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我国著名邮学家吴凤岗主编,北京市集邮协会编的《实用集邮辞典》第134页上有“邮资图”条目,内容如下: “印在邮制信封、明信片和邮简上的邮资图案称邮资图,按我国邮电部规定:此种邮资图只能作为该图的信封、明信片、邮简纳付邮资的凭证,剪下后另贴在其它邮件上无效。”在第135页上有“邮政明信片”条目,内容为: “即有邮政部门发行的明信  相似文献   

2.
王泰来 《收藏》2009,(3):150-152
1969年7月,邮电部军管会生产指挥部负责人兼北京邮票厂军管组组长签批印制一批邮资信封,并选定了4种邮资图。邮资图及面值分别为:“大庆人”,8分;“大寨人”,10分;“军民联防”,8分;“向贫下中农学习”,8分。  相似文献   

3.
张春清 《上海集邮》2004,(10):12-13
邮资信卡(XK)是国家邮政局于2000年开发的一种邮政用品,至今共发行XK1至XK6共6套、HXK20041套,面值大多为80分,少量为“国内邮资已付(平信)”、港澳、国际信函资费。但在2000—2002年,上海、广东等11个省、市委制的广告邮资信卡中,出现了用普通邮资片邮资图作为邮资信卡邮资图的品种,既不符合专用邮资图不得混用的规定,又不符合邮资信卡按国内平信(外埠)收费的邮资标准,显然违规。  相似文献   

4.
武玮璘先生的《中国邮资机简史》考证了中国邮政引进和推广邮资机的历程,读后受益匪浅。但该文得出的结论“20世纪70年代后期是我国邮资机使用发展史从早期进入近期的分界线”所依据的物证不能令人信服,即《集邮博览》2003年第3期文中提到的美国集邮家收藏的“1978年”太原邮资机符志(图1)。笔者质疑该戳印,并不是怀疑它由老式邮资机更换了三格新戳式,  相似文献   

5.
杨波 《集邮博览》2012,(4):50-51
1974~1982年,邮电部发行了天安门邮资图系列的普通邮资信封,由于邮资图案采用了普16邮票中的天安门图案,故被集邮者称为“普16型天安门图邮资信封”,简称“普16邮资封”。按背面印的编号来分,全套共有26枚;按信封的发行日期和不同式样来分,可分为3组。邮资信封售价9分,  相似文献   

6.
所谓“同图异机”,是指同一个邮资机宣传戳在不同邮资机上的使用。以往正常情况下都是“一戳一机”的配置,但随着国版邮资机宣传戳的出现,“一戳一机”的配置被打破,还有一些意外情况也会导致“同图异机”情况的出现。  相似文献   

7.
近日研究上海各邮局的邮资机戳印时,发现有一种“黄埔”地名目戳(图①)。原来是黄浦邮电支局新添置的一台邮资机,将“黄浦”误刻成“黄埔”。其戳印式样与原先投入使用的邮资机戳印(图②)有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8.
耿守忠  杨治梅 《收藏》2006,(2):102-103
10.HP&;#183;9“1990年贺年邮资明信片”错色片的鉴定 1990年为马年。邮电部于1989年11月15日发行“1990年贺年邮资明信片”一套,全套2枚。志号HP&;#183;9(2-1)贺年邮资明信片的片图为黄绿底色上印有一匹昂首嘶鸣的红马;(2-2)片图为蓝绿底色上印有一匹回头嘶鸣的白马。  相似文献   

9.
邮简上印的邮资是该邮简邮资已付的标志,目前,我国邮界对此标志的称谓尚不一致。《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邮政主管部门颁发的新邮件或编纂的书刊均称其为“邮票图”。台湾邮政以“邮资符志”称之,港、澳集邮界对它的称谓大多与台湾相同,但也有称之为“邮资图案”的。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年出版的《中国邮票全集(邮资封片简卷)》也使用了“邮资符志”这个称谓。内地一些集邮家多次撰论证称“邮票图”有不确切之处,认为“还是称邮资图好”。目前,对这邮资已付标志称“邮票图”或“邮资图”,还是“邮资符志”仍未取得一致。  相似文献   

10.
2002年9月8日,国家邮政局为纪念“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在福建厦门会展中心开幕,发行编号为JP109的邮资明信片1枚,邮资图为“CIFIT”徽志及厦门会展中心,面值60分,左侧彩图为“中国·厦门”会展中心外景。  相似文献   

