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次与朋友讨论女性文学创作时,笔者曾说到,在中国当代女作家中特别喜欢张洁的创作,灵性、深刻而又大气。朋友听后,热情地向笔者推荐周志雄的《生存境遇的追问:张洁论》,并说这是近年来对张洁创作的研究相当全面和深入的一部专著。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张洁及其创作与影响是无法绕开且不能不书写的。但是,对于张洁的研究成果,就专著而言并不多见。周志雄的专著《生存境遇的追问:张洁论》(以下简称《张洁论》,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版,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全面、深入、立体、系统地对张洁及其创作进行了阐释,是一部才思敏锐、见解独到、功力厚重、文笔流利之学术著作。突出地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3.
张学军先生所著《中国当代文学的艺术探索》(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版)是一部研究当代文学艺术探索的学术专著。该书对当代文学60年来艺术上的探索和变革进行了综合考察。所谓艺术探索,当然属于韦勒克所谓文学的"内部研究",它离不开论者对文本的细读、独特的感悟和精到的评价。此书也正是从作家个案、具体文本出发,  相似文献   

4.
提起女作家张洁,广大读者并不陌生。近几年来,她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和散文,曾连续两年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她的《爱,是不能忘记的》又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对于这样一位有影响的女作家,人们可能有一种神秘之感吧。《青春》一九八○年第七期发表了一篇作家访问记,题目是《一个普通的人——记女作家张洁同志》,作者是孙五三。在这篇访问记里,作者介绍了张洁同志的生活、爱好、创作等情况。文章说:张洁“是一位四十岁左右的女同志,高高的个儿,细细的身材,着一身半旧的蓝衣服。”“和陌生人谈话,常常会使她陷入窘境。”张洁是中国人民大学计  相似文献   

5.
张洁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女作家,自从以《从森林里来的孩子》《谁生活得更美好》等登场文坛以来,一直笔耕不辍,创作了《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无字》等许多优秀作品.她创作生命力旺盛,风格多变,几乎每部重要作品的问世都会引起广泛反响与争议.对张洁创作的研究几乎与其创作同步,大致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繁荣开创期”、90年代的“理论深化期”及21世纪以来的“总结回顾期”[1],这些研究大多是以报纸、期刊论文或是学位论文形式出现.  相似文献   

6.
重复是作家生命情结的体现,张洁的新作《灵魂是用来流浪的》是一篇具有重复意味的作品,其中我们可以看到张洁以往小说的种种影子。张洁晚年的小说已经不再以激烈和对抗打动读者,表现的是一种长者式的宁静智慧,《灵魂是用来流浪的》正呈现了这一写作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洁是一位中年女作家。她的《爱,是不能忘记的》、《沉重的翅膀》和《方舟》等作品赢得的读者众多,在文艺界有较大的影响。人们对它们的评价虽然高低不一,有褒有贬,但都不能不承认它们的主题开掘之深,描写笔触之细,具有思想的敏锐性和艺术的独创性。张洁创作上的这种特色,不仅表现在她的小说方面,同时也表现在她的散文方面。  相似文献   

8.
在张洁新世纪以来的小说中,创作是为自身的精神生命而存在的,破坏与和解是相对的,反思、怀疑、追问与坦然、平静、淡然是同步的,艺术规则的综合运用与无技巧的随心所欲融为一炉,在艺术上也更通透、洗练,有一种老年智慧的宁静,体现出一种综合与反叛规范的创造性。张洁是一个有幸创造了阿多诺所说的"晚期风格"的作家。  相似文献   

9.
茅盾的《庐隐论》、《冰心论》和《女作家丁玲》这三篇写于30年代的作家论,经过半个世纪的历史检验,现在看来,他的基本观点还是正确的。茅盾以革命现实主义的原则指导自己的文学批评,他不但准确地描述了三位女作家不同的创作个性和艺术风貌,而且深入地阐明了某些带规律性的文艺问题。这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理解庐隐、冰心和丁玲这三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很大影响的女作家的创作的成就和不足,了解“五四”新文学的某些特点,并且在文学批评的态度和方法方面,对我们也有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张洁是现、当代中国有影响的女作家之一。本文探讨张洁创作的美学风貌的嬗变是从三个方面入手:一、由传统到现代;二、既传统又现代,既非传统亦非现代;三、从白玉兰到仙人掌。本文认为,探索张洁小说作品对美的生命的追求和知识女性形象的演变,能使我们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有一个比较深入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11.
《蝴蝶是怎样变成标本的》是中国著名女作家海男的作品(以下简称“蝴蝶”),《跟我一起跳最后的舞吧》是韩国著名女作家殷熙耕的作品(以下简称“跳舞”),两部中韩女性主义小说,作家按照相同的模式,表现她们不同的女性主义思想。本文主要对小说的相同与相异之处进行了对比,以期分析中韩女性主义作家创作的个性化特征。  相似文献   

