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中国建国后,公有制制瓷企业往往紧跟当时国内的政治形势,生产大量当时政治形势需要的政治艺术瓷和有政治宣传意义的生活用瓷。如本人藏品中的“抗美援朝瓷”、“大跃进瓷”、“文革政治艺术瓷”、“文革标语口号瓷”、“文革领袖瓷像、瓷章”等等。“知青瓷”即是配合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全面开展,由全  相似文献   

2.
刘昕 《收藏界》2014,(10):67-71
明确意义上的“文人瓷”,始于清成丰年间以程门为代表的文人用浅绛彩拟元人之法绘画于瓷上的瓷器。程门之子程言于1895年在“浅绛山水人物将军罐”上的绘画,诠释了文人瓷的“六如之法”(图1)。至民国时,以“珠山八友”为首的绘瓷艺人们或以新彩作画,或继续拟“六如之法”,迅速地确立了民国新“文人瓷”的地位,极大地推动了民国文人瓷的快速推广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王剑平  王立新 《收藏》2001,(12):20-21
70年代中期江西景德镇生产的“主席用瓷”(见《收藏》2000年第6期)近年受到藏界极大追捧。2001年夏。湖南醴陵当年秘烧的“主席用瓷”又在长沙浮出水面。被文物界和收藏界誉为末代“红色官窑”。详情且看:  相似文献   

4.
金鑫 《收藏》2006,(8):96-97
以“7501”为代号的毛泽东专用瓷,又称“主席用瓷”。197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选定设在景德镇的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来承担烧造主席用瓷的任务,这在当时属于头等重要的政治任务。众所周知,毛泽东喜受梅花,因此,当时决定以梅花为主题图案。又因釉上彩对人体有不良影响,决定研制并采用高温釉下彩工艺。  相似文献   

5.
王志会 《收藏》2008,(3):96-96
“文革”瓷是当今的热门藏品。然而,在交易行情一直看好的同时,市场上“文革”瓷的赝品也在日渐增多,令许多收藏爱好者甚至此中高手也难免遭遇李鬼之劫。原因之一是缺乏“文革”瓷的背景资料。不久前,笔者在整理“文革”画收藏品中,偶然发现一幅反映当时陶瓷厂艺人制作“文革”瓷的年画,这幅年画可称得上是“文革”瓷的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6.
张国英 《收藏》2009,(1):47-47
磁州窑以独特的“白地黑花”装饰风格独树一帜,并对中国北方各窑场形成很大影响,“白地黑花”也成了磁州窑瓷的代名词。然而在长期的烧造过程中,磁州窑博采众长,兼收并蓄,还烧造出仿定窑瓷、仿钧窑瓷、仿建窑瓷等等产品,而且在仿烧中创造了“磁州天目”这个新品种。  相似文献   

7.
潘惠民 《收藏》2006,(8):70-71
肖像画面我国传统绘画中称“写真”“传真”“传影”或“传神”,是一种以具体人物形象为对象的人物画,瓷上肖像画,俗称“瓷板画”“瓷像”,是一种直接在瓷板(器)上绘画的瓷制艺术器,瓷上肖像画是在中国传统画法,陶瓷彩绘和西方照相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绘画艺术与烧瓷工艺结合的产物,源于清末景德镇,创始人为邓碧珊(1874-1930年)。文革瓷绘肖像是指“文革”期间制作,以描绘毛泽东等各种形象为主的瓷上肖像作品,是行泽东时代美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咎鸿祥 《收藏》2006,(9):59-59
1996年底,我在本地一藏友家看到了书有“毛泽东思想放光芒”文字(下称“放光芒”)的彩绘瓷盘和小碗。他告诉我,“放光芒”瓷品是赣西山区小县——宜丰县乡镇瓷厂在1966年至1970年间生产的,主要是生活用瓷,产品绝大部分销于本县,少部分销往周边地区,对象基本上都是乡村农户。  相似文献   

9.
叶佩兰 《收藏界》2010,(7):130-131
去年七月底我应邀加了中国收藏家协会主办的“宝石红新瓷研讨会”。会前,我一直在疑惑,什么是宝石红新瓷?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瓷器?  相似文献   

10.
司马华  雨亭 《收藏》2009,(4):172-173
曾几何时,世界顶级日用瓷竞被国外垄断;泱泱瓷国,竟为他人贴牌加工,让人痛心疾首!“立民族志气,创世界名牌”,国家前主席江泽民对“中国白”的深情嘱托,又一次激起“中国白”艺术大师陈仁海的雄心壮志。  相似文献   

