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一、体育课程概念解析 关于体育课程概念大家并不陌生,但什么是体育课程很多人虽然认识但不十分清楚。教学论的观点认为,“课程是课堂教学、课外学习以及自学活动的内容纲要和目标体系,是教学和学生各种学习的总体规划及其过程”。课程论的观点认为,“课程的本质是由一定的育人目标、基本文化成果及学习活动方式或组成的用于学校育人的规划”。  相似文献   

2.
人文精神:现代课程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人文精神:现代课程的价值取向刘旭东薛荣一课程,就其内涵而言,存在着多重涵义。有人认为,它“是课堂学习、课外学习以及自学活动的内容纲要和目标体系,是教学和学生各种学习活动的总体规划及其过程。”①也有人认为:“课程是由一定育人目标、基本文化成果及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2022年版课标的颁布,积极探索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成了语文教学的热点之一。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干扰,很多探索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标的落实。站在课程论的立场,这些问题可以得到妥善解决。一、语文学习任务群是新的教学模式吗2022年版课标颁布后,有人认为语文学习任务群是新的教学模式,需要探索和运用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模式,特别是大单元教学、大概念教学等。站在课程论的立场,上述观点和做法,可能不尽妥当。语文学习任务群是语文课程领域的工作概念,指的是语文课程内容,并非教学论领域的概念。  相似文献   

4.
20世纪70年代,人本主义经验课程论兴起,合成课程备受关注。“合成课程”提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给学生创设更多的自我学习的机会,应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选择学习内容,强调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承担责任,强调思维、情感与行动的整合,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完整的人。张中原与徐林祥在《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中指出,语文课程是以语文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及意义为对象,以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为目标的教育、教学活动,是具有实践性特征的学科课程。可见,语文教学是人的生命活动的过程,这与现今全面育人的教育观念相一致。本文旨在运用“合成课程”的观点来分析语文教学,以达到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体操课作为体育类重要课程单元,既要注重技术技能知识和技能教育目标的培养,更要实现大学生责任感、使命感、集体主义精神的育人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体操教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具有组织教学、创编动作和探究学习等,从事学校体操教学和指导社会体育活动实践能力的同时,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落地,总结提炼体操课课程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6.
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理论的构建是否应该基于我国的主流价值观和文化模式,还是仿西方基于其个体本位的教育理论体系,关系到我国体育教育改革的深化发展,关系到我国体育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的确立,关系到实现我国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理论建设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深刻转变,关系到我国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理论建设是否符合我国社会本位论的文化环境需求。批判学习西方体育教育理论是中国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理论发展的必需,但对其简单复制和运用则是非理性的,其理论移植到我国体育教育的实践,个体本位论的教育与我国基于社会本位论的道德法律及其它社会体系必然冲突,其有效性值得怀疑。  相似文献   

7.
运用教育文化学、文化哲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和理论观点,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分析法,结合现实,对我国体育课程文化选择中的中西文化问题分析认为:体育课程文化选择的中西文化之争其实质是文化的"传统本位论"和"全盘西化论".传统本位论"坚持民族文化的主体性,要求充分挖掘我国体育课程的文化性,对我国体育课程文化进行建设,破除体育课程文化仆从心态,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全盘西化论"坚持体育课程文化的时代性,要求改造中国传统体育课程文化,承认体育课程文化进化主义,从而陷入以牺牲传统体育课程文化民族性为代价的欧洲中心主义.最后提出实现体育课程文化进步主义的观点和构建我国体育课程核心价值观,努力实现体育课程文化选择多元化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在体育领域,对课程的研究是在20世纪80年代才起步的。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侧重研究的是体育教学,以教学研究代替了对体育课程的研究,这与我国从50年代起沿用苏联体育教学计划有关。习惯用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习惯用内涵扩大了的体育概念,便难以自觉从课程论角度研究体育课程体系。笔者认为,体育教学论应摆正体育课程所处的位置,应该让体育课程论从体育教学论中脱离出来,建立专门的学科,以便进行独立的深入研究。一、我国体育课程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体育课程建设及体育教学改革仍存在突出问题:在理论上确立了“增强学生体…  相似文献   