12.
班婕妤作为西汉赋坛上唯一的女作家,其《自悼赋》和《捣素赋》在艺术上颇具特色。文章试从班婕妤二赋的创作背景、题材、艺术特色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使读者能够认识这位宫庭女作家与同时代男作家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3.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具有独特创作风格的女作家.四十年代初期,即以小说集《传奇》和散文集《流言》名震文坛.《传奇》几乎囊括了她早期小说创作中的所有精华.本文即以《传奇》为基础,拟对作家创作中所采取的独特的艺术视角和艺术技巧等作些探讨,以求更准确地解读作家早期小说创作的艺术特征.一、艺术视角的独特性一个作家的创作,往往首先依据于自己熟悉的社会与人生,并于此同时,总要找出一个表现这种社会与人生的最佳创作角度.从这个视角放眼开去,映入眼帘的,则是那独特的,缤纷多彩的艺术天地.  相似文献   

14.
我国杰出的古典文学理论家和批评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体性》篇中写道: 才有庸俊,气有刚柔,学有浅深,习有雅郑,并情性所铄,陶染所凝,是以笔区云谲,文苑波诡者矣。……各师成心,其异如面。这是关于文学创作风格的专论,也是研究艺术个性问题的专论。如此自觉而又如此深入地阐述文学家气质,才情,个性与艺术风格的关系,这在我国古代文学理论发展史上还是第一篇。曹丕的《典论·论文》曾提出“文以气为主”的观点,认为作家的气质、个性都有其“体”,表现在创作上便形成各自的独特风格。曹丕虽然已经触及到艺术的个性问题,但并没有把问题展开,且过于强调作家的才性,也不够全面。刘勰的《体性》篇则全面  相似文献   

15.
女作家张洁是以一颗追求灵魂的心在创作,她的小说一直带着一种知性的女人味,在读张洁的小说时我们感受到的是这颗追求灵魂的心被世俗的磨轮不断碾碎后的全部痛苦和美丽的升华.笔者从小说叙述、语言特征、人物塑造这三方面来解读张洁小说《玫瑰的灰尘》的文本魅力.  相似文献   

16.
李鸿章的洋务思想,特别是洋务经济思想及其活动,对近代中国历史的进程产生过重大影响。解放前一些论者对他评论有褒有贬。解放以来,史学界许多论者鉴于李鸿章戴有“汉奸”、“卖国贼”头衔,而不敢问津。近几年来,虽有《论李鸿章的洋务思想》专论文章问世,但至今仍未见到李鸿章的洋务经济思想专论。而许多论者认为,剖析李鸿章的洋务经济思想及其活动,却是研究洋务运动不可回避或缺少的重要方  相似文献   

17.
人们眼中的伊能静是个才女,充满灵性。的确,她已经是知名的歌手、演员,甚至作家。她曾经主唱音乐专辑《十九岁的最后一天》《我是猫》《流浪的小孩》等,主演电视剧《人间四月天》《好男好女》  相似文献   

18.
清代女作家弹词是指以女性作家为主体的创作形式和案头文本 ,而并非流行在江南一带的市井演艺形态。 184 0年到 1910年之间的女作家弹词创作更多地凸现了女作家的时代意识 ,在社会大变迁到来之际 ,以女史的昂扬姿态 ,生发出揭发世情世态、论世救世之主张 ,而辛亥革命前夕女革命家秋瑾创作的《精卫石》标志着弹词小说“振兴女权”的思想上升到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9.
“作为艺术,这本小说充满文字的快感和张狂的野性;作为境遇,卑微的个人在命运掌中无奈挣扎。”这是作家虹影对小说《水乳》的评价。作家盛可以笔下的人物,有着窘迫的命运和不安分的灵魂,在灵与肉、情与理之间惶惑、寻觅、流浪,从而构成一幅幅变动不居的人性画图。  相似文献   

20.
论试图从创作主体论角度来分析印度小说家普列姆昌德《仁爱院》普列姆这个人物的观念性和“仁爱院”的乌托邦色彩,指出这是学创作中的一种普遍现象,认为其根本原因是作家以社会主体、政治主体或其它主体角色代替了艺术主体;认为只有在艺术主体的自由状态、才能完全把握住形象、情节等其他学因素的艺术逻辑,创作出符合艺术规律的作品,论提出了作家主体应包括主体感觉和角色意识这一看法,可视为是对作家创作心理结构的一种新的触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