11.
冯乃华 《收藏》2008,(8):178-180
“题材纪念”瓷是陈仁海主打收藏品市场的一个拳头产品。每次重大的国内和国际事件都值得世人纪念,而陈仁海每次都能适时抓住这些重大事件,把它们一一切入瓷中,并严格限量制作,这是辛默楼“中国白”瓷雕走红的首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元王朝在燕京建都后的第七年(公元1278年),就在景德镇设立了“浮梁瓷局”。该局的主要任务是督造宫廷(包括枢密院)用瓷和朝廷直管的外销瓷。当时与阿拉伯国家贸易往来十分频繁,为了适应伊斯兰民族尚蓝的审美需要和对大盘、大碗、大罐等大件器物的使用要求,官商们则把伊斯兰地区绘制蓝色陶器的原料(即青花料)带到了“浮梁瓷局”,“瓷局”则按照商人出口的要求,组织起一批能工巧匠,生产了一批又一批的元青花瓷。这些造型、画工十分新颖的青花瓷,  相似文献   

13.
蔡炳杰 《收藏》2006,(8):94-95
一、“万寿无疆”瓷茶具(图1)。“文革”后期,朋友送我一套江西景德镇生产的“万寿无疆”瓷茶具,包括壶、碗、罐和大瓷盘共7件。大瓷盘的直径27厘米,高1.7厘米。全套瓷器为釉上纷彩,玫瑰红地色,手工绘制。  相似文献   

14.
《收藏界》2010,(1):151-151
【国宝档案】史料记载:乾隆四十四年除夕年夜饭,只有乾隆皇帝的餐具是景泰蓝,底下全部用瓷器。国宝景泰蓝,又名“掐丝珐琅”,是铜瓷结合的中华艺术瑰宝!其工艺囊括了珠宝的花丝镶嵌、陶瓷的釉彩烧制、玉器的精雕细琢、黄金的打磨抛光,做工极尽繁复,是所有工艺之集大成者,被国家列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只有张同禄大师一人掌握景泰蓝所有绝技!  相似文献   

15.
《收藏界》2008,(7)
祈愿世界和平,祝福北京奥运。历时3年,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权威监制,中国陶瓷泰斗王锡良、中国当代青花大王王恩怀、珠山画院院长熊钢如联袂创作,江西省陶瓷工业总公司国家用瓷办、景德镇珠山画院出品的"永久和平"国礼珍藏青花梅瓶,实现了青花制瓷史上瓷质、器型、釉色、创意的全面突破,被誉为当代"青花瓷王"!主管部门破例划拨800件向公众首发。  相似文献   

16.
陈馨 《收藏》2009,(9):70-74
锔瓷是过去常见的传统技艺,台湾称为“补硐仔”。旧时无论大陆还是台湾,“惜物惜福”是人们的普遍观念。随着时代变化,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台湾的“补徊仔”行业已成历史名词。2006年初,台湾历史博物馆与文化资产保存研究中心合作推出了“宝璺(wen)藏神——锔瓷研究展”,系统展出了不同技法的各代锔瓷实物。导览图册中还收录了时为日本京都大学考古学博士生的陈馨女士撰写的锔瓷研究专稿,希望对传统民间艺术和陶瓷文化的收藏、保存、宣传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7.
冯柏昌 《收藏》2008,(1):60-61
“海捞瓷”是指从海罩打捞出来的古代沉船瓷器。历史上玎i知有多少载有中国瓷器的船只在远洋途中因意外事故而沉没在大洋深处,随船瓷器也被埋藏在海底。随着沉船打捞技术的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海底沉瓷陆续面世,人们对它的关注和研究也开始升温。与此同时,为商业利润驱使,伪造的海捞瓷开始在市面上出现。  相似文献   

18.
赵婧 《收藏》2016,(5):78-79
说起民国“剿赤”款瓷,就不能不讲当时蒋介石对以井冈山根据地为代表的红色苏区的五次大围剿。  相似文献   

19.
曹建文  邱新倩 《收藏》2008,(6):62-65
“海峡中国瓷”这一慨念,对很多收藏家和古陶瓷研究学者来说可能部是陌生的。因为它产生时间较晚,流行区域很窄,加之它们都是晚清民国的日用瓷器,故长期以来不为人们重视。但是当我们参观以后,发现很多“海峡中国瓷”其实做工相当精细,技艺水平并不低,不但代表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景德镇日用瓷的较高水平,而且反映出当时景德镇瓷业生产和外贸在经历了近百年的衰落后,有过一个较人复兴,因此值得收藏爱好者和贸易瓷研究者了以关注。  相似文献   

20.
杨洪波 《收藏》2006,(9):61-61
40年前,“文革”风暴席卷全国,其影响波及到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期间所出品的一些陈设瓷也无不打上“文革”的历史烙印,选介几件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