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博客自2002年在中国起步至今,影响力逐步提升。本文从博客的公益传播这一概念出发,分别对草根博客、名人博客、企业博客以及博客基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欧美博客研究评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春阳 《现代传播》2006,76(3):74-78
本文通过大量文献阅读、消化,对欧美博客研究现状及其最新进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与评述,并在观察博客传播实践在全球以及中国发展的状况的基础上,提出我们当前研究的主要问题域,试图对我国的博客实践、博客传播的公共规约体制的形成以及开展深入、全面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白云 《新闻实践》2007,(3):40-41
如果说2005年被称为中国的博客元年的话,那么,2006年则是中国博客及博客研究迅速发展的一年。一、博客研究的专业化说去年是博客研究专业化的一年并不过分,因为这一年有一个专业研究组、一本专著和一份调查报告可以成为中国博客研究专业化的标志。  相似文献   

4.
张名阳 《新闻传播》2010,(5):106-106,108
本文立足于当代中国的博客传播发展现状和博客传播特性。通过对于博客传播和传统的大众传播的比较.分析了它对于传统的传播惯例的颠覆.以及在不显著的方面,对于传统传播惯例的遵守。  相似文献   

5.
李欣 《记者摇篮》2007,(7):47-47
2006年被中国网络界称为“博客元年”,自从中国博客诞生的那一天起,它就以其个人性、开放性、实时性等特点显示出了日益突出的传播力量,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在网  相似文献   

6.
在城乡之间存在“信息鸿沟”的背景下,农民博客的出现为农村地区的信息传播带来转机.本文基于发展传播学的视野,以内容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尝试探讨农民博客在农业农村信息化进程中所扮演的媒介角色与功能.文章以“新农民博客村”平台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文化、政治、经济三大方面解析了当前农民博客所展现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杨亮 《新闻窗》2007,(1):91-92
从2002年国内第一个博客平台“博客中国”网站建立,到2005年博客数量出现井喷式增长:博客人数达到1600万人,中文互联网领域的博客(Blog)站点达3682万,平均每个博客有约2.3个站点。以“追求思想共享”为主要目的,“重建互联网秩序”为志向的博客在中国发展迅猛。那么,人们为什么要写博客呢?在传播学领域,博客模式的传播行为究  相似文献   

8.
一、博客的特质:互动性强、交流畅通博客,这个互联网的宠儿,对于中国广大网民来说已经是耳熟能详了。根据其不同的功能,博客可以分为个人日志型博客、新闻博客、专业博客与政治博客等。从2002年发展至今,日志型博客一直是中国博客的主流,大多数网民都把他们的个人博客当作  相似文献   

9.
国外学术博客研究进展与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阐述了博客在国外的产生及发展,针对具有代表性的学术博客研究文献,重点研究了国外对学术博客研究的角度、理论方法及在图书馆和教育界的应用等,总结了现有研究中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博客的广告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博客是以个人为中心的表达和传播,它具有自主性、个性化、分众化等特征。作为互联网的新锐势力,其发展迅速和传播优势备受关注。特别是在注重分众传播、互动体验营销及公关的广告时代,博客所蕴含的广告传播价值被许多专家和业内人士看好。本文主要结合博客传播的特征,分析了博客在广告传播方面的潜能。  相似文献   

11.
博客著作权法律问题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种新的网络传播媒体和交流方式,博客在促进信息传播和共享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多著作权法律问题.本文探讨了博客著作权的构成要素,阐明了博客著作权限制的合理性及其方式,并对典型的博客著作权侵权行为及责任承担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2.
刘琼 《新闻知识》2007,(12):34-36
2002年,以"博客中国"网站的建立为标志,博客这一充满魅力的表达、交流和传播工具正式登陆中国,并在短短几年间风靡全国。博客是以草根阶层为标志崛起的,随着数量的飞速增长,博客家族中出现  相似文献   

13.
邓涛 《报刊之友》2010,(1):88-89
博客与博客新闻 “博客”这一中文概念通常是对应于英文weblog,意译为“网络日志”——一种采用简便的软件生成个人主页、能够按照时间顺序不断更新、实现个人信息的历时积累和传播的互联网个人出版方式;weblogger指惯于使用weblog工具进行日常记录的人,俗称博客写手。在目前中国互联网的十大应用领域中,博客及个人空间,位列第八,排名已超过论坛及BBS。  相似文献   

14.
许玮 《传媒》2006,(1):66-70
一月 1月5日,博客中国宣布全面并购博客动力网站,这是国内首次博客网站的并购案.  相似文献   

15.
郭峰 《网络传播》2006,(4):62-63
如果说去年中国博客是人见人爱的“大众情人”,那么今年以来,惹是生非的中国博客却成了令人讨厌的“泼妇”。  相似文献   

16.
随着网络传播的强势发展,博客作为信息时代的麦哲伦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传统的大众传播模式,也让传统新闻传播的地位变得尴尬起来。本文以博客为研究对象,通过探讨博客对“把关人”理论的冲击,来看“把关人”理论在网络时代的变迁,并提出了自律优于把关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17.
清华大学图书馆学科博客探索实践及理性思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适应学科服务发展需要,清华大学图书馆进行新闻传播学科博客实践探索。新闻传播学科博客以类目设置为纲,在发布学科信息的基础上对学科资源进行有效组织。从实际使用效果看,博客在及时性、累积性、共享性和操作性等方面较充分地发挥了博客所具有的优势,然而,学科博客在互动性上略显不足。对此笔者从博客的交流特性着手进行分析,并总结学科博客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8.
档案博客在档案知识、信息的传播和交流领域所发挥的作用不可忽视,本文选择了部分有影响力的中外档案博客,对其内容、类型等进行分析和比较,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杨俊霞 《新闻实践》2006,(10):51-52
2005年被誉为“中国博客元年”,2006年被视为中国博客井喷年。目前,大陆的注册博客已有1600多万个。中央新闻网站、著名商业网站以及大多数省级地方新闻网站都开通了博客,还有其他数量众多的专业博客托管网。作为一种可供网民自由书写的新载体,博客带给人们个性张扬的同时,难免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始终伴随着各式各样的纠纷与冲突,并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社会困扰和不良影响,也给管理者带来了难题和困惑。因此,探求博客管理的佳策良方,成了有关部门和博客管理者急需解决的问题,也关系着博客的进一步发展及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20.
金婷 《新闻传播》2009,(9):74-74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博客以“忽如一夜春风来”的形势.引起了“千树万树博客开”的博客文学热。从传播学看,新兴的博客文学和传统文学在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对象以及传播效果等方面具有交互性和差异性.本文通过这些分析和探讨博客文学特色传播来概括出博客文学这种新的文学样式的鲜明特征.对于认识博客文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