9.
在义务教育新课程语境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与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相对应,重视综合素质培养,强调知识整合、问题解决和价值关切,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成为培育核心素养的重要育人载体。为此,学校需要充分运用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课程政策空间,统筹协调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探索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施策略。特别是,明确学校跨学科核心素养和学段目标,优化跨学科学习活动的主题结构,运用任务教学、项目化学习、问题解决等多种综合教学形式,展开跨学科主题学习,促进跨学科主题学习与学科主题学习交融互渗,以实现课程协同育人和整体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10.
李旭东 《考试周刊》2012,(62):137-138
学生主体参与是学校体育教学中的一个热点问题。纵观种种教学理论,都十分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参与。我国现代教学论也确立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认为学生在教学中应具有积极性、主动性,认为学生是教学环境的主人。作者针对高中体育课程的教学特点,探讨研究性学习的内涵、目标、原则及实施程序,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1.
阐述我国体育课程目标的概念,包括体育课程的总目标、学习方面目标、水平目标、体育教学目标。论述体育课程目标与体育教学目标的关系;体育课程目标的纵向层次;现阶段我国的体育教学目标与研究现状,分析了体育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发展趋势,概述新课改下体育教学目标制订的依据、原则、要求、步骤与方法。体育教学目标的制订是新课改的热门研究课题,也是体育教学设计实践应用中的热门话题,此研究为我国体育教学一线的教师提供理论与实践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培养目标表述上的变化。造成高职教育课程目的定位不够明晰从现代课程论的观点出发,一般认为课程是指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安排的总称,亦即学习者在学校和学习机构指导下所获得的全部经验。它是一切教育活动的核心。在我国,“课程”一词早在唐代就已出现,并具有教学科目及其讲授顺序和时间的含义;  相似文献   

13.
试论体育与教育吴翼鉴《学校体育》杂志社曾对“学校体育应以育人为本”开展过讨论。有人认为;“教育的育人标准也是体育的育人标准”、“教育的目标就是体育的目标”。认为“假如体育只讲增强体质,就是表明只是育体,而不是育人。”①也有人不同意这种观点。对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秦茂森 《学周刊C版》2023,(22):163-165
为进一步提升学校育人质量,各学科教师需在课程教学中积极渗透德育,依托课程育人元素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与思想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现阶段,仍有不少体育教师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没有挖掘利用体育课程中的德育资源,不利于达成体育课程育人目标。因此,作为初中体育教师,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德育渗透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及成长规律,灵活引入德育内容,有机统一体育知识教学、技能训练和德育工作,切实提升体育课程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15.
学校体育变异现象对学生体质持续下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致学生体质持续下降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是学校体育变异现象的产生.通过总结与分析发现,近十年来学校体育出现诸如"唯体育健康论"、"技术淡化论"、"学生绝对主体论"、"安全极端论"、"降低难度论"等观点和倾向.这些观点和倾向的出现,使学校体育在理论构架上、实践操作中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现象,导致了学校体育目标和任务被泛化、体育教学的功能和作用被弱化、学校体育与体育课程逐渐被边缘化,这无疑对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坚强意志品质及竞争意识是极为不利的.  相似文献   

16.
在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过程中,"健康第一"的观念深入人心,体育教师高度重视满足学生的需要和情绪情感体验,广泛地选用体育运动内容,最大限度地挖掘体育资源,结合实际应用于体育教学之中。在教学中,通过多种途径、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运动激情,对过程进行精心地组织和安排,以求让学生能体验到学习和运动的乐趣,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协调地发展,使体育的育人功能最大化。但学生群体是由不同的个  相似文献   

17.
体育教学与其他课程的教学一样,有其固定的教学内容;但体育教学又不同于其他课程的教学;体育教学具有更广泛的活动空间和独特的教学方式。经过实践,"把教与玩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正美国著名教育学家伯恩斯坦的课程理论认为,"课程应加强对话,课程与课程论之间应当处于一种开放的关系之中"。依据整合的语文教学思路,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打通学科壁垒,将诸多学科有机整合,变"单篇教学"为"组块教学",从课程、文体以及项目活动等不同的视角,对语文教学目标、内容、练习等作出整合。整合式教学,是提升语文教学效能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9.
课程是学校实施教育活动的基本载体,也是大学教学和科研协同育人实现常态化和普惠化的基本途径。然而,并非所有的课程都支持教学和科研协同育人。支持教学和科研协同育人的课程,具有目标的合理性、性质的探究性、内容的前沿性、结构的统整性、实施的开放性、时间的充盈性、学习的发现性、评价的有效性等特点。当前课程中还存在一些阻碍教学和科研协同育人的因素,为此,大学应增强课程目标的合理性、凸显课程性质的探究性、注重课程内容的前沿性、完善课程的结构、增强课程实施的开放性、保障课程时间的充盈性、鼓励发现性学习、提升课程评价的有效性等,从而更好地依托课程推进教学和科研协同育人。  相似文献   

20.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它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深入,学生阅读能力愈加重要,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习课文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活动教学论认为:"活动"与"发展"是教学的一对基本范畴,"活动"是实现"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