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戏剧与小说、诗歌、散文通常被认为是文学的四种基本体裁。戏剧主要由人物、冲突和语言构成,优秀的戏剧总是有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紧张曲折的戏剧情节,而这一切都需要借助语言来实现,尤其是在话剧中,“对话”已成为表现冲突、展开情节和刻画人物最为基本的手段。因此,戏剧语言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人物塑造是否成功,情节开展是否顺利,以及戏剧内容是否深刻。  相似文献   

2.
戏剧是文化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很多优秀的中外戏剧作品感染、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成了人们重要的精神食粮。初高中的语文课本中,选入了一些优秀的中外戏剧篇目,其目的是让中学生在此阶段感受戏剧的魅力,学习鉴赏戏剧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戏剧各自的艺术特性。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解读戏剧作品,提高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  相似文献   

3.
诞生在1959年的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可以说是影响最大、最能代表“荒诞派”戏剧基本特色的作品。它的出现,是对传统戏剧最为严峻的挑战。虽然《等待戈多》并不是荒诞派戏剧的最初成果,但它创造了这一流派戏剧的最高境界,集中体现了“荒诞”戏剧观的建构特点。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剧作的出发点、建构方式和基本内涵三方面来认识。  相似文献   

4.
戏剧性指的是戏剧的基本属性,是戏剧之所以为戏剧的基本法则。它使戏剧有别于其它艺术形式,而具有其独特的生命艺术价值。它从戏剧自身表现形态的不同可以分为"文学构成"和"舞台呈现",文学构成中的戏剧性强调的是戏剧以文本形式呈现出的一些艺术特性。  相似文献   

5.
唐家龙 《中国教师》2012,(22):34-36
<正>学生在学过古今中外几部戏剧剧本,看过不少戏剧教学片,写过一些戏剧鉴赏类文章,基本掌握了戏剧知识之后,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动手创作剧本。本人在语文教学中鼓励多个学生(一般不超过6个)合作创作一个剧本。因为戏剧是由性格迥异的角色的台词和动作构成,如果在剧本创作中进行分角色创作戏剧,一个学生只负  相似文献   

6.
曹禺在借鉴国外戏剧的基本理念与特色技巧的基础上,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风格。他不拘泥于对单一对象的学习,而是集思广益,在戏剧风格的不断转换中实现了对希腊戏剧与自我的双重超越,这是他对世界戏剧的开拓性贡献。  相似文献   

7.
教育戏剧是一种运用戏剧元素和戏剧方法培养全人的教育方式,以角色育人,以“人”育人是教育戏剧的基本育人主张。教育戏剧以角色l联结个人经验,丰富育人的形式;在戏剧情境中聚焦问题,拓宽育人的内容;协同创造,将教室变为剧场,拓展育人的工具。角色体验策略、角色互换策略、角色创造策略和自我反思策略促进了教育戏剧育人价值的学科转化。  相似文献   

8.
确定戏剧的形成时间 ,既是戏剧史研究的基本课题 ,又是戏剧观念研究的历史起点。本文首先从理论确认和事实印证两个方面 ,论证“戏剧形成于唐代”说 ,即中国戏曲形成于唐代。其次分析唐代人们的戏剧意识。伴随戏剧的产生 ,戏剧观念开始萌芽。唐代人们产生了雏形的戏剧意识 :初步认识了戏剧文体并予以分类 ;体验戏剧的“悲感”与“乐感” ;用道德评价戏剧 ;借助诗文讽谏说构建戏剧讽谏说。唐代人的戏剧意识影响了后世的戏剧思想。  相似文献   

9.
李渔和狄德罗是中西戏剧美学的主要理论代表。中西戏剧艺术的外部文化背景和自身审美传统的不同,决定了两人所建立的戏剧美学体系各树一帜。两人在诸如戏剧的社会功能和审美特性、戏剧创作规律、戏剧表演艺术等基本问题上均有精深独到的论述,其理论见解既存在着差异,又不无相通之处。悉心探寻此种异中之同,应是比较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论莎士比亚对古希腊戏剧的传承与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莎士比亚在传承古希腊戏剧创作的基本理念的基础上 ,通过创作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本质。特别是在戏剧艺术方面 ,莎士比亚戏剧人物的个性化描写不仅是他超越古人的一种表现 ,而且还是他对世界戏剧史做出的开拓性贡献  相似文献   

