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师生和谐相处的有效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变化阶段,心理逆反情绪相当明显。因此,不注意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对师生的相处极其不利,教师的工作往往难以开展,对学校的教学发展是极大的阻碍。我们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师生之间是一种互相有好感、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这将有利于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师的个人素质等方面的影响,中职学校师生关系中一些不和谐的因素越来越多,师生矛盾不断发生,心理距离逐渐扩大。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人们对师生关系的认识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提高了构建和维护新型师生关系的自觉性。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民主、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亲密、和谐的。只有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才有利于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共同合作,为实现教育教学目标共同努力。对师生矛盾,教师应当正确面对,深入分析矛盾发生的原因和根源,细心地探究调解矛盾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杨秀娟 《教师》2014,(14):16-17
师生关系是学校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种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个性的和谐、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更有利于校园人文教育的发展。亲近学生,架起师生和谐的桥梁,尊重学生,建立师生之间的信任,创造机会,激发学生积极学习情感。  相似文献   

4.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师生之间心心相映,互相热爱,互相理解和支持的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保证.本文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入手,提出了建立和谐、健康师生关系所遵循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5.
邢华 《湖北教育》2006,(6):60-60
曾经有一位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不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就没有教育文明。”在新形势下,我们应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即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互相信任、彼此沟通、互相理解、互相尊重的朋友关系,这是一种和谐、平等、有促进性的良好师生关系,但这种师生关系是需要精心培养与呵护的。在平时的工作中,发现有的学生经常与教师唱“对  相似文献   

6.
师生关系就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现代师生关系就是师生在心理上能够互相包容,在心灵上能够互相接纳,师生问相互平等、民主、和谐的情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苏霍姆林斯基说:“师生之间是一种互相有好感、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这将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充分挖掘并发展每个孩子独特的禀赋和潜能,唤起他们内在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激情,产生出强烈的自信和自尊。师生之间如果缺乏积极的情感联系,不仅会使一直为人们所珍惜的师生情谊黯然失色,也会使教学活动失去宝贵的动力源泉。那么,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呢?  相似文献   

8.
和谐教育呼唤 和谐的师生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教育。没有和谐教育,就没有和谐社会。和谐教育呼唤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主要是教师与学生在共同的教学活动中,通过信息交流而逐步建立起来的,是教育过程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人际交往,师生之间的关系与交往状态如何,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质量。虽然师生关系是教与学的双边关系,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经营,但主导方面在教师。在师生关系中,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严于律己。  相似文献   

9.
主体性教学是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中学地理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地理教师首先要确立现代教育教学观。其次是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有利于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主体的发展,实现主体性教育。地理教师要优化地理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和质量。  相似文献   

10.
教育是人类认识、改造社会的高级活动。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教育活动的基础离不开人与人的关系,尤其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相关系。21世纪的教育应全面发展人的潜能,教师与学生应该“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对我们化学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和谐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更是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保障。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如何来构建呢?  相似文献   

11.
<正>"亲其师,信其道。"它深刻而精辟地阐明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这样写道,"师生之间是一种互相有好感、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这将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而现教育部出台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健康领域中也建议:教师要营造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形成安全感和信赖感。这些教育观念和理论足以说明,和谐、互相尊重的师幼关系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在  相似文献   

12.
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和谐师生关系,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教育活动的基础离不开人与人的关系,尤其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21世纪的教育应全面发展人的潜能,教师与学生应该"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对我们历史课堂教学则必不可少。和谐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更是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13.
王舒 《成才之路》2012,(35):66-66
教育活动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由于教师和学生都是能动的主体,因而教育活动是一种双边活动,是教师和学生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活动.随着新课程改革,新型的师生关系错综复杂,产生师生教与学的疲惫,种种的不和谐因素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才能建立健康互动的师生关系,从而培养和谐的师生情感,做学生的心理辅导老师,以达到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14.
构建当代教育中和谐的师生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雅珍 《陕西教育》2010,(11):64-64
师生关系是在特定的教育结构中表现出来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不但能营造和谐愉悦的教学情境.提高教与学的效果.还有利于培养师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动机.  相似文献   

15.
新课标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的教学思想和理念下,教育教学发生了新的巨大变化。新的师生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能否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成为一种必然,它也是关系着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新课程理念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充分发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步,苏霍姆林斯基说:“师生间是一种互相友好、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这将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  相似文献   

16.
情感因素在语言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而教学过程中良好情感的形成需要以和谐的师生关系作为基础。和谐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民主、平等的互相尊重,互相促进并共同发展的关系。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树立和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谐的师生关系以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在这个理论背景下,文章提出了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师生关系,不仅是推进素质教育和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学校的具体体现和要求。教师应该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并且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进及合理运用和自我的不断完善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教育效果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8.
英语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奠定学生心理安全的基础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然而,过分紧张的心理状态往往会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使其“听”时难以听懂,“说”时难以成句。因此,教师应努力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敢于开口说、乐于相互练,有效地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愉快的教育情境中消除诸多消极的心理因素,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那么,怎样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呢热爱学生是师生关系和谐的灵魂。爱是学生基本的心理需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学生的个性不仅不能得到健康发展,反而会受到…  相似文献   

19.
陈姬 《教书育人》2011,(7):19-20
师生之间是一种互相有好感、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这将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更具有学习的安全感、积极性和参与性,去撷取更多的知识和信息,有利于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与才能,实  相似文献   

20.
一、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兴趣的前提和谐的师生关系能激发学生对教师言行的认同效应 ,从而激发学生接受教学的热情 ,推动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这是教育心理学的一条普遍规律。因此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必须建立一种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 ,用教师的爱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渴求 ,用教师可敬可亲的形象和入情入理的诱导 ,消除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恐惧、无助、畏难、自卑等负心理效应 ,帮助学生激发向往、自信等正心理效应 ,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其次 ,教师不仅要用语言 ,而且要用行动来达到师生之间情感的沟通。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对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