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威是20世纪著名的教育家,他进行了长期的教育改革,建立了一整套的教育理论体系,特别是他的课程理论的提出,对20世纪的课程理论和课程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中国现在的课程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夏冬杰 《江西教育》2007,(14):37-38
约翰·杜威(John Dewey)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他独特的课程论思想,对20世纪的课程理论与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正】杜威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思想家。他依据自己独特的哲学观、心理学观和社会观,进行了长期的教育改革,建立了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对20世纪乃至21世纪的课程理论和课程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我国目前课程改革的开展有着巨大的启示作用。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20世纪曾风靡一时,不仅影响美国,而且对世界很多...  相似文献   

4.
杜威“活动课程”理论述评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威是20世纪名哲学家、教育家。他建构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对本世纪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在课程方面也颇有建树,尤其是他的“活动课程”是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在新的课程改革中,再认识杜威的活动课程理论.对我国课程的理论发展与实践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约翰·杜威(John Dewey)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他独特的课程论思想,对20世纪的课程理论与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教材是课程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教材观是人们对教材的本质  相似文献   

6.
杜威的课程观述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约翰·杜威(JohnDewey,1859~1952)是20世纪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之一。他依据自己独特的哲学观、心理观和社会观,对教育问题和教育现象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建立了自己独特的教育理论体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课程观,对20世纪课程理论和课程实践的发展产...  相似文献   

7.
一、隐性课程的起源20世纪60年代,隐性课程受到了各国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与研究,其中最著名的是美国教育家、课程理论专家杰克逊,他率先提出隐性课程的概念。其含义是指那  相似文献   

8.
极具冲击力的新一轮课程改革突出了课程的过程价值,突出了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上的作用,突出了体验的意义。这是历次课程改革所不具有的举措。一、作为过程的课程20世纪70年代以前占主导地位的是以“泰勒原理”为代表的课程研究,它倾向于把课程看作是“学校材料”,认为课程研究即探究“价值中立”的课程开发的理性化程序。从20世纪50年代末期史密斯、斯坦利与肖尔斯的《课程开发的基础》,经20世纪60年代塔巴的《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到20世纪70年代坦纳夫妇的《课程开发:理论到实践》,泰勒研究取向获得进一步完善,并逐渐在课程研究中占统治和控制地位。这种研究倾向运用自然科学的研究范式来探究课程的规律与程序,属于“工艺学模式”,在它看来,课程规律与程序具有普遍性,是“价值中立”的。自20世纪70年代,课程研究不再局限于对课程开发技术的争论,而是将课程置于广泛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来理解,联系个人深层的精神世界和生活体验来寻找课程的意义。这是一种“理解”取向的课程研究,该倾向的课程研究在20世纪70年代表现为“概念重建主义范式”。20世纪80年代以后,课程领域广泛运用现象学、解释学等哲学社会学理论对课程进行探究。这些理论倾...  相似文献   

9.
从泰勒到多尔——后现代课程观的解读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泰勒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他的课程理论一直影响着我们今天的课程教学实践。本文从泰勒的课程理论出发,分析了作为20世纪的另一个思潮——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课程观的巨大冲击和批判,进而提出了后现代课程观即"4R",同时对我国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构建开放性课程、优化教学过程、转变评价观念和建构新型师生关系等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课程统整作为解决社会发展给课程领域带来诸多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它日益成为21世纪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比恩是美国20世纪后期新进步主义的典型代表,他以实现民主教育为目的,力倡以学生为中心、师生共同规划、完全超越学科界限的课程统整理念与模式,回应了社会与青少年发展的诸多诉求,对我国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正> 杜威的教育理论是一个极为复杂的体系,其中他对课程和教材的见解,长期以来人们总是感到“含糊不清”,因而难于说清楚。我认为,杜威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半个多世纪的教育活动中,他对课程与教材的看法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期,这个时期是他从事教育工作的早期,在这个时期中,他是主张在学校里“活动作业”(也称主动作业)应占中心地位,这种观点体现在《学校与社会》、《儿童与课  相似文献   

12.
李泰菜是20世纪前半期在史学理论和专门史等领域颇有建树的著名学者。20世纪20年代,他深入探讨了中西史学交融的论述模式,并对近代史学理论体系提出了新的观点。他的这些理论在当时是颇为新颖的观点,对后来梁启超等人的史学理论著述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国外课程评价理论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程评价理论产生于美国,其发展经历了"测量时代""描述时代""判断时代""建构时代"等阶段.学术界将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课程评价理论称为传统课程评价理论,而将之后的课程评价理论称为当代课程评价理论,21世纪以来的国外课程评价理论发展出现了一系列新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后现代课程观与我国课程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晓云 《安康学院学报》2007,19(1):103-105,109
20世纪60年代诞生的后现代主义思潮促进了各个理论领域的变革,课程领域也不例外。在其影响下,出现了后现代课程观。美国著名课程论专家多尔在分析现代范式的基础上,以自组织为核心概念,形成了他的后现代课程理论框架。与现有的课程理论相比,后现代课程观有五个特征:反对权威和去中心化;多元化和差异性;合作与交流;鼓励自我意识和创造性;强调平等关系。后现代课程观给我国的课程实践带来了诸多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韦氏科夫是20世纪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本文回顾了他的成长及博士后历程,并介绍了他主要的科学活动和他对20世纪理论物理学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多元文化课程是多元文化教育理论的集中体现。多元文化主义催生了多元文化课程的萌芽,多元文化政策促进了多元文化课程的发展;到了20世纪80年代,多元文化课程理论形成并得以丰富;到了90年代,多元文化课程理论面对种种诘难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7.
叶圣陶是最早提出“读整本的书”教学理念并将之付诸语文阅读教学实践的教育家。20世纪20年代,叶圣陶在编定初级中学国语“课程标准”时就提出了“读整部的名著”的教学理念。进入20世纪40年代,他将语文阅读教学理论进一步明确为“读整本的书”,并从阅读与写作的教学实践出发,探索了语文阅读课程的改订、阅读教材的编撰、阅读方法和意义等。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中国"史学概论"著述的发展经历了20世纪初、20世纪20-40年代和20世纪80年代三次高潮,而每次高潮的形成都和中国史学所面临的理论和范式的转型需求密切相关。它集中反映了20世纪以来中国史学对理论的追求,也有力地证明了理论在史学发展中的指导性地位。为更好地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史学概论"课程在内容设计上应当突出历史理论、史学理论和史学方法论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基础教育课程方案在建国后不同时期有不同发展历程,体现出不同发展特征。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后期,我国课程方案逐步走向现代化、多样化,并为20世纪末期21世纪初期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与发展以及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袁孝金 《物理教学》2011,(11):61-63,65
费米是20世纪的一位大物理学家,他有很多特点,他是最后一位既做理论,又做实验,而且在两个方面都有第一流贡献的大物理学家。——杨振宁 恩里科·费米(EnricoFermi)是著名的意大利科学家,20世纪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和实验科学大师,诺贝尔奖获得者,他在理论和实验两个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