11.
我们经常在邮件上看到一种使用红色油墨盖印的戳记,仔细观察会发现该戳记上标明有日期和邮资,如图1所示。这是由邮资机打印在邮件上的一种邮政日戳,通常称为邮资机日戳。在邮件上盖有这种戳记可以代贴邮票,有人又称这种戳记为代资戳。邮资戳上标有“中国邮政”和“邮资已付”字样,并且印有应付邮资金额数,  相似文献   

12.
在新世纪版邮票目录邮资封片简卷中,俗称“售价伍佰圆”片的天安门图普通邮资明信片,记载为:米黄色卡纸,明信片规格135×88mm,版式变化a,“售价伍佰圆”与邮资图右边距2-2.5mm。近年来,对此片的版式变化,有人认为“邮资图,文字均无变化”,有人认为“差异品种还是存在的”。笔者藏有几张版式、纸质不同及邮资图变异的“售价伍佰圆”片,在此展示四张,作一粗浅的描述,希望引起同好研究之兴趣:一、版型(1)“售价伍佰圆”的“圆”字左下角与邮资图  相似文献   

13.
笔者近期收集到一件电报报费收据,65×130mm,盖有1957年8月20日青海贵南双弓形日戳,背面却是作废的普4型欢庆图剪纸邮简的正面,邮资图上加盖“邮资作废”。据刘广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邮资片封简目录》记载,这类邮简于1956年4月停用后,剩余未售的加盖“邮资作废”或“邮电公事”使  相似文献   

14.
寄信要缴纳邮资是天经地义的,但是寄信也可以少花邮资,这不是投机取巧,而是邮资设置的原因。 2000年12月1日中国邮政发行XK1《圣诞快乐》(图1)和XK2《恭贺新年》(图2)两种信卡,邮资图中标注的是“国内邮资已付(平信)”,当时国内刚刚开始发行信卡,信卡邮资和国内外埠平信相同,这个“国内邮资已付”就相当于付费0.8元,而现在信卡邮资应该是12元,这个邮资信卡还是可以寄的。  相似文献   

15.
2003年8月18日发行《中国移动通信》普通邮资明信片,邮资图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移动”)“全球通”的企业形象标志。当天未见出售。同月28日中国集邮总公司对外出售,有人从中国移动总部所在地(甘石桥邮局)实寄此片。  相似文献   

16.
邮客 《上海集邮》2005,(6):40-40
1月25日,JP126《中国邮政开办集邮业务50周年》纪念邮资明信片发行,中国集邮总公司启用邮品发行纪念邮戳,戳面字为“中国邮政集邮业务开办50周年”,与邮资图上的字略有不同(图①)。当日,在对外使用20分钟、盖销约100多张新发行邮资片后,经集邮指出,匆忙收回此戳。第二天才拿出改正的“纪念邮戳”(图②)使用,但这时已无承认有效邮资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高华 《上海集邮》2003,(9):46-47
何谓专用邮资图邮政用品专用邮资图邮政用品是由某一具体客户单独使用的邮资片或邮资封,这种邮资片或邮资封上的邮资图只允许这一客户专用。这种邮资片(或封)就叫"专用邮资图明信片(或信封)",印在其上的邮资图就叫"专用邮资图"。这种邮资片封都是普通邮资片封,所印面值都是平常函件资费,即明信片0.60元,信封0.80元。  相似文献   

18.
我在邮局购得一套1995年发行的鼠图贺年(有奖)邮资明信片,回家检看,发现其中一张漏印全部红色。黑色也非常淡,英文“Post of china”已无法辨认,在放大镜下仅能隐约见到“ina”3个字母。右下角“邮电部  相似文献   

19.
最近,我们收集到了“革”期间发行的毛主席语录邮资信封和木刻图邮资信封的发行通知原件。据此可以研究有关问题。先谈l970年发行的木刻图邮资信封,其发行通知为“邮政总局件(70)邮工字014”,除当时惯用的“最高指示”外,全部正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一些邮友对《中国邮票史》(第八卷)关于“化大革命”期间发行的《木刻图》邮资信封的表述提出意见,特别是对《木刻图》封的分类归属,为什么是“普通邮资信封”而不是“美术邮资信封”提出了质疑。本试就有关问题谈些情况和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