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年级的小学生刚刚跨入义务教育最初阶段,其特点是对事物有较强的认识能力,能简单归纳规律性的东西,对事物比较敏感,想象力丰富。因此,教师在识字教学中要想让孩子们记住生字、记牢生字、多记生字,就必须针对一年级学生的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课文部分第三单元第5课。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各种事物都有联系;让学生懂得祖  相似文献   

3.
一、教材内容分析《鲜花和星星》是苏教版一年级教材(下)中的一首儿童诗。全诗共分两个部分,分别描写了地上的鲜花多和天上的星星多,体现了儿童生活情趣以及他们对身边事物和美好大自然的关爱和向往。这首诗歌语言浅显易懂,生动活泼,贴近儿童生活,学生不难理解。文中配有插图,有助于学生观察和想象。二、教学要求1.学会6个生字,理解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绿线内的一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两个偏旁。2.通过读书展开想象,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体会生活的情趣,引发学生对身边事物和大自然的关注与热爱。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三、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语文S版一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认识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燕子妈妈为什么高兴地笑了。13.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的道理。  相似文献   

5.
三年级和二年级相比,课文内容深了些,反映的事物复杂一些,比较抽象的难句相应增多了.怎样引导学生理解难句,其方法应当根据学生实际和句子的具体情况而灵活多样.一、从解释字词入手,把句子教学和词语教学紧密联系起来.在多数情况下,学生之所以对有些句子不懂,就是因为其中有些生字难词.只要把这些生字难词弄懂了,句义也就懂了.  相似文献   

6.
一年级识字作为低段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如将其看作一道美食,则要引导学生进行"细嚼慢咽"式识字,"细嚼"体现在初识生字上导入生字的方式和方法上,"慢咽"体现在巩固生字和复习结构上,两个方面同时进行为使得孩子们更好地识记住生字而努力。  相似文献   

7.
何国权 《辅导员》2012,(9):31-32
"老师,我的作文能不能用电脑写好,再打印出来交给你呢?"一个四年级的男生小王这么问我。作为他们班的语文老师,我真有点不知所措。细问缘由,他回答我"我怕拿笔写字"。我明白了,小王是一名"别字大王",其实小王并非不勤奋的孩子,主要是他没有正确掌握汉字的识记方法,加上现时网络语言的大量充斥,如"什么=神马","有没有=有木有"等,的确让十岁的小孩有些茫然。让小孩子们掌握识字、认字、写字的方法,的确是要费煞苦心的。在教学小语生字识字中,我积累了一些教学心得。  相似文献   

8.
一、归类识字 本册归类识字共14课,学习生字190个,分三部分安排:第一、二部分各5课,学习生字136个;第三部分4课,学习生字54个。采取多种形式识字,主要有6种形式。 1.看图归类识字。共4课(第一部分一课,第二部分两课,第三部分一课),学习生字47个,平均每课11个左右。这种识字形式有三个特点:①按事物类别编排生字,使学生在识字的同时增长知识,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②配有彩色的图或照片,以利于借助图画认识事物,识字学词;③要求学生学会的生字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学习垂直、捕获、宽敞、倾斜、适应、比较、胎生、哺乳动物等词。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学习用列举数字、举例等来说明事物特点的方法。3.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10.
一年级是学生认字的起始阶段,从拼音到认字再到写字,难度逐渐加大。教师可对课文进行解析,从而设计适合本班学生学情的教学设计。《比尾巴》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10课的课文,教师可从富有情趣的图片、动画入手,让学生在朗读、游戏中慢慢认识和理解生字,从而提高他们对事物的观察和理解能力,有效解决认字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赖凤英 《小学生》2012,(10):52-5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是阅读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这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能够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多样方式的趣味识字和多种形式的展示生字,让学生学的轻松,教学时结合学生特点,使学生对识字兴趣盎然,拓宽途径,让学生养成留意周围事物,自主学习生字的习惯,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扎实,同时又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12.
<正>一、内容上层层深入我们以"生字词"这一板块的预习要求为例,通过纵向比较一年级下册至三年级上册字词预习要求,仔细观察随着年级升高在预习要求上的变化,感受年级间的差异。比较时,我们以一年级为基础,为了便于  相似文献   

13.
学与思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语文思维能力对语文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联系生字的造字法,可以帮助学生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快速掌握生字。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可以提高记忆的速度和准确率。一边阅读一边思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一、教学目标 学会6个生字,初步掌握汉字左右穿插的特点;在比较认读、想象运用中体会并感悟生字的构宇规律,培养学习汉字的浓厚兴趣;把识字与认识事物、与学文相结合,积累词语,培养语感。  相似文献   

15.
小学一年级语文第二册要求学生认识生字475个,其中288个要求会读、会写、会用。这对于一个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要记住这么多的生字,有一定的难度。如何帮助他们认识这些生字呢?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1课。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2.感受乡下风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3.学会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理解体会句子的用法。教学重点、难点在看似平淡的文字中读出美感,感受语言表达的魅力,从平凡的事物、朴素的生活场景中,体会乡村生活的诗情画意。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激发兴趣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会认"海、鸥、滩、军、舰、帆、秧、稻、塘、溪、竿、铜、号、领"14个生字。会写"沙、海、桥、竹、军、苗"6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3.能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尝试用数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教学课时一课时  相似文献   

18.
谢谆 《四川教育》2009,(10):47-47
从六年级下来,虽然带过几届一年级,但我内心始终有个困惑:识字教学中,如何把握二类生字教学呢?识字写字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教学一类生字时,我们都明白,要求会写的字。要能读准字音,识记字形,写得正确、端正,大体了解意思,并联系生活在口头和书面语言中运用。二类生字如何教,却常常使低段教师陷入迷茫之中。  相似文献   

19.
会意字是在象形字、指示字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造字方法。它最集中地体现了汉字的表意特征,并由表意进而体现其化意蕴。因此,会意字所要表达的概念是抽象的或较为抽象的。本从两个方面阐述了会意字的会意方法。意在说明:会意字是以意象思维作基础,并抓住生活中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用形象的组合,用画面的意境,揭示着抽象的概念。在揭示过程中,体现着中国先人的思维方式和理性色彩。  相似文献   

20.
一年级下册《识字4》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描写的是夏季郊外飞虫及水生物的活动情景。教学要求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有观察小动物的兴趣;要认识文中14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