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僧尼形象是“三言二拍”众多人物形象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僧尼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正僧尼、邪僧尼和高僧。这些僧尼形象体现了晚明的社会思潮、因果观念和女性观念的多层意义。  相似文献   

2.
明代晚期著名短篇小说集"三言"当中所塑造的商人形象比过去有了许多新特点:作品通过对商人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经商道路,重义逐利、利欲并重的经营理念,诚信善良、公平厚道的商业道德,知情识趣、恩爱敬重的婚恋观念,真诚友善、同舟共济的友朋关系等的讲述,为文学史塑造了正面的、全新的商人形象。"三言"当中全新商人形象的出现,有多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三言二拍”描写了大量的以商人为主人公的日常生活和经商活动,是中国古代商贾小说史上光彩夺目的一页。“三言二拍”中的商人在经商过程中主要显现出机遏致富型、行善得报型、苦心经营型、命中注定型、囤积居奇型和放高利贷型六大模式化特征。基于致富模式的研究,总结得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佛教的果报思想、作家的儒家思想是模式形成的根本原因;同时,“三言二拍”商人致富模式小说又具有语言的通俗性、内容的世俗化和情节的新奇性等独特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4.
根据说合性质与特征,本文将“三言”“二拍”的媒妁形象概括为成人之美型、唯命是听型、为利是图型和官府权为月老型。由于都处于中晚明这一“世界”变化,他们中既有对程朱理学为代表的传统伦理文化的继承,又有对道德文化的越界,无不传承着特定的婚姻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5.
本文为明清世情小说研究系列论文之一。“三言”“二拍”可谓“极摹人情世态之歧 ,备写悲欢离合之致” ,其中对商人的心理刻划尤为透彻。本文试图透过“三言”“二拍”众多的商人形象 ,阐释他们作为新旧生产关系交替时期的特殊阶层的微妙心理 ,及其形成这种心理状态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6.
明代城市工商业的发展使市民阶层成为社会中颇受瞩目的一分子,同时也使得明代民俗发展呈现出一些不同于传统社会的追求。这在"三言、二拍"中商人的形象上有较为集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三言二拍"成书于商品经济繁荣和城市规模迅速发展的明代中后期,它着眼于普通的市民阶层生活现状,描写了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上至上层阶级官宦人家的小姐,下至广大普通市民阶层女性、商人妇以及底层的妓女,另外还有许多女中豪杰的侠女形象。在这些形象中,蕴含着女性追求爱情自由、人格平等以及独特的自我意识,体现了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和张扬。  相似文献   

8.
明代小说"三言二拍"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有很高的成就,但小说中的牙婆基本是贪图钱财、助纣为虐的恶人形象,对牙婆的叙事存在类型化的负面化问题。牙婆形象负面化的主要原因有:牙婆对社会秩序危害性的历史和现实根源、牙婆无依无靠的经济地位根源、儒家贞节观与教化思想的文化根源、男性话语主导的性别歧视根源以及牙婆年老色衰的生理根源。"三言二拍"中牙婆形象的负面化一方面符合社会现实,另一方面也有父权制社会和男性文学传统下的女性形象失真的表现。  相似文献   

