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苑集粹     
激光干掉艾滋病毒艾滋病是一种让人闻之色变的疾病,目前医学界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如今,美国一位物理学家找到了杀死艾滋病毒的新方法,可能会让这个不治之症变成可治。这位物理学家发现,病毒的蛋白质外壳有自身的振动频率,于是他用近  相似文献   

2.
《科学与文化》2005,(8):49-49
艾滋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的传染病,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除了在杜绝不洁的性行为,慎重输血输液,讲究卫生等方面预防外,还要多吃些抵抗艾滋病毒的食品,及早杀死进入体内的艾滋病病毒,从而预防艾滋病,那么,哪些食品具有这样的功能呢?  相似文献   

3.
新知     
让艾滋病毒自杀迄今为止,艾滋病还是一种不治之症。然而,德国女科学家卡琳·莫琳却声称3年后可以让艾滋病成为可治之症,因为她已经找到了一种人造遗传物质,这种物质可以让艾滋病毒自杀。  相似文献   

4.
自从1981年被发现以来,艾兹病毒已经夺去了数千万人的生命。而艾滋病毒出现在地球上的历史,恐怕要追溯到几千万年前。科学家最近研究了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的灰鼠狐猴,发现它们的基因组里竟然带有过滤性病毒基因,这种病毒跟艾滋病毒属于同一类病毒。  相似文献   

5.
检测艾滋病病毒的新方法北京解放军三0二医院在全球率先应用一种新型核酸杂交和流式细胞技术结合的新方法,成功地观察到艾滋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体内淋巴细胞内艾滋病毒。应用这种技术,可以快速在血液(或淋巴结)特定表型的细胞内检测到病毒颗粒。这种方法最低可以检测到每个细胞中十个拷贝的艾滋病毒基因,当血浆中病毒载量检测不到的情况下,这种新方法仍然能够反映病毒感染的细胞内病毒的存在,而且敏感性高,重复性好,检测速度快,特别是为抗病毒治疗是否有效提供更准确的关键信息。无碳墨水埃菲社12月3日报道,日本东芝公司日前开发出一种无碳墨…  相似文献   

6.
某种病毒的流行可能会造成生物的大量死亡,比如禽流感病毒等,这让许多人谈病毒而色变。其实,大多数病毒对人虽然无益,却也无害,少数病毒甚至对人类有益处。病毒的结构很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不同的蛋白质外壳有不同的形状,壳内的DNA和RNA虽然整体上是螺旋状结构,但组成成分和缠绕形式也因病毒种类的不同而各有特点。简单的结构并不妨碍病毒呈现出千姿百态的模样,在显微镜下,它们的美丽让人赞叹。美丽的病毒结构  相似文献   

7.
多年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艾滋病毒主要是通过自由流动粒子在人体内进行扩散的。这些粒子将自身附着在一个细胞上,接管其复制机制,然后制作出自己的诸多副本。2004年,科学家发现艾滋病毒在细胞间的转移可以通过病毒突触发生,但他们无法了解为何这一过程在病毒扩散中如此有效。基于上述认识,科学家开发艾滋病疫苗的努力基本都集中在启动免疫系统来识别和攻击自由流动的病毒蛋白上,但效果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8.
正一小部分罕见的群体,在感染艾滋病毒后,能够长期在不使用抗病毒药物的情况下,控制艾滋病毒感染的进展,他们被称为"精英控制者"。2020年,一项针对64名艾滋病毒感染者的研究,揭示了他们的不寻常成功与病毒在其基因组中的定位之间的联系。这些"特殊患者"多年来未曾使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并一直保持健康状态。这些新的理解虽然暂时无法达到治愈艾滋病的目标,但开辟了一种新的策略,使感染者能在不服用药物的情况下生存数十年。  相似文献   

9.
正加拿大渥太华医院癌症研究中心正在开发使用病毒来消灭癌细胞的技术,目前已进入人体临床试验阶段。这项技术使用两种病毒,一种是来自巴西沙蝇并经过改造的马拉巴病毒,另一种则是经过改造的感冒病毒。渥太华医院癌症研究中心的约翰·贝尔医生介绍说,两种病毒起不同作用,马拉巴病毒用于杀死癌细胞,感冒病毒用于激发免疫系统,免疫系统调动起来后可令杀死癌细胞的效果保持下去。  相似文献   

