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析中国的民间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民间信仰,植根于中国本土文化的沃壤之中,影响着民众的日常生活,有着它固有的本色.本文主要考察并研究了中国的民间信仰的概念、传播途径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30年来,财神信仰的复苏与繁荣是有目共睹的现象,这既表现在对财神的广泛崇拜方面,也体现在文艺作品对财神信仰的较多反映上。学术界对财神信仰的研究主要从财神本体、财神功能、祭(接)财神仪式、当代财神信仰复兴及原因等四个方面展开,对财神信仰的研究在观念、理论、方法上都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民间信仰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民众中自发产生且广泛存在的、非官方的、非组织的对具有超自然力的精神体的信奉、敬畏和崇拜,是围绕着对于超自然力的信仰而形成的观念、态度和行为。民间信仰具有直观性和朴素性、多元性和民间性、功利性和实用性、渗透性和包容性等特点。民间信仰与道德信仰有着本体论、价值观的相通,德福统一是民间信仰与道德信仰共有的理想,民间信仰为道德信仰提供教化途径。  相似文献   

4.
扮财神     
那个人年之夜,冰雪遍地。半夜时分,响起了零落的鞭炮声。我心里有事,早早地就醒了,有饺子过年,没有饺子也要过年。父亲起来了,点燃了油灯,给祖先的牌位烧香烧纸。  相似文献   

5.
6.
新时期关公信仰复兴的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公信仰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侧面,也是当代民众生活中值得关注的民俗事象。改革开放以来,从内地到沿海,从港台到国外都兴起了关公崇拜热,且愈演愈烈。这一现象是传统文化意识与当代民众心理相对接的结果,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同时社会生活中异己力量的存在和人们认识水平的局限,也为关公信仰的复兴提供了现实基础。对此,我们不能简单否定,而应因势利导,使其更好地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7.
丰富多姿的汉画像马说明汉代崇马。马在汉代或整个农耕时代,有耕作和食用、运输和作战等功能。马政的发达,表现在管理机构的设置,以及如养殖和食用等相应法律制度的保障,使马成为汉代社会生活荣华富贵的标志。汉代对有关马的饲养和能力观察,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系统知识;因耕战的需要,驭马就成为汉代社会生活中更重要的事情。这样有关马的知识和信仰,就由必然王国进入到自由王国,马则成为汉代精神自由的象征。汉画像中的"马舞"和"马杂技",当是马作为汉代精神张扬的主要体现。  相似文献   

8.
民间信仰的信对象繁杂,表现形式多样,渗透于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由于民间信仰的自身特点,人环境的变化以及人们认识能力的提高等原因,上海地区祠祭形式的民间信仰总体上趋于衰落,但近年又有复苏的迹象,而散在的民间信仰活动,如巫术,占卜,预兆,禁忌以及祖灵崇拜等现象还时时可见,其社会原因是深层次,多方面的,民俗传承的滞后性决定了信仰习俗的演变不可能与社会发展同步,上海在步入现代化的进程中应重视其对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漳州古称"佛国",民间信仰之风盛行。漳州民间信仰具有多样性、兼容性、功利性等特点。其在台湾及东南亚地区的影响有利于加强交流,促进统一。  相似文献   

10.
中国当代民间信仰存在着累积性、二重性、自发性、多元性等特征,其功能也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方面:即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对当代中国民间信仰的特征与功能进行分析与探究,不仅有利于加深我们对民间信仰研究的总体性认识,更有利于我们把握其发展的基本趋向。  相似文献   