11.
戏剧是中国传统文化最优秀的代表之一,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300多种具有不同地域特色的戏曲剧种,其成就和价值已经超越了国界,成为全人类共同拥有的精神和文化财富。所以,普及戏剧知识,熟悉戏曲名家的演唱风格,欣赏精彩的戏剧片段,并了解戏剧鉴赏的基本方法,使戏剧的娱乐和教育功能得到发挥,并使戏剧形成产业化,对于提高国民素养,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进而传承中华文明显得尤为切要。  相似文献   

12.
一、戏剧教学应用的背景教育戏剧源于19世纪的英国和美国,是指把戏剧技巧运用于学校课堂的一种教学方法,体现了教与学之间的新关系。"教育戏剧的理念是把演剧的架构化解为一个个要素,融入教育的过程中,强调戏剧在实践教育过程中的特殊功能,重视的是参与者的交际、表达、情感、想象力、集体意识等素质的养成和体悟"(舒志义,1999)。教育戏剧理念与新课标教学基本理念相一致,  相似文献   

13.
世界戏剧有两大基本系统,分别是以中国传统戏曲为代表的东方戏剧艺术和以欧洲话剧为代表的西方戏剧艺术.这两大系统具有各自的戏剧美学体系.祁彪佳和狄德罗正是中西方戏剧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两人在戏剧的社会功能和审美特性的问题上均有独到精深的阐释.悉心探讨和比较两者的戏剧美学理论的之异同,不失为中西戏剧美学研究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一) 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1)从时空的角度考察,戏剧是三维空间、一维时间的四维时空艺术。从这个观点审视戏剧结构,可以说,它是在时间和空间方面对戏剧行动的组织。  相似文献   

15.
扬州自古便是戏剧名区。从上古到清末,中国戏剧孕育、成长、成熟的各个阶段和基本形态在扬州都有丰富的展现。多姿多态的古代戏剧活动为扬州赢得了历史名誉和文化积淀。虽然开端良好,但总体看来,扬州的非物质文化保护与继承的工作仍处于初步阶段,面临的形势相当严峻,如何通过分析扬州戏剧的发展现状从而开拓其生存空间以及提高在现代艺术中的竞争力,是本文论述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1920年代,中国现代戏剧理论中正式出现了艺术本位论,以余上沅等人的理论为代表,立足艺术本位和戏剧本位两个基本立场,对中国传统戏曲、西方戏剧进行了重新评述,并试图从现代性、民族性、艺术性等方面规划中国现代戏剧的发展方向。中国现代戏剧理论中艺术本位意识的形成,既受到西方现代主义戏剧观的影响,也是当时中国知识界对审美非功利性的认同从文学领域延伸到戏剧领域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剧本是戏剧表演的依据,戏剧性动作首先诞生于剧本。戏剧的本质是动作的艺术。动作是戏剧艺术的基本手段和基础。题材、内容再好的剧本,由于静止的对话太多、缺少那种能激发导演再创造欲望的戏剧动作。就很难搬上舞台。古希腊著名文艺理论家亚里斯多德在其  相似文献   

18.
鲁迅在戏剧的倡导和发展方面做过大量工作,他的戏剧见解,尤其是在对传统戏曲的反思与现代转化、现代话剧的引进与发展以及戏剧的功用问题的认识上,具有重要的价值。回顾和总结过去有关"鲁迅与戏剧"研究的基本情况、发展轨迹、主要成果和经验教训,对今后深化该课题的研究必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掌握镜头的灵活运用以及在后期制作中应该注意的一些技术问题,是摄像技术人员在戏剧电视片拍摄中完成一部好的戏剧电视片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20.
卢映芬 《文教资料》2010,(25):26-28
乔治·奥威尔的一生充满戏剧性的苦难,他一直努力把政治写作变为一种艺术,其散文《马拉喀什》同样具有较明显的戏剧性。本文结合戏剧的基本元素:戏剧背景﹑戏剧语言、戏剧动作﹑戏剧冲突、戏剧悬念等分析这篇散文的戏剧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