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比喻的本质是"两者似是而非",由本体、喻体、相似点、相异点和喻词等要素构造.着眼事物(概念|词语)的相似处设喻,是事物性比喻,简称物喻,长于状物;抽取事件(命题|句子)的共同点设喻,为事件性比喻,略为事喻,传统语文学称作比或引喻,重在明理;而在事物和事件之间打比方,形成混合型比喻,简称物事喻,便于摹态.中学语文里,三类...  相似文献   

2.
《百喻经》以近百喻喻世,系中古时期浅显易读的佛典名著。其篇章中的“喻”共有148例,所见类比、明喻、隐喻、对喻、借喻、反喻、讽喻七种形式各有特色,反映了中古时期比喻这一修辞手法的成熟和功用。  相似文献   

3.
群喻和博喻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经常出现,学生容易混淆,而在一般的工具书上又难以找到详细的解释,如何辨析它们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4.
一、互喻互喻就是本体和喻体互相设喻,即先用喻体比本体,再用本体比喻体,形式“A像B,B像A”这种形式。在古典诗词中,互喻并不少见。如:①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南梁·范云《别诗》)②去岁荆南梅似雪,今年荆北雪如梅。(唐·张说《幽州新岁作》)③雪似古人人似雪,虽可爱,有人嫌。(宋·苏轼《江神子》)  相似文献   

5.
一、承喻指一个比喻建筑在前一个化喻的基础上,且两个喻体之间有内在的承接联系。如: (1)大家一口气攀到最高峰,淹没在海棠花的红海里。……在阳光照射下,每一个花瓣都有它自己的阴影,就仿佛多少波浪在大海上翻腾。你越看得出神,你就越感到这一片花潮正在向天空、向四面八方伸张…,犹如海上午夜的潮声。(《花潮》) (2)是的,这里是落叶松的海洋。看,“海”边上不是还有些白的浪花吗?  相似文献   

6.
妙喻     
《阅读与鉴赏》2004,(4):61-61
据说柳亚子与苏曼殊一道游河,苏曼殊睹物生情,出一谜语:在娘家绿发婆娑,自归郎手,青少黄多;历尽了多少风波,经受了多少折磨,休提起,提起珠泪洒江河。谜底为何?竹篙也。苏曼殊以此自喻,人生之苦难沧桑溢于言外。  相似文献   

7.
食喻     
郑瑄 《阅读与鉴赏》2009,(11):29-29,54,55
国朝尚书刘南垣公.告老家居。有直指使蜡,以饮食苛求属吏,郡县患之。公曰:“此吾门生,当开谕之。”  相似文献   

8.
妙喻     
事实上,一个人的缺点正像猴子的尾巴,猴子蹲在地面的时候,尾巴是看不见的,直到它向树上爬,就把后部供给大家瞻仰,可是这红臀长尾巴本来就有,并非地位爬高了的新标识。天下只有两种人。  相似文献   

9.
“那些小混混儿们像蚂蚁一样成群地附在这个所谓的‘老大’周围。”和“那些小混混儿们蚁附在这个所谓的‘老大’周围。”两句虽然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且同样具有比喻的性质和形式,但是,一般人均视前者为比喻句,而视后者为比喻句的则较少。因为前者的比喻形式一目了然,后者的比喻形式甚为隐蔽,非字斟句酌不能确定。  相似文献   

10.
日喻     
怎样要言不繁地把一编文章的内容和表达上的特点讲清楚,使学生从中得到启发,受到益处,这是有待研究探索的题问。这里是十年制中学语文课本初中第一册和第三册教学参考书中《日喻》《周亚夫军细柳》两课的解说,这是一种初步尝试,多少吸取了过去评点文章的某些可用的办法,特予发表,供大家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1.
茶喻     
正皓月当空,月光穿过小树林点点斑斑洒落在草地上,明净的茶桌上,透明的月色飘忽不定,闪闪烁烁,乳白色的骨瓷功夫茶杯丁丁当当在手上转动作响,地面上小炭炉上的锅仔咕嘟咕嘟冒着一股白烟,约三五友坐在一起,喝茶聊天,这是人生一大快事。我突然想起茶道中"好茶、佳具、雅景"三要点,以茶论道,茶事与文化完美结合,茶中有道,以茶行道,茶道如月,人心如江,江月相映。品茶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一种愉悦,"三口为品",通过对茶汤的"甘、香、  相似文献   