11.
民间信仰具有宗教性和文化性,它在传承文化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有进步意义,但是民间信仰崇尚唯心主义和有神论,阻碍着人们对科学真理的传播和接受。高校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成长成熟的关键阶段,容易受到有着深厚文化背景的民间信仰中的消极部分的影响而产生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文章以民间信仰的界定为着手点,深入分析了高校学生民间信仰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寻找、探索科学信仰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丰富多姿的汉画像马说明汉代崇马。马在汉代或整个农耕时代,有耕作和食用、运输和作战等功能。马政的发达,表现在管理机构的设置,以及如养殖和食用等相应法律制度的保障,使马成为汉代社会生活荣华富贵的标志。汉代对有关马的饲养和能力观察,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系统知识;因耕战的需要,驭马就成为汉代社会生活中更重要的事情。这样有关马的知识和信仰,就由必然王国进入到自由王国,马则成为汉代精神自由的象征。汉画像中的“马舞”和“马杂技”,当是马作为汉代精神张扬的主要体现。  相似文献   

13.
对中国化精神的研究,长期以来研究多注目于圣贤之道,这是不够的,因为还有许多精神化活动没有纳入中国化研究的范围,如中国古代的民间信仰,而从民间信仰中,我们可看到俗众精神与儒士大夫的观念的不同,他们敬鬼神,得祭祀,索取实际回报等。只有将他们的思想也概括在中国化精神研究之内才能算是比较完全的化精神研究。  相似文献   

14.
地处湘北的洞庭湖区,自然神、职业神、灵物、鬼神等民间信仰至今依然存在,究其原因,与湖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未知世界的恐怖等因素有关。民间信仰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对此,采取加强管理引导、逐步规范活动,挖掘积极因素、服务社会发展等措施,有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  相似文献   

15.
寺庙是宗教文化的载体。该文以寺庙为中心,通过对闽人移民地区寺庙的建筑形态、所奉神明及社会功能的分析,探讨其对维系闽人移民的故土情结、推动闽人移民“在地化”运动的重要历史意义,并进而说明福建传统民间信仰在海内外移民地区的传承、互动与变迁状况。  相似文献   

16.
畲族族源有炎帝说、秦献公之后和高辛之后等说法。闽南畲族分布于漳浦、华安、晋江等地,虽然汉化程度较深,但是,其民间信仰以盘瓠为中心的祖宗崇拜,同时也信仰汉族神明,可是不喜欢塑雕像供奉;重视巫术“做生”,其信仰与汉族有较大的区别。这些带有浓厚的民族特点的做法,表现了独特文化心理,值得学界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民间信仰研究是当前宗教学、民俗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学科关注的热点.通过对近三十年来浙江民间信仰研究成果进行以点带面的综述性介绍,梳理出其研究的发展脉络.主要涉及浙江民间信仰的重要著作、浙江民间信仰史的研究、以神祗信仰为代表的专题性研究和当代浙江民间信仰的田野调研等.  相似文献   

18.
当前彝族民间信仰具有许多社会功能,具有促进村寨和睦、传承彝族文化、增强生态保护意识、树立民族自信心、维护基层信仰安全等积极作用。在彝族文化的研究工作,以及彝区新农村建设事业中需要透过宗教的外衣,重新审视和挖掘彝族民间信仰的丰富文化内涵和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祭祀礼俗是民间信仰和官方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汉代地方祭祀系统中,官民共祭一方良吏、同守岁时宜忌,颇多相融;同时民间又有独自的祭祀对象和方式,某些祭俗发展到一定程度与官方意志两相悖离,亦多冲突。针对不同的民间祭俗,汉代地方官吏采取了适当利用和大力限禁及个别支持等综合治理措施,使得一方政治稳定,民情官意互动相谐,体现了传统社会地方政治运作中"官民共治"的理念。  相似文献   

20.
谈信仰     
"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这是每一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哲人说,未经思考的人生,不值得一过。而人的终极思考,就是信仰。今天,在体制转轨、社会转型、思想多样、利益多元、人们面临种种诱惑的时候,我们不能不谈信仰;在我们党90岁生日即将到来的时候,谈论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更是不能不谈信仰,或者说首先要谈的就是信仰。对信仰是牢记还是淡忘、是持守还是迷茫,这是检验一个共产党员合格与否的"试金石"。有人说,有了信仰,石头在水上也能漂流。这话看似不合常理,但却道出了信仰的神奇力量。信仰是人类对崇高价值目标的敬仰和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