读不是遵照教师的指令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而是自己求知的需求。不要烦琐地分析问题、机械地练习、无必要地表演,  相似文献   

6.
正朗读,就是读书,是把文字转化成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种有声阅读的方式。朗读不是默读,默读是没有声音的阅读,速度一般比较快。朗读是要发出声音的,而且是要大声地读出来。早晨,教室里传来了琅琅的读书声,就是同学们朗读的声音。其实,我们都喜欢听到响亮的声音,因为这样听上去更加清晰,更加悦耳。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大概的意思是说,对于一种事物,知道并且理解它的人比不上  相似文献   

7.
1.朗读能够提高听“英“效果.   中学生在英语学习活动中,获得的语言听力材料是短时记忆,如果仅仅依靠听,他们很难准确无误地辨别出听到的文字材料.没有或缺乏足够的准确无误的朗读作基础,就很难准确无误地辨听出同音词、近音词,更不能辨听出连读、爆破、升降调等朗读技巧带来的朗读效果,从而影响对听力材料的领会和理解;反过来,如果在中学英语教学活动中始终贯穿朗读教学,学生将会把习得的词汇、长短句乃至整篇的文章通过朗读牢牢地存贮在脑海里,遇到听觉重现时,能迅速提取出有用的信息,从而更好地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8.
情境朗读,是增强朗读兴趣,提高朗读效果的有效方式。在朗读训练中,如果能够创设出一种特殊的情境,有利于促进“两情”(师生情)共振,“三心”(作者、教者、读者)共鸣。不仅可以加深思想感情的熏陶,也能促进理解和表达语言文字能力的提高。一般而言,有如下几种情境朗读方式。 (一)配音朗读,烘托情感配音朗读,是以美妙的音乐创设情境,烘托情感的朗读方式。据有关心理学家的实验证明,配音朗读,要比一般的朗读效果高出好几倍。在朗读训练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风格特点,选用适合儿童欣赏的乐曲来配音朗读,效果堪佳。美妙的音乐能够直接刺激大脑皮质的兴奋,使之尽快地进入情境,调节情感,读好课文。如在朗读《花潮》的时候,可以播放“高山流水”琵琶曲,先听配音范读,领略情感;然后随着配音轻声地练习朗读,体验情感;最后再正式进行配音朗读,表达情感。经过以上几个步骤的训  相似文献   

9.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读书,不是听书;读懂,不是听懂。只听不读,学生虽然也有思维活动,但是,这种思维离开了文字,很难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惯。弱智儿童语言贫乏,语文教师更应抓住时机,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培养语言能力。一、教师范读,感受语言美弱智学生缺乏创造性和想象力,对事物的认识只局限于表面。以朗读为例,他们不可能只凭对字词的认读,就能掌握朗读的技能。但是他们具有一定的模仿能力,能模仿教师读课文的语调和表情。范读就是一种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最好方法,形式可以是教师…  相似文献   

10.
杨柳 《小学生》2023,(5):82-84
朗读是将文字从无声词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对文章内容进行朗读,能让听朗读的人集中注意力,充分感受文章传达的文化内涵。新课程改革后,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朗读教学引起了小学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教师应高度重视朗读的语文课堂教学,并将其有效地应用和拓展,帮助广大小学生更好地感受和体验有声朗读教学的独特性和人文魅力。  相似文献   

11.
读、写、听、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朗读是把文字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是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读能把无声的语言文字转化为有声的口头语言,  相似文献   

12.
“阅读”将伴随人的一生。培养阅读能力应从培养朗读能力做起。《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朗读和默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这就更突出了朗读的理解和感悟功能。朗读成为培养学生语感的最基本有效的方法之一。朗读是少年儿童增强语感、领会文义的最好方式。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是化无声的文字符号为有声语言的创造性的阅读活动。  相似文献   

13.
朗读是一种眼、耳、脑同时并用的思维和语音综合活动.它将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能再现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感情,起到教育人、感染人的作用.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朗读训练,能培养学生确切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徐世英先生对讲解和朗读的理解真是独到而深刻!他说:“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是推平、摆开,朗读是融贯、显现;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赋给作品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更能使人感受。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讲,朗读比讲解更重要。”有些课文,我默读时虽然也能使眼睛湿润,但感受的程度远不能和朗读相比,朗读常常泪流满面。我看《夜幕下的哈尔滨》,远不及听王刚朗读这部长篇小说感受真切、受到的震撼大。因为王刚把这部书读活了,因为——正如徐世英先生所说——朗读如同赋给作品生命,朗读…  相似文献   

15.
中学生在英语学习活动中.获得的语言听力材料是短时记忆。如果仅仅依靠听,他们很难准确无误地辨别出听到的文字材料。没有或缺乏足够的准确无误的朗读作基础,就很难准确无误地辨听出同音词、近音词,更不能辨听出连读、爆破、升降调等朗读技巧带来的朗读效果,从而影响对听力材料的领会  相似文献   

16.
张洁 《甘肃教育》2014,(12):42-42
正《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朗读的指导与训练。事实上,朗读不仅能培养语感,而且能增强驾驭文字的能力,还有多方面的教育功能。一、朗读有助于提高阅读的准确性语言是有声的艺术,学习语文就需要大声朗读,学生只有在朗读中才能真正体会和感知语言  相似文献   

17.
一、学生朗读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1.朗读有益于听力的提高。学生在英语学习活动中,如果仅靠听,没有或缺乏足够的朗读作基础,很难准确无误地辨别听到的文字材料,也不能辨别同音词、近音词,更不能辨听出连读、爆破、升降调等朗读技巧带来的朗读效果,从而影响了对听力材料的领会和理解。反过来,如果在英语教学中始终贯穿朗读教学,学生将会在听觉重现时,迅速提取出有用的信息,从而更好地提高听英语的效率。  相似文献   

18.
“读”是阅读教学永匣的主题,“以读为本’,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书声朗朗”是阅读教学的主要特征。当静止的文字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表达出来的时候,文字便成了一幅幅画面。所谓“取他人所作,由自己所读,为别人所听”,它用声音感染人,它可以跨越时空,沟通文本与读者的心灵。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常常听到教师采用各种各样的渎法,企图让学生人情入境。然而很多时候,听到的是学生拉长了声调的无病呻吟,亦或苍白的念白。面对“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读书方式,面对充斥在我们耳畔的“有感情朗读”,我们更需要擦亮眼睛,拨开迷雾,将读的内涵看个清清楚楚。让学生真正读懂文本的内涵,读出真感情,让有感隋朗读回归本位。  相似文献   

19.
常见的阅读方法有朗读、默读、精读、诵读、略读、浏览等,其中朗读是最基本的方法,朗读训练应贯穿于各学段的教学目标之中.朗读,像一位出色的导游,把朗读者引入神奇美妙的境界,朗读取得的效果,有时靠分析是永远得不到的.一堂"只听老师滔滔不绝,不闻学生书声琅琅"的阅读课,绝不是一节好的语文课.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怎样进行朗读训练呢?  相似文献   

20.
以学生为本的语文教学,朗读能让学生更为细致地感受到文字的力量,能让学生爱上文字,并且通过朗读来真正的理解文字的内涵。朗读的声调可以根据文字本身的内容而产生变化,或低沉、或高亢、或悲切,有时甚至可以说是兴奋的,当文字通过声音倾泻而出,每一字每一句都透露出作者和朗读者的内心情感。当作者写下文字的时候,内心满是灵感和情愫,而在朗读者对作者的文字进行朗读的过程中,也是用自己的生命在诠释自己对于文字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