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7 毫秒
1.
变化的月亮     
孙凯 《家教世界》2014,(Z2):90-91
<正>由一个故事引起的……在午餐开始之前,我给孩子们讲述了《猴子捞月》的故事,大家都听得津津有味。故事讲完了,辰辰突然站起来说:"老师,你讲的不对!""可能这个故事还有不一样的版本吧",我暗自想,并问:"是哪里不对呢,和你妈妈讲的不一样吗?""我妈妈没有给我讲过猴子捞月的故事。"这就奇怪了,可能是我哪里不小心,犯了很明显的  相似文献   

2.
<正>在教学《嫦娥奔月》一课时,课堂上学生提出了几个非常"棘手"的问题:"老师,嫦娥后来回来了吗?""我听说月亮上可荒凉了,嫦娥怎么不回来呢?""我听奶奶讲,嫦娥是想成仙,自己偷吃仙药的。"……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我给他们讲了一个全新的"嫦娥奔月"的故事——  相似文献   

3.
教学过程:一、揭题并质疑1.同学们喜欢讲故事吗?今天我们就要学着讲一个神话故事《哪吒闹海》。要讲好一个故事,应做到什么呢?(师小结:要熟悉内容,按一定的顺序来讲,语言要生动。)2.下面,我们就先来读懂这个故事,然后按一定的顺序,用生动的语言来讲一讲这个故事。[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讲故事导入课文,激发起学生读书的兴趣,学生想讲,就一定会仔细认真地读好课文。  相似文献   

4.
同事宋老师曾给我讲过一个故事:"1998年,为了高考更见效果,高三重新分班。一个上课睡觉、作业不交、试卷不答的‘懒’学生,成为每个班主任避之不及的弃儿,不得已,我把这孩子‘捡’到自己班,但这孩子经历无人要的耻辱后还是依旧故我,不见长进。一次劳动时,他难得勤快,我就顺口表扬了他。当晚,‘懒’学生的爸爸提着礼物找到我,感谢我表扬他。""后来呢?"我急切地问。我们都渴望一个"浪子回头""金榜题名"的教育神话。  相似文献   

5.
王祥是三年级的学生。去年十月份,六年级学生罗时奎失掉一支钢笔,给他捡去了。他当时没有还给罗时奎,准备留着自己用;不几天他便把那枝钢笔的套子,套在自己的笔上。后来给罗时奎看出来,就告诉老师。老师教育罗时奎同学先不要声张,一定负责来处理这件事情。老师并没有马上和王祥谈捡钢笔的事情,而是对他很关心,帮助他解决学习上的困难。中国少年报有个故事叫“一枝钢笔”,是讲一个孩子拾到钢笔后,想留着自己用,后来他认识自己的错误,终于把钢笔还给人家。老师就有意识地帮助他在说话课的时候,对大家讲述这个故事,同时使他受到深刻的教育。接着,老师便将他找来和蔼地问:“你讲了‘一支钢笔’的故事,你看那个孩子好吗?”他答:“好。”“你  相似文献   

6.
去年上期,我新接任一个五年级班的班主任工作,常常看到学生三、五成群地围在一起讲故事。讲的人有声有色,听的人聚精会神。我想这倒是个好活动。但一听故事内容却不健康。后来,在家访中,又听到家长反映了同样的情况。他们恳切地对我说:“故事这个阵地,无产阶级不去占领,资产阶级就会乘虚而入。可不能忽视呀!”我的思想因此受到  相似文献   

7.
这一天上语文课的时候,讲到一句曹操的名言“: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我忽然灵机一动:何不给学生讲一讲《三国演义》里“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故事呢?我说“:老师知道有不少同学都想当英雄,到底什么样的人才是英雄呢?今天老师就给大家讲一个关于英雄的故事。话说东汉末年,群雄  相似文献   

8.
著名作家刘绍棠在《师恩难忘》中回忆道:田老师给一年级上课了,他先把诗念一遍,又连起来讲一遍,然后,编出一段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起来……他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田老师那优美的诗歌,动听的故事,在孩子的心里,不啻于是一顿丰富的精神大餐。试想,这样的语文课学生怎么会不喜欢呢?语文学习是一项充满体验和情趣的活动。在"情趣"  相似文献   

9.
正一位心理学家讲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某中学有个孩子,每天都惹事,班主任恨之入骨,于是把他每天的故事写下来,想以此告诉世人"一个孩子是如何走入监狱的"。每学期末,班主任把写成的故事打印装订成册,送给那个孩子一本。后来,这个孩子考上了当地最好的高中,并且成为了一班之长——歪打正着,班主任对他的故事叙述成就了这个孩子的优秀。几年来,我也在做着和上面那位班主  相似文献   

10.
蜗牛的路     
朋友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小蜗牛跟着蜗牛妈妈顶着烈日在路上吃力地走着,小蜗牛问妈妈:“我们为什么要背着这个又沉又重的东西走呢?”蜗牛妈妈说:“没有了壳,你就是一只什么都不是的虫子。”朋友说到这里,停了下来,回头望着我,问:“你知道后来小蜗  相似文献   