9.
消费形态折射着消费心理,消费心理又是人们思想意识的反映。本文通过对“三言”“二拍”中明代商人消费形态的分析,揭示身处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中国商人,他们并没能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任务。浓厚的官本位思想、对封建经济形式的依附心理、对奢糜生活方式的追求是这一时期商人思想意识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0.
王玮佳 《考试周刊》2011,(18):35-36
"三言二拍"合共198篇拟话本,这样鸿篇巨制的出现,不但标志着话本小说从民间创作走向文人案头,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学样式,而且从明末开始一直流传至今,为我们确立了拟话本的典范。"三言二拍"以高超的艺术手法、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吸引了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对"三言二拍"的改编价值进行探索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章统计“三言二拍”婚恋小说的数量,将作品分为终成眷属型、奸淫遭报型、夫妻离合型和难成眷属型四种叙事模式,并分析作品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12.
“三言二拍”婚恋小说的结构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三言二拍"婚恋小说的结构形式分为四类,即单线连缀式、单线镶嵌式、双线平行式和双线交叉式。探讨结构形式与情节模式之间的关系,认为结构形式与情节模式之间存在着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13.
理学与《三言》《二拍》的关系呈现为既对立又融合渗透的双重性。前者已得到广泛肯定和阐释,后者的主要标志是道德说教,往往被简单否定。《三言》《二拍》中道德说教的形式与陆王学派的“简易”教法相关,作为教化俗众的方式有一定的可取性;道德说教的内容与理学的伦理法则相关,有陈腐、庸俗的东西,也有值得肯定的东西。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等强调道德理性的伦理法则有一定的合理性,《三言》《二拍》中一些描写“节”“义”的作品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明代市民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全新审美意思的开始,清代《聊斋志异》继承了明代文学对于市民伦理的认同观念,肯定了人的真性情。在明清社会转型时期,市民的伦理意识和伦理规范发生了历史性的嬗变,尚未对传统伦理进行梳理,却又进入了伦理观念多元化时代,市民的传统伦理道德约束较前代开始松弛,非道德主义在一定范围内抬头甚至泛滥。《聊斋志异》是用文言文写成的,"三言""二拍"使用的是通俗白话文,二者都贴近现实生活,是生活真实的反映。这些文本都充满了市民阶层的人生期许,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蒲松龄虽然用文言文写作,但其描摹的情节人物栩栩如生、思想进步,肯定了人欲的正确性,处于时代的前端。而社会转型对市民伦理素质的影响有正反两个方面,市民伦理意识的提高对城市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三言二拍"个体文本中头回与正话组合成的"葫芦格"结构,是中国传统类比思维模式的凸现,也是其作为话本小说的结构特色之所在。它包含了六种类型——同向契合型、尾部偏离型、异向背反型、殊途同归型、真包含型以及错位型。  相似文献   

16.
明代中后期,由于商业的迅速发展和商贾势力的急剧膨胀,产生了新兴的市民阶层,促进了通俗化传播的迅猛发展,提高了女性的经济地位,加之当时反礼教社会思潮对社会各个领域的渗透,使得女性的自我意识有了初步的觉醒,产生了追求自由、民主、平等恋爱的思想萌芽。“三言”“二拍”的编纂及时地捕捉到这一现象并及时地以小说的形式加以反映这一动态,对不同阶层女性的恋爱模式进行了描绘。总观“三言”“二拍”中的婚恋作品并加以分析,其恋爱模式主要有芳心暗许型、两小无猜型、日久生情型、主动自荐型四类。  相似文献   

17.
伍大福 《湘南学院学报》2003,24(6):42-45,55
梦境描写在我国古代文学创作中有着悠久的传统,由于多数梦境描写偏离现实,充满荒诞迷信的色彩,过去人们对它的评价通常不高."三言"、"两拍"中写到梦的故事多达六七十篇,占全部篇数的三分之一强,但少有人对其梦境描写作直接研究.虽然这些梦境描写大多只是散落在许多故事之中,通篇描写梦境的故事不多,但它们的文化价值和叙事功能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8.
苏建新 《天中学刊》2003,18(1):58-61
词在“三言”、“两拍”中随处可见,它们具有开宗明义、总括全篇等功能。作家同时还塑造了不少唐宋词人的形象。由于不同的创作态度,作品艺术成就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19.
“动 将”式是近代汉语中一种极有特点的结构,它始于魏晋,晚唐五代统一为“动 将 趋向补语”这一形式,于元为盛,明中后期逐渐衰落,最终为“动 了 趋向补语”所取代。《二刻拍案惊奇》中“动 将”结构的两类,也大体统一为“动 将 趋向补语”形式,出现在多种句式之中。“动 了 趋向补语”结构亦在该书中频繁出现,并已开始了取代“动 将 趋向补语”结构的步伐,但尚未成为主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