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与原教材相比,有着巨大的进步,但新教材并非尽善尽美,还存在着某些方面的不足,有待进一步的完善.现就八年级《物理》上册中的几个知识的不足谈谈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物理》第二册第九章第五节的实验——研究焦耳定律。在焦耳定律实验中,教材把两根电阻丝都浸入煤油中,由于电阻丝的电阻较大在单位时间内产生的热量较少,且液体的热胀冷缩效果不很明显。所以通电后液柱上升很慢,实验花费时间长且现象不明显。针对以上问题,可作如下改进  相似文献   

3.
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物理教材,在温度计这部分内容中。出现了自相矛盾和不科学的地方。(详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物理上册,P76演示自制温度计)现将这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一、位移的符号 《物理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中用△x表示位移,用x表示位置坐标,有Ax=x2-x1的关系式.这种表示方法把过程量“位移”和状态量“位置坐标”区分得非常清楚.  相似文献   

5.
现行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二册(必修加选修)第九章“受迫振动共振”这一节设置了一个摆的共振实验,这个实验定性的验证了共振的条件,并由此得出了共振曲线。笔者在教学中对这个实验作了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70面上有如下一道练习题: 原题1用图1的电路测定一节蓄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蓄电池的内阻非常小,为防止调节滑动变阻器时造成短路,电路中用了一个保护电阻风.除蓄电池、开关、导线外,可供使用的实验器材还有:  相似文献   

7.
受迫振动、共振现象在生产生活中经常会见到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也有不少用来演示该现象的装置 ,这里介绍一种现象明显 ,能演示受迫振动、共振动态过程的装置 ,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共振曲线 .一、实验器材中华牌两挡调速电唱机一台 ,普通鸿运扇一台 ,带图 1定滑轮的自制木架一个 (如图 1所示 ) ,2 5 0 m L 圆筒形量杯一只 ,5 kΩ 电阻一只 ,6 .无级调速开关一只 ,2 8g带孔小球一只 ,劲度系数为 3N/m的软弹簧一只 ,红色橡皮泥若干 ,适量的水和细线二条 .二、制作方法1.将鸿运扇拆开 ,在其第三挡调速开关中串接入2 .5 kΩ电阻一只及无级调速开…  相似文献   

8.
探究性实验中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东飞 《物理教师》2010,31(1):26-26
在高中《物理》必修1“探究加速度、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小车(包括盛砂的盒及盒内的砂)的总质量一定要远大于砂和砂桶的总质量吗?  相似文献   

9.
闫明 《宁夏教育》2006,(9):47-47
恰当、准确、严谨、科学的表述概念和问题,应该是教科书所遵循的原则。表述不当,就会给学生的理解带来影响,甚至会误导学生。现就“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中出现的几处说法,跟大家探讨。一、“复燃”之说在教材“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2氧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 ,现行高中物理课本中采用的演示共振的实验装置虽然简单 ,但不太好做 ,而且实验效果不太理想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设计制作了一个新的共振演示实验 ,不仅器材简单 ,效果明显 ,更为重要的是 ,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品味物理实验的魅力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目的 .实验装置如图 1 .在一根细线下悬挂一个弹簧 ,弹簧下挂一个钩码 .在钩码上添加合适的螺丝后 ,这一个共振摆就制作成功了 .演示时 ,先使钩码接触地面 ,然后在垂直方向上向上拉动细线 ,使钩码离开地面 .当线图 1长合适时 ,一个有趣的现象出现了 .钩码与…  相似文献   

11.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二册(必修加选修)(2003年6月第1版)中有一个学生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其装置(如图1所示)与原版教科书中的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有着细微差异.可见是编者经过修改以后得到的,那么这种修改是否科学、合理呢?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  相似文献   

12.
多年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一直沿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第一版“全日制高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二册(必修加选修)”将该实验装置改装为如图2所示。贵刊2005年第4期登载了张钊老师的“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改装值得商榷”一文,作者认为实验改装值得商榷。果真值得商榷吗?笔者认为首先要弄清对实验装置改装的必要性,即沿用已久的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为什么要改装?  相似文献   

13.
细心的老师一定已发现新版高一物理教材(2000年2月第二版)与老教材相比,"受迫振动与共振"这部分内容已发生较大的变化,这也引起笔者的注意与思考.下面就谈谈笔者的一些相想法与做法.  相似文献   

14.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本(试验修订本必修,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编著)有一个对比实验。该实验是用来比较NaHCO3和Na2CO3与盐酸反应速率快慢的。即: “在两支试管中分别放入3ml稀盐酸。将两个各装有0.3gNaHCO3和Na2CO3粉末的小气球分别套住两支试管口,将两个气球内的NaHCO3和Na2CO3同时倒入试管中,比较它们放出CO2的快慢”。 实验现象和结论是:“NaHCO3与盐酸溶液的反应可比Na2CO3与盐酸溶液的反应剧烈得多”。 如上所述,课本安排这个实验的目的是比较 NaHCO…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9面“动手动脑学物理”第2题的题目是这样的:用水彩笔在磨砂电灯泡的侧面画一个你所喜欢的图案(这时不要接通电源),然后接通电源,拿一个凸透镜在灯泡和白墙之间移动,能不能在墙上得到所画图案的像?有几个位置可以使凸透镜在墙上成像?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  相似文献   

16.
一、教材中自感演示实验的介绍与分析 现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二册(人教版)204至205页,有关自感现象的实验是用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两个电路分别演示通电、断电自感现象的.  相似文献   

17.
《口技》一的作是清代顺治年间的进士林嗣环,该中有几句是这样的:“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笔在研读此时,发现与教材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对这几句的翻译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8.
在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二册"能源环境"这一节的教学设计过程中,为了阐明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本人上网查阅了有关新能源的资料,然后经过多次实践,成功设计了"温差发电"演示实验,效果相当理想.一、实验原理取两种不同的金属丝构成一个闭合回路,当两个接头存在温差时,回路中将形成温度梯度和电子数密度梯度,从而产生温差电动势(实际上温差电动势是由汤姆孙电动势和珀耳帖电动势联合组成).在温差电动势的作用下,回路中将产生电流.二、实验器材漆包线50 cm、镍铬丝30 cm,演示灵敏电流计一只,打火机一个,蜡烛一支.三、实验方法将漆包线(铜芯)、镍铬丝两种金属丝的一端绞合在一起,然后按漆包线、灵敏电流计、镍铬丝连接,组成一个闭合回路(如图1所示),做下面实验.用点燃的蜡烛给加热点(绞合端)加热,使两接头存在温差,灵敏电流计的指针会明显偏转,这说明回路中产生了电流.  相似文献   

19.
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二册(备修加选修)第179页习题第2题,题目如下: 题目 一电荷Q在某一匀强磁场中沿垂直磁场方向做圆周运动,判断下面几种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相似文献   

20.
在苏科版《物理》九年级教材上册第61面“生活·物理·社会”中,有这样一段话:道路两侧的树上和商店门前的彩灯,扮靓了我们的城市.它们由许多小灯泡串联而成.多年前,这些彩灯中的一个灯泡损坏断路后,一串灯会同时熄灭;现在当一个灯泡熄灭后,其他灯泡依然明亮.但若取走任一个灯泡,整串灯泡也会熄灭.原来,这类彩灯中的灯泡,在它的灯丝支座下方还有一根与灯丝并联的金属丝,如图1所示,灯丝断裂时,电流仍能从金属丝中通过,从而使其他小灯泡仍能发光.[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