11.
<正>如何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的规律,使繁琐枯燥的语文知识变得简单有趣呢?"神奇的拐杖"——在故事中会学3月14日天气晴一上课,我就开门见山地说了今天的教学内容:"我们要来认识疑问、设问、反问,老师先给大家讲个关于这三兄弟的故事!"孩子  相似文献   

12.
一、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蕴涵的情感,激发朗读兴趣只有引导学生进入课文中的境界,让他们身临其境地理解课文内容,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感染他们,以情传情,情景交融,朗读才能读出味,品出情来。如在学习《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时,在导入环节,我这样激发学生的情感:"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发生在杭州小钱身上的故事。因为真实,因为就在我们身边,我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格外感动,我想你们也一样。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看看到底是什么感动着我们?你觉得特别令你感动的句子和段落可以画下来,多读几遍。"经过一番情感渲染后,学生们迫不及待地想读课文。初读课文之后,学生们很自然地找到了"这个  相似文献   

13.
12月1日 晴 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常常给我讲一个故事,到后来这个故事我都耳熟能详了。故事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4.
迷信爱     
1小时候,跟奶奶在一起,她总喜欢给我讲"她那个年代"的故事。睡前,她用苍老的手掖住被角,轻轻拍抚着被子里的我,讲三年自然灾害,讲红卫兵,讲毛主席……这些对我而言,仿佛是最好的催眠药。不一会儿,我就在她忘情的叙述中,酣然睡去。奶奶的手满布斑纹,青筋突兀,而最醒目的,还是拇指上的那块黑斑,似乎散发着一股颓败的气息。我禁不住好奇,缠着奶奶问:"这是什么?为什么我没有呢?"奶奶瞪大了眼:"可不许乱说!  相似文献   

15.
故事世界     
[主持人语]做学生的时候,班里总会开联欢会,联欢会上,总有毫无准备的同学因为各种原因被逼迫着表演节目。这时,要是这个同学没有文艺特长,他(她)就少不了说一句话:"我给大家讲个故事吧。"也许讲得不好,但任务好歹是搪塞过去了——故事原来有"应付需要"这项功用。  相似文献   

16.
买椟还珠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了。这则故事常用来比喻那些取舍不当、舍本逐末的不理智行为。当年我读师范担任实习老师时,曾在课堂上把这个故事讲给学生们听。有一位学生听完故事后天真地问我:“为什么那个郑国人喜欢盒子就是取舍不当呢?他喜欢盒子不行吗?”这个问题让我在课堂上当场怔住。不过,我马上转而问学生:“你们说是盒子贵还是珍珠贵?”学生答是珍珠贵。我说:“这就对了。盒子再华丽,但比起价值连城的珍珠来,买哪个更划算?他买椟还珠,就是舍本逐末呀!”学生又问:“为什么买椟还珠就是舍本逐末呢?舍本逐末就一定不划算吗?要是盒子比…  相似文献   

17.
星期三下午,第一节上完课,我提前去了三年级五班等着学生从操场上过来。我呢,就在讲桌上的一摞杂志里随手拿了一本《我爱科学》。我想这可能是学生这一学期定的新杂志,就不由自主地翻看着。看着看着,突然一位男生冲着我大喊了一声:"闫老师,闫老师,您,您怎么在‘偷’……"我‘啊’  相似文献   

18.
我没想到今天的教师会教《卧冰求鲤》,更没想到初三的学生会争议这个故事的真假,这很让我怀疑这篇教学故事才是教师讲了个"假"故事。倘若这个故事是真的,那一定发生在很久以前或很远的地方,那些学生至少不像现在的学生,初一就读过了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就对《二十四孝图》及《卧冰求鲤》有明晰的个性化的认识。那时或那里的学生也很单纯,还天真稚嫩地以为教师讲的都是真的,直到遇到《卧冰求鲤》,才第一次发现教师讲的也可能是假  相似文献   

19.
我从小就喜欢听故事。记得小时候,每当夜幕降临时,我就静静地躺在床上听妈妈讲些充满童趣的故事。听着,听着,我不禁产生出许多的遐想,直到进入梦乡。后来上学了,通过学习,我认识了汉语拼音和汉字,开始独立阅读一些儿童故事。看的书越来越多,我对文学的热爱之情也越来越浓。到了小学中年级时,我开始阅读《儿童时代》、《少年文学报》等少儿杂志。欣赏着我的同龄人写的一篇篇佳作,我常暗自思索,同样是小学生,别人的作文可以在报刊上发表,而我为什么只能望文兴叹呢?我也一直渴望自己的习作能够在报刊上露脸。这个愿望已经在我心…  相似文献   

20.
正一、故事激趣,引出"点(、)"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下面老师讲一个故事,请注意听,听后要告诉老师,这个故事讲了什么的重要性?(讲述《画龙点睛》的故事)师:同学们,这个故事讲了什么的重要性?生:这个故事讲了"眼睛"的重要性。师:这位同学听得真仔细,体会得很对。那你们知道,我们汉字中哪个笔画被称为汉字的"眼睛"呢?——对的,是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