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洪薛 《江西教育》2012,(14):41-42
简约绝不是简单,而是超越与进步.正如布鲁纳所认为的:“任何学科的内容都可以用更为经济、富有活力的简约方法表达出来,从而使学习者易于掌握.”特级教师魏洁执教的“确定位置”课,就体现了这样的“简约而丰富”的思想.现撷取几个片段与大家共赏.  相似文献   

2.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确定位置"主要教学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是在学生第一学段已经认识了东、南、西、北以及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方向以及第二学段学习了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基础上学习的。  相似文献   

3.
4.
<正>在华东六省一市第十三届小学数学教学观摩课中获得一等奖的"确定位置"一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5.
肖元莲 《江西教育》2012,(26):41-42
在华东六省一市第十三届小学数学教学观摩课中获得一等奖的"确定位置"一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6.
陈瑞辉 《江西教育》2005,(10):40-41
[赏析]生活是数学学习的重要资源。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丁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需,无处不用数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本片段,黄老师跳出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正确把握学习的起点,即数学学习与生活现实有机结合。电视、报纸、牛奶盒、衣服、互联网、书本……上面都有百分数,乃至让学生创造“自己的数学”——听课老师人数里面也有百分数。让学生用一双“生活数学”的眼睛,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并将其抽象成数学模型加以解释。使数学学习富于亲近感、现实感。进而唤起学生浓浓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7.
洪清秀 《江西教育》2014,(12):42-43
看了吴正宪老师的很多录像课,总是感觉时间太短,意犹未尽。她上课清新、流畅,为学生创设一种平等、友好、合作的教学情境。在教学中,吴老师巧妙构思和有目的地组织、引导、开启、鼓励,不断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彰显数学的魅力。吴老师执教的“平均数”这节课从游戏开始,两组同学比赛拍球,看哪一组赢,怎么比呢?看似平常的一个问题,却让学生在不知不学觉中理解了平均数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图形与位置,在过去的教材里没有涉及,就因为它相对于小学生来讲,非常难于理解。新课程教材从生活与数学的角度,把它列入正式学习内容,也无可非议。如果在教学中我们不注意教学的方式方法,那就很难完成学习目标。本课教师敢于尝试,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把位置的描述通过文字和数字两种形式进行教学,把“以数解形”意识演绎出来了,启示学生,学习和传播“形”的信息,不能完全以“形”讲“形”,而必须数形结合,才能沟通无限。  相似文献   

9.
图形与位置,在过去的教材里没有涉及,就因为它相对于小学生来讲,非常难于理解。新课程教材从生活与数学的角度,把它列入正式学习内容,也无可非议。如果在教学中我们不注意教学的方式方法,那就很难完成学习目标。本课教师敢于尝试,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把位置的描述通过文字和数字两种形式进行教学,把“以数解形”意识演绎出来了,启示学生,学习和传播“形”的信息,不能完全以“形”讲“形”,而必须数形结合,才能沟通无限。  相似文献   

10.
邓云茵 《江西教育》2014,(11):40-41
近日,笔者有幸观赏了被誉为“数学王子”的特级教师张齐华执教的“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他独特的设计,精湛的语言,深厚的功底,充满活力的课堂令人折服,他那“友善·碰撞·归真”的新颖幽默教法,让数学课堂生机盎然,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撷取几个教学片段与大家共赏。  相似文献   

11.
片段一:依托生活经验巧活动 师:今天上课,徐老师跟大家做一个小游戏,叫“找位置”.看一看你的卡纸上的座位,能找到吗?有问题的,可以找同学帮忙,也可以找老师帮忙. (有同学有困难,去找教师了) 师:有困难可以找同学帮忙.如果找不到的,你可以帮他指一指.  相似文献   

12.
师:(扮成白胡子博士爷爷)小朋友好!我是博士爷爷,我很想和你们交朋友,初次见面,请你们做个自我介绍吧。说着教师把手指向一位同学,这位同学兴奋地站起来,刚准备发言,被教者打断:“不是你,是左边的同学。”左边的同学惊奇地站起,教师又发话了:“也不是你,是  相似文献   

13.
徐宏 《江西教育》2011,(10):39-39
<正>在杭州"千课万人"会上,特级教师许卫兵执教的"认识小数"这节课受到与会者的一致好评。教师的课前预设与生成是那么的自然贴切,教学过程处理是那么的准确与灵活,达到了游刃有余的境界,充分体现了教师自身丰厚的数学素养和  相似文献   

14.
正看了吴正宪老师的很多录像课,总是感觉时间太短,意犹未尽。她上课清新、流畅,为学生创设一种平等、友好、合作的教学情境。在教学中,吴老师巧妙构思和有目的地组织、引导、开启、鼓励,不断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彰显数学的魅力。吴老师执教的"平均数"这节课从游戏开始,两组同学比赛拍球,看哪一组赢,怎么比呢?看似平常的一个问题,却让学生在不知不学觉中理解了平均数的内涵,真正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  相似文献   

15.
杨宏 《江西教育》2009,(3):39-40
近日.我有幸在市里组织的“全国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观摩”中。领略了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的课堂教学风采。听吴老师的课,就像在细雨春风般的和谐氛围中享受了一顿对话与生成的丰盛大餐.  相似文献   

16.
<正>前段时间,有幸聆听了特级教师周卫东执教的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找规律"一课,其高超的教学艺术,令所有与会教师折服。整节课中,周老师将重点放在了"找"之上,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寻找并发现周期现象的规律,在观察、比较、归纳等活动中,引领学生经历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现  相似文献   

17.
闫瑞利 《江西教育》2011,(11):39-40
<正>"找规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一个教学内容,为了沟通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的联系,特级教师李君精心创设了有利于学生学习,符合儿童口味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让他们在富有童趣味的情境中发现、感受、亲近、享受数学。  相似文献   

18.
词语教学是阅读教学最活跃的元素,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但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字词教学往往是小学低段语文教师的拿手好戏,各种方法,不同策略,精彩纷呈。而到高年级,词语教学容易被教师疏忽和轻视,蜻蜒点水、浮光掠影现象比比皆是。  相似文献   

19.
李志胜 《江西教育》2012,(12):42-43
<正>特级教师黄爱华在教"求平均数"一课时,从知识课堂走向智慧课堂,给学生提供了数学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享受成功,收获精彩,提高了自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现撷取几个片段与大家共赏。片段一自主尝试引发创新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平均数,怎样求出几个人的平均身高?生:总身高÷总人数=平均身高。  相似文献   

20.
赵庆军 《江西教育》2010,(11):29-30
都说学生在课堂上不仅仅是为了获取一份知识的行囊,而是为了变得更加聪明。可是在小学英语课上,少量的词汇、简单的句型让教师难以开展思维性的活动。听了特级教师沈峰的课,发现原来小学英语课上,学生也能做"思维体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