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结合道德心理分析,从人疏离自然的历史观念出发,考察传统伦理文化内蕴人与自然同一性的精神资源.通过普遍理性主义对传统伦理文化进行价值颠覆的“现代性”道德,在彰显人的主体性及伦理价值的同时,却由于人与自然伦理价值观盲点,使现代人陷入孤独、空虚等道德心理困境.以人与自然伦理关系为核心的生态伦理诉诸人的情感,借鉴生态心理学观点,使自身的理论从表层走向深层,为治疗人疏离自然的道德心理困境,提供研究思路,探寻保护自然的主体根据.  相似文献   

2.
人们通常将“伦理”与“道德”、“伦理关系”与“道德关系”作为等同的范畴来理解和使用,本文则从六个方面指出它们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关系;同时以西方哲学传统为线索,讨论了“道德”与“认识”的关系。文章最后指出,道德认识论以作为道德认识客体的伦理和伦理关系如何转化、过渡为作为道德认识结果的道德和道德关系及其与认识的相互关系为反思内容。  相似文献   

3.
<正>5·12四川大地震中受害最严重的是学校。而教师保护学生的感人事迹比比皆是,有许多教师为救学生而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生命。相比之下,出现的"范跑跑现象"只是教师中的少数行为,这是我们必须确认的一个前提。对于范美忠现象的评价,社会各界评论很多。我认为,教师道德的评价首先要对教师道德有个定性:  相似文献   

4.
道德叙事是学校德育的重要方法之一,在陶冶学生道德情操、增强道德体验、引导道德行为等方面起到关键作用。弘扬传统伦理文化是道德叙事的工作重点,道德故事是传承传统伦理文化的常用载体。道德故事凝结了传统伦理文化的核心内容,具有生动性、生活性、情境性等叙事特征。讲好道德故事不仅需要精心遴选课内外教材读物中的经典道德故事,还要求教师提高自身道德叙事的意识与能力。在有效结合新媒体技术与道德叙事的基础上,使学生充分理解感悟道德故事中的传统伦理文化真谛,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5.
当代教学伦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伦理学的研究对象既蕴藏在难觅来源的自明、公理和直觉之中,也存在于可以追溯的法理、道德与习俗中,这使它一方面可以和终极追问一致,另一方面又可以和主流文化与意识形态兼容与互证。伦理学的任务是对人类行为性质进行鉴定,对行为依据深刻反省。  相似文献   

6.
在许多人看来伦理就是道德,道德也就是伦理,两者是同义异词,是一回事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现象呢?文章从二者研究的对象,解答的问题,对社会的意义,作用的方式四个方面探讨究竟在哪个层面上伦理可以等同于道德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对教学决策的伦理向度进行系统探讨,有助于深化教学决策理论并引领教师的教学决策实践。基于师生之间的伦理关系、教学决策的价值负荷、彰显教学德性的需要,伦理是教学决策的必然诉求。在教学决策活动的不同阶段,伦理对教学决策的规约作用有着不同的具体表现。教学决策伦理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包括:具有教学伦理意识、提高教学道德素质、坚守教学伦理自主性、努力形成专业共同体。  相似文献   

8.
道德成长是教师教育不能丢弃的伦理维度。教师教育中的技能主义、专业主义遗弃了教师职业的道德根性与教育的道德指向性。道德成长进入教师教育具有理论上的内在可能性与实践运行的可行性。它是教师确证生命价值、提升教育品质、成就人生幸福的德性基础和基本担保。  相似文献   

9.
教师道德权威是教师在道德生活中形成的最有威望、最令人信服且使人自愿遵从的道德力量或道德影响力,具有文化内隐性、道德感召性、实践转化性等特点,具有独特的教化价值。从伦理维度审视教师道德权威,发现当前德育实践中出现了去伦理化倾向。要改变这一倾向可以采取措施:基于唤醒传统文化中积蕴的教师道德权威,促进教师对自身道德权威的伦理认同,在德育过程中培养教师的道德权威,构筑有利于儿童成长的伦理世界。  相似文献   