12.
扇喻     
取凉用的扇子,一般在炎热的夏天使用, 一到秋天,就收藏起来不用了,所以常用"秋 扇"喻过时之物。也有人用秋扇来比喻世态炎 凉。明代画家唐伯虎在一幅《秋扇怨女图》上题 诗曰: 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 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 古代女子常用"秋扇"比喻自己失宠被弃。  相似文献   

13.
妙喻     
妙喻是天才的标志,一句绝妙的比喻远胜一万句空泛的议论。"人民英雄纪念碑,大地母亲伸出的大拇指!"此则妙喻虽不知作者是谁,但它却像人民英雄纪念碑一样让人记忆深刻;而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周孝正在谈到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时,有则妙喻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小鸟飞走了,只剩下老鸟了……”  相似文献   

14.
虚喻     
比喻,是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具体化,将深奥的道理通俗化、明白化。它的喻体通常是实在的、易于捉摸的东西。但有时我们可以大胆地突破它,把喻体虚化.使构成的比喻呈现出一种虚无、空漾、奇幻的意象美。这种变具体为抽象的比喻手法我们称之为虚喻。  相似文献   

15.
指喻     
【原文】浦阳郑君仲辨,左手之拇指有疹焉,隆起如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既三日,聚而如钱,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之大盈握①,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肢体心膂②无不病者。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身  相似文献   

16.
狗喻     
陈盈 《现代语文》2005,(7):11-11
卫灵公怒弥子瑕,扶笞(ch)出之。瑕惧,三日不敢入朝。公谓祝(tuó)曰:“瑕也怼(du)乎?”子鱼对曰:“无之。”公曰:“何谓无之?”子鱼曰:“君不见夫狗乎?夫狗依人食者也。主人怒而扶之,嗥而逝,及其欲食也,葸(xǐ)葸然复来,忘其扶矣。今瑕,君狗也,仰于君以食者也。一朝不得于君,则一日之食旷焉。其何敢怼乎?”公曰:“然也!”(明/刘基)īì锦囊小语译文:卫国的国王灵公对弥子瑕恼怒,鞭打他并将他赶了出去。瑕害怕,三天不敢上朝。灵公对祝说:“瑕是不是有怨恨啊?”子鱼祝回答说:“没有的事。”灵公说:“怎么不会呢?”子鱼说:“国王您没见狗吗?狗…  相似文献   

17.
弈喻     
我与父亲都是棋迷,所以,上周日,我们又摆开了阵势. 红先走,黑后行,我架起了"当头炮",父亲跃马迎敌.果然棋逢对手,不多时我损兵折将,难以抵挡.突然,我一记高着,马后架炮,父亲被我将死了.  相似文献   

18.
书喻     
古今中外,所有的科学家及学者无一例外地与书有不解之缘,无数名人也都视书为亲朋挚友。他们在浩瀚的书海里撷取了渊博的知识,才踏上了成才和成功之路。他们关于书的比喻,既十分富有哲理,又生动形象贴切,同时也在诱导我们晚辈要珍惜时光,与书结缘。  相似文献   

19.
指喻     
浦阳郑君仲辨,其容阗然,其色渥然,其气充然,未尝有疾也。他日,左手之拇有疹焉,隆起而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既三日,聚而如钱,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之大盈握①。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若剟刺状,肢体心膂②,无不病者,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  相似文献   

20.
以喻言志,以喻传情,是屈原《离骚》用喻的主要艺术特色。这是由于他富有浪漫主义的诗人气质决定的。一、用比喻美化君王屈原因为爱国而忠君,因为忠君而进谏、劝君。他直面楚怀王的政治迷惘、顷襄王的骄奢淫逸,把进谏、劝君看作忠君的表达,把忠君看成实现自己政治理想的一种手段和一种途径。所以,他热情地赞美君王,用比喻美化君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