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我看易中天     
卢杨 《学语文》2007,(4):42-42
近一段时间,央视的《百家讲坛》节目十分火热,而易中天更可算是其中的一位领军人物。易中天的成功折射出这样的现实:在这个高度发展的物质世界中,浮躁的人们已开始静下心来加大对知识的需求,并且渴望用全新的方式加以吸收。  相似文献   

2.
《百家讲坛》采取讲课的形式,主讲人站在台上讲,观众坐在底下听,按理说这是一个极易枯燥的节目,但易中天教授的“品三国”却让万千观众如痴如醉,为什么呢?易教授“讲”得实在高明啊!如果我们能像易中天教授一样地“讲”,还怕学生不认真听吗?  相似文献   

3.
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的舞台上大显神通,万千观众如痴如醉于他儒雅风趣的讲解。其实,易中天并没有什么更新的历史材料支撑,也没有道出什么惊世结论,仅仅依靠讲来吸引听众。惊叹之余,不禁深思:如果我们的教师都能学学易教授的“讲”,还怕学生不认真听吗?  相似文献   

4.
最近易中天同志被炒得火热,又是上电视讲座又是出书,他自己还没作什么声,粉丝们已经帮他在余秋雨同志身边安了一把交椅。真叫人弄不清楚这是是中国历史托了易中天教授的福,还是易中天托了中国历史的福。谁叫中国历史这么漫长,有那么多跌宕起伏,丰富多彩的历史故事咧。没有一个易中天,中国历史好像就无法普及。没有中国历史,易中天去讲什么啊?讲汉语言知识,小说创作法啊?托福托福。  相似文献   

5.
小允 《家长》2011,(1):11-13
记得那是上小学时的一年暑假,闲来无事的我以看电视打发时间,无意中看到《百家讲坛》,便一下子看得入迷了。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我通过于丹、易中天、王立群等教授的讲解,认识了国学经典,走近了国学经典,对国学经典产生了浓厚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6.
易中天凭借着其独特的讲史风格红透了半边天,这种风格便是其语言的通俗化与幽默化。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易中天《品三国》中的用词的现代化特色,来说明其语言风格的具体表现及其对学术普及和学术语言大众化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7.
佚名 《师道》2009,(1):6-7
几年前的易中天,博不精,专不透,高不成,低不就;今天的易中天,让人们喜欢听,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崇拜者对他趋之若骛,批评者对他毫不留情。对话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一同体验他的麻辣生活。  相似文献   

8.
饶晓 《小学生》2010,(6):34-35
教师点评:小作者以轻松幽默的笔调书写了自己被诊断为疑似甲流、隔离在家后所产生的独特感受,即像困在笼子里的鸟。诙谐、幽默中透着孤独与无奈。  相似文献   

9.
《百家讲坛》是家喻户晓的电视讲坛类栏目,通过《百家讲坛》一炮走红的易中天现在更是被大家广泛关注的人物。以“易中天现象”为切入点来分析《百家讲坛》运作的成功以及存在的问题,并试图提出对整个电视学术论坛节目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易中天、于丹现象作为一种流行文化,它的出现紧扣了文化商品化,娱乐化的时代特征;作为一起文化事件,它极大的契合了社会急功近利,消解意义颠覆崇高,追求即时享受的文化心理;它是中国社会转型期出现的特殊文化现象。虽然它的出现引发了学界的激烈的批判、恐慌,但在批判之余更应该引起人文学者对自身立场及对人文学科尴尬处境的深层反思。  相似文献   

11.
于丹的《论语心得》在央视栏目《百家讲坛》播出后引起了强烈反响。很快,中华书局出版了该节目的讲稿,销量一个月内突破了80万册,估计最终将超过易中天的《品三国》(上)。  相似文献   

12.
田力 《广西教育》2008,(8):11-12
自从《三国》、《论语》、《庄子》走进央视“百家讲坛”,《品三国》、《〈论语〉心得》、《〈庄子〉心得》就成了畅销书,名居各种排行榜前列。于丹、易中天等学者也随之走红,掀起阵阵波澜,欢呼拥趸者众,批评泼冷水者亦不少。我们作为一个普通之人,没必要去赶其中任一个潮头,他们是大学教师,我辈是中学教师,也难辨其中对错。但于丹、易中天却于我等从业者许多有益的启发。  相似文献   

13.
《广西教育》2007,(11C):45-45
近日,著名学者易中天教授在武汉时,有记者点题让他谈谈“家教经”,他一如既往话语“麻辣”,称“最好的家教就是不教育”。他表示,在子女教育中,父母最重要的是营造一个环境宽松、自由、民主的氛围,让下一代自由成长,“因为每个人只有一个人生,人生道路只有自己选择,别人替代不了。”  相似文献   

14.
央视精品栏目《百家讲坛》,名家荟萃。易中天、孔庆东、于丹等,你方唱罢我登场,品说三国、指点江湖、解读《论语》,用精粹的语言道出他们对人生万象的感悟,对大干世界的洞察,聆听大师们的精彩演绎,如沐春风,神清气爽。  相似文献   

15.
陆安 《山东教育》2007,(4):27-28
教过二十多年的书以后,我常想,历史教学怎样才能更加吸引学生,更加有利于学生心智的发展?当某一天,我偶然打开电视,欣赏了易中天所讲的《百家讲坛》之“汉代风云人物”系列时,犹如迷茫中的探索之人,眼界豁然开朗。虽然易教授品读历史的风格在学术界引起一番争议,但一个不争的事实却是,他凭着自身丰富的学养积淀,凭着自己独特视角的解读,把原本晦涩拗口、阳春白雪的历史,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学术象牙塔中解放了出来,  相似文献   

16.
刁难,揶揄,贬损,砸场子,发飙,自卫反击…… 关于易中天在北京电视台的《非常网络》录制现场对两位主持人做了什么.每个围观者都会根据自己的立场、价值观,选取合适的词汇加以概括。  相似文献   

17.
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开讲《品三国》,一时间盛况空前,对广大中小学教师和学生影响很大。易教授的同名专著《品三国》也是难得一见的畅销书。笔者反复拜读《品三国(下)》,感到易教授的语言风趣幽默,史实清晰准确,说理透彻详明,  相似文献   

18.
彭东明 《师道》2009,(1):7-8
认识易中天老师,是18年前的事,那年我考入武汉大学作家班就读,他在武大中文系当讲师,给我们开了一门名曰《中西美学比较》的课。这门课虽是选修课,但听的人蛮多,不但中文系的本科生喜欢听,而且作家班里这些吊儿郎当的人也喜欢听,甚至还有其他院系的也跑来听。因此每次易中天老师一开讲,总是要在几百人的大教室里,而且这还不够,每每过道上以及教室后面都挤满了人。有一些精明的同学早早便将书包放到教室去占位子,免受站着听课之苦。  相似文献   

19.
三国故事源远流长,妇孺皆知,目前又由于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在央视《百家讲坛》“品三国”,全国涌现出一股三国热,而襄樊古隆中又是《三国演义》故事中主人公诸葛亮的躬耕地,结合课文《草船借箭》的学习.有必要让学生了解更多三国故事,弘扬三国文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百家讲坛》自开播以来,易中天、王立群、纪连海、于丹等“学术明星”以其儒雅的风度、渊博的知识、幽默的谈吐、独特的授课方式等深深吸引了亿万观众,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轰动,甚至掀起一股全民读史高潮。欣赏之余,人们常常拿《百家讲坛》与我们的历史教学相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