10.
<正>在地球上,对人类健康威胁最大的病毒是什么?你的脑中,或许马上会闪现出艾滋病毒、禽流感病毒、SARS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埃博拉病毒、马尔堡病毒等各种答案。但实际上,正确答案,却是乙肝病毒。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艾滋病毒(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起源,英、法、美三国科学家组成研究小组,历时7年,通过检验非洲西部喀麦隆丛林的黑猩猩的粪便,追查到它们体内的艾滋病毒。研究发现,患病的黑猩猩大都生活在喀麦隆的南部。其中,萨那加河流域的黑猩猩感染的SIV病毒(猴免疫缺陷病毒)和人类HIV病毒最相近。正是这一突破性的发现,令科学家相信,人类的HIV病毒就是来自非洲的野生黑猩猩。令科学家兴奋的是,此项研究或许能够为科学家研究SIV基因的演变提供一些有用的线索,从而帮助科学家们了解黑猩猩等灵长类动物如何与体内的SIV病毒“和平共处”…  相似文献   

12.
交易所     
《科技新时代》2009,(2):119-119
[AIDSCURE]2018年之前,科学家能发明出一种治疗艾滋病的可靠基因疗法 两年前,一名居住在德国柏林的42岁男子进行了骨髓干细胞移植手术。由于这名男子同时还是艾滋病毒的携带者,因此医生为他移植了带有艾滋病毒抗体的骨髓干细胞。两年过去了,研究人员发现,不仅他体内的癌细胞消失了,艾滋病毒也不见了。这个成功案例让人们对基因疗法充满了希望。但是科学家的声明却给满怀希望的人泼了一盆冷水——有30%的患者接受治疗后会死亡,而且只能应用于癌症晚期患者。  相似文献   

13.
海外传真     
首个流感A病毒外壳模型研制成功英国牛津大学研究人员结合X射线晶体学、核磁共振波谱、低温电子显微镜和脂质组学等多方面数据,首次构建了一个流感A病毒外壳的完整模型。这一方法称为粗粒度分子动力学模拟,能生成不同温度和脂类成分的轨迹,揭示构成膜的各种成分特征。该成果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病毒如何在野外生存,并找出战胜它们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自美国1981年首次发现艾滋病,并于1983年分离到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即艾滋病毒)以来,患病人数和感染人数与日俱增。到去年12月1日,全世界已有1700多万人感染艾滋病毒,艾滋病患者400多万,其中200万人已经死亡。目  相似文献   

15.
据墨尔本大学5月6日报道,该校微生物与免疫学系(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Ivan Stratov博士与Stephen Kent教授通过采用新技术,分析艾滋病毒(HIV)携带者的血液样品,发现HIV病毒携带者体内的病毒发生变异,  相似文献   

16.
病毒致癌学说终于在20世纪60年代得以验证,并在21世纪初加以确立,从而加速了人类征服癌症的步伐。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艾滋病毒(HIV)的发现人--法国学者吕克.蒙塔尼埃与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和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的发现  相似文献   

17.
动态     
<正>中国艾滋病科研产出位居全球第四在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到来之际,爱思唯尔发布最新报告,描绘了全球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俗称"艾滋病毒")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俗称"艾滋病")的最新研究趋势。该报告显示,有关艾滋病和艾滋病毒的研究中,最活跃的地区是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4个国家,包括南非、乌干达、肯尼亚和尼日利亚。南非是开  相似文献   

18.
HIV蛋白质tat可能会引起意想不到的损害。现在已发现一种可能有助于解释艾滋病毒如何复制和怎样损害细胞的线索。引起艾滋病的人类免疫缺损病毒(HIV)含有一叫做为tat的基因。研究人员早就知道,当tat在受到感染的细胞中被激活时,它所编码的蛋白质便会进入到细胞核内并促使病毒大量复制,这也许是由于激活了叫做启动子的病毒基因组片段(启动子本身能刺激HIV的其他基因)所致。  相似文献   

19.
许多携带艾滋病毒的母亲会把艾滋病毒传给自己的新生婴儿,这是无数家庭的悲剧。最近,美国科学家似乎成功地治愈了一个艾滋病婴儿。这位婴儿在孕育了35周后早产,其母亲在临产检查时发现感染了HIV。医生决定对出生31小时的婴儿进行鸡尾酒疗法治疗,也就是各种艾滋病治疗方法多管齐下。29天之后,在标准测试中,婴儿体内已经无法探测到艾滋病病毒。21个月后,婴儿体内无法探测到  相似文献   

20.
《金秋科苑》2010,(19):13-13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9月20日(北京时间)报道,美国拉特格斯大学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变异的艾滋病病毒HIV-1能够抵抗AZT(叠氮胸苷或齐多夫定,一种广泛用于治疗艾滋病的防护药物),并在原子水平揭示了变异病毒的抗药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