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把好剑需要千锤百炼,一块好玉需要精雕细琢,一节好课当然离不开我们反复地推敲、不断地修改,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磨课。所谓磨课,就是某个教师在一定时期内,对某节课的教学反复、深入地学习、研究与实践,使这节课的教学尽快地达到较高水平。通过磨课,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较快地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生成教学智慧,让教师从平凡走向卓越。但是,笔者在平时的教研活动中却发现,许多教师在磨课的过程中,个性逐步被打磨掉,磨出来的教学预  相似文献   

2.
<正>磨课,是《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的教学研讨形式,是教师基于个体备课及群体合作研讨、总结反思,不断推敲的过程。"磨"字,预示着反复、精益、蜕变,是教师成长历程中不可缺少的必修课。但磨课提倡尊重个性,崇尚协作,倡导反思,通过教师自备、团队合备、反思促备,最终推动语文教学富有情趣化、生动感。一、发现暗点磨课,说到底就是磨人。教师教学始于自主备课,围绕语文教材、教学重点、学生认知难点、人文素养拓  相似文献   

3.
这几年,“磨课”在中小学各科特别是语文教研中流行起来。“磨课”,即组织同组老师或邀请有关专家对某位老师将要参加教学评比的课反复观摩、推敲、修正,使之趋于完善,以充分展示参评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我认为,“磨课”也是实现教学设计最优化、教学结果理想化的教研形式之一;但在“磨”的过程中,必须解决好怎样“磨”、由谁“磨”、该“磨”谁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陈智文 《福建教育》2009,(11):16-17
苏格拉底经常引用的一句话就是“认识你自己”。它仿佛时时刻刻都在提醒我们一定要学会认识自己,看清自己。只有真正认识了自己,才能够开拓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才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事业与生活。  相似文献   

5.
参与校际交流活动时,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谈话:"今天,某某老师上的这节课,在学校里试讲过三四次……"言下之意,某某老师所展示的课堂教学,经过学科教研组的反复设计和多次"磨练",是学科教师智慧的结晶。可是我聆听后,仔细琢磨,觉得效果还是不尽如人意。为什么经过学科教师反复"打磨",不断修正与完善后的课堂教学,还是没有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呢?学科教师磨课该"磨"些什么?怎样"磨课"才能磨出它应有的效果呢?众所周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既要有"术"  相似文献   

6.
郭铭辉  宋洁  李学任  金培忠 《师道》2012,(Z1):29-33
郭铭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是语文教学的总目标之一。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成了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这里,我们就金培忠老师执教的省级课题"语文‘三维’创造性阅读探究"的一个课例,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正>老师们在一起集体教研、备课的形式有很多种,不知何时起,有了一种“磨课”的教研形式,近年来慢慢成了很多学校重要的教研活动之一。一般“磨课”过程是这样的:老师们坐在一起,选定一堂课当作教研内容,先进行集体分析、说课,确定教学方案,再由某位教师执教,组织同伴观课,有时还会录像,然后大家共同议课、评课,寻找不足,再次修改教案,  相似文献   

8.
9.
一把好剑需要千锤百炼,一块好玉需要精雕细琢,一节好课的诞生当然也离不开我们反复地推敲,不断地修改。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磨课"。随着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不断重视,磨课已逐步常态化。大到对外展示的评优课,小到平时的教研课,上课教师都要经历磨课的过程。事实上,磨课既是对教师个体的打磨,也是对教师团队的锤炼,是集体智慧的交融,也是团队素养的并进。我们磨课总是先从研读课文开始,因为这是学生学习的载体,而研读课文最先看到的就是课文的题目。题目,通常被称作文章的"眼睛",是文章浓缩的精华,是作者反复斟酌才最终确定下来的。  相似文献   

10.
去年3月,我参加学校的赛教活动,抽到了《种一片太阳花》这篇课文。当时,我脑子里一片茫然,感觉无从下手。首先是由于自己第一次接触北师大版教材,对其感到很陌生。更重要的是,像这样的课文,是不容易深入浅出地讲出内涵的。在与它“僵持”一段时间后,我在琢磨:怎样由花的特点自然而不牵强地联系到人呢?怎样才不会造成“文”“理”两张皮的现象呢?  相似文献   

11.
每一年都有大量的大学毕业生走上教师岗位,每一年都有许多次教育研究部门或教育管理部门组织各种各样的优质课、公开课或观摩课。怎样才能锻造出一堂好课?我觉得除了尽量释放在学校里所学的各种教学理论,诸如: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之类以外,重要的是要从两个词入手,即“摩课”与“磨课”。  相似文献   

12.
在每个学期,一般每一个教师都至少要上一堂汇报课或教研课。这犹如对每一位教师的大阅兵,也使其他老师多了一次学习的机会,最重要的是通过自己及教研组教师的“磨”,使自己的教学水平跨上一个新的台阶。本来这是一种很好l的教研方式,但现实中出现了一种“做”课的现象:教师提什么问题,学生就能答什么问题,一堂课来。顺顺畅畅、圆圆满满,似乎老师教得很好,学生素质很高。其实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师生睬前排练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14.
有这样一则教研案例: 我校有位青年教师,平时他的数学课上得不错,素以设疑激趣、启发思考、生动朴实见长。而在参加一次市数学评优课之前,为了能在此次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学校专门组织智囊团帮助他设计教案。在设计过程中,有的教师说该老师的课堂教学中合作交流氛围不浓,要加强;教研组长说没有创设课堂情境,要添加:还有领导指出,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这样,你一言,我一语,听起来都有道理。面对这么多真知灼见,该老师没了主意,只好按大家的意思,彻底修改了教案,这个凝结集体智慧的教案看似很完美,但因严重脱离了执教者的实际,而显得格外生疏、僵化。最终,该教师与奖项无缘。  相似文献   

15.
2011年11月,适逢柳州市科研展示周活动,柳南实小语文团队作为全市优秀备课组之一,承接了此次活动的展示任务,以苏教版五年级课例《爱如茉莉》为载体的集体磨课之旅拉开了序幕。  相似文献   

16.
17.
“磨课”记     
目前,我们还处在新课程的实验阶段。在新理念的学习和新课程的实施中,往往会出现许多自身不易发觉的问题。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如何深入地研究一节课,使之日臻成熟,甚至成为一节精品课,就需要不断修正,不断切磋,不断琢磨,才会不时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这个过程就是我们所说的“磨课”。  相似文献   

18.
赵萍 《考试周刊》2013,(81):55-56
常听有经验的老师说:“好课,是磨出来的。”每次听完后,我总是一头雾水,磨课。磨什么?平常的上课不算磨课吗?直到本学期初,校领导通知我上一节县级示范课,在反复备课、上课的过程中,我才真正体会到上好一堂课真是不容易。对于一名青年教师来说,“磨课”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19.
黄河清 《广西教育》2012,(24):35-37
高中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在课程的设置和开发上力图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性课程,让学生有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和潜能的空间,获得更全面的发展。但是。课程的增减、模块的变化并不能直接提高教学质量。没有教师对教学的深入研究,没有教师对改变教学方式的努力探索与实践,要将新课改的理念很好地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并期待有较大的变化是不现实的。我们要牢记,课堂是实施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改变才是本质上的改变,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的精心“磨课”是关键。  相似文献   

20.
“磨课”记     
目前,我们还处在新课程的实验阶段。在新理念的学习和新课程的实施中,往往会出现许多自身不易发觉的问题。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如何深入地研究一节课,使之日臻成熟,甚至成为一节精品课,就需要不断修正,不断切磋,不断琢磨,才会不时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这个过程就是我们所说的"磨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