10.
薛晓阳 《中国德育》2006,1(3):76-77
作为一种价值取向,道德健康的出现为心理教育的伦理转向提供了动力,并推动了心理教育从矫正性的治疗技术向道德性教育的策略过渡。心理教育开始调整自己的学术路线,把价值判断引入自身的理论内涵之中,不仅关心个体的心理适应的主观能力,夏关心适应过程和方式的伦理性:当个体不能改变环境时,绝不能以牺牲道德为代价来求取对环境适应。用不道德的方式去适应环境,绝不是一种真正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1.
组织情境的伦理特征是组织成员道德行为的重要制约因素,推而论之,学校组织的伦理特征必然会影响教师的道德成长。学校组织结构和组织文化的伦理性表明,高度分工、弱关系的学校组织结构不利于教师道德成长,制度滞后的学校组织文化不利于教师道德成长。要促进教师的道德成长,就必须对学校组织结构和组织文化的伦理性特征进行改造,以团队任务分工为主导,重构有德性的学校组织结构;以团队制度创建为主线,重建有德性的学校组织文化。  相似文献   

12.
美德伦理是将美德概念作为基本概念的伦理类型,它认为行为者的美德品质能为其行为提供正确指南,这种伦理研究进路不仅弥补了规范伦理的实践缺陷,推动了当代伦理学研究的深化,而且从重建道德主体性、指导道德实践及继承美德教育资源等层面显示出对我国高校道德教育的积极意义。以美德伦理为理论基础的高校道德教育应从加强道德理论教育、实施道德情感教育、丰富道德实践教育等多方面完善道德教育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社会发展的加速期,经济活动成为一切社会活动的中心,义、利之争成为经济社会凸显的问题之一。义、利之争的结果是经济狂奔与道德"塌陷"。道德"塌陷"表征为道德理念高分化、低整合,道德自控力下降,道德宽容失度。重构道德价值体系刻不容缓。在道德重构中,既要重视道德教化的"心育"作用,更要注重制度伦理环境的建设,而且后者有绝对优先的地位。制度伦理环境关怀决定着人们道德人格的养成、道德践行的价值取向、社会道德秩序的遵守。只有优化道德伦理环境的制度安排,使制度安排的精神与道德理想的内涵相一致;加大制度规约的执行力度,使制度伦理关怀对个体道德自觉的作用彰显,一个社会普遍的道德愿景才有可能实现。  相似文献   

14.
15.
会计伦理和会计道德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范畴。会计伦理侧重人际关系、人与社会关系、秩序及其所遵循的规则和范式;会计道德侧重于主体自身的修身养性,执著于人格心灵的净化和身心修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马璇 《华章》2012,(32)
媒体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产物,既是信息传播的渠道,也是社会力量的集合,不仅反应人们的物质需求,精神追求,更能从侧面反应人们的道德伦理素养.建立媒体人传播信息道德伦理底线,才能使媒体成为创建公民社会的公器,更好的为社会、人民服务.本文将从现代媒体出现的伦理问题出发,分析说明媒体、媒体人树立道德伦理底线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全球教育展望》2008,37(7):6-10
教学是一项富有道德理想和伦理使命的善的活动。从伦理学的角度看,追求优良道德是中国伦理学世纪发展的自觉要求;从教学论的角度看,追求优良道德是现代教学价值引领的应有之义,更是当前教学改革的必要规约。让教学回归善的本性,使其成为实践优良道德的事业,是教学伦理价值发展的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18.
网络伦理与独处道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网络在人们相互交往、信息传递中作用的加强,网络社会中各种伦理困境也与日俱增,本文主要从加强个人道德修养,培养慎独精神的独处道德角度谈网络伦理建设.  相似文献   

19.
儒家伦理与官员道德北京大学金可溪儒家伦理是两千多年来中华民族占主导地位的道德学说。它不但在中国,而且在日本、韩国、东南亚各国都影响深远。五四运动时期的“打倒孔家店”和“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批林批孔运动,都把儒家伦理作为批判的对象。自从邓小平提出,要“大...  相似文献   

20.
道德冷漠是一种道德麻木,是道德主体利益冲突的产物。我国目前正处于转型时期,面临着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的转变,在这样的一个变革时期,道德领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道德冷漠就是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如果任由这种现象发展下去必将对整个道德领域产生严重的危害。不仅会导致人们道德敏感的丧失,还会导致道德情感的弱化、道德责任的丧失、道德调控的弱化等等。道德冷漠分为旁观者的冷漠和受助者的冷漠,究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道德主体间的利益冲突、转型时期社会环境影响与教育的冷漠。要扭转道德冷漠的问题不但要建立健全道德奖惩制度、加强社会舆论建设,还要加强公民的社会公德建设和继续开展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