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采用统计归纳的方法,对<水浒传>中"吃"字的用法进行探讨,并运用词汇学理论分析了"吃"的诸义项之间的引中关系.  相似文献   

2.
关于英语中“等等”词、词组用法异同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英语中“等等”同义词、词组的语体和指代意义,把有关词和词组的用法异同进行了比较和归纳。将其分为可指代人的、可指代事物的、可指代人或物三类。  相似文献   

3.
《水浒传》中并列连词有“并、和、与、共、同、及”等六个。这些并列连词在分布和用法上存在明显差异:“和、并、与”使用频率很高,尤其是“和”、“并”,竟占总用量的78%强,而“共、同、及”则使用频率较低。除了“并”的用法比较复杂外,其他并列连词的用法均显得比较单一。这些并列连词还可以连用,有的甚至可以组合在一起使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总结和列举了“it”的最常规的用法:人称代词、非人称代词、先行词、强调结构等用法。通过对“it”这个小小的但是魅力无穷的词汇的用法剖析,和同仁共商,提高学习英语语言的兴趣。  相似文献   

5.
英语中有许多词和短语都表示“醒”的意思或内涵。有些词和短语的形态相似,意思相近。容易使学生产生混淆。针对这种实际问题。笔者将对这些词极其用法进行分析和比较。以便学生能准确地掌握,并更恰当地运用。  相似文献   

6.
简述《水浒传》中"将"的用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是一个用法比较复杂的词,其语法功能可分属不同类别。本文将以近代汉语用例的典型代表-《水浒传》为依据,考察“将”在那个时代的所有用法:作名词、副词、介词、动词、助词等使用,为“将”在近代汉语中的断代描写提供依据。并且还发现了“将”的发展、演变过程实际上就是一条汉语实词虚化的轨迹。  相似文献   

7.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四第二单元为宋词单元,其中选了柳永、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四位词人的作品。每位词人的词作选了两首,在创作时间上有先后,创作风格上有异同,现就辛弃疾两首词(《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异同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8.
王丽 《现代语文》2006,(10):67-68
"将"的语义和用法在不同时代会呈现出不同特点.本文拟就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的<西游记>为语料,对其中所出现的"将"字进行穷尽式考察,研究"将"字在明代的语义与用法,并拿它同唐五代时期的<祖堂集>和现代汉语中的"将"字的语义与用法作比较,这对于全面了解"将"字的发展演变情况,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河西学院学报》2017,(3):104-107
运用归纳、统计的方法,对《水浒传》中表地点的介词作穷尽式的描写和分析,从共时和历时两个角度出发,突出这些介词的使用特点,并结合方言,加以检验,力求所得的结论符合《水浒传》中实际使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文言文中"而"宇的用法有三种.其主要用法是连词,此外,有时也用做代词或语气词."而"字在(论语)中共出现了341次,其中"而"作为连词共出现了308次,出现频率最高."而"宇除可连接并列和相承的两事外,还可以连接相反、修饰与被修饰的两事.此外,"而"宇本身在连接并列与转折的关系,偏正与顺承的关系时也会产生一些分歧,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11.
12.
在近代汉语中,“将”是一个用法比较复杂的词。对《警世通言》中“将”的用法进行了分类,并试图从中找出它从近代汉语向现代汉语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13.
《三言》中“这样”的用法有“这样 名词”“这样 数量短语”“这样 偏正短语”“这样 形容词”“这样 动词”“名词 这样”“动词 这样”等7种,这里包括了“这样”作为偏正短语、指量短语和指代词及副词等一系列用法,从中可以大略反映出其语法化的轨迹。  相似文献   

14.
《孟子》和《庄子》都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哲学著作,同时又都是优秀的文学作品。两部作品中使用了大量的寓言,孟子和庄子在寓言中充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来阐述各自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性。他们在比喻运用的原因、目的等方面有相同之处,但两人的比喻在创作方法和表达效果上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王华 《文教资料》2009,(8):38-40
《水浒传》中一些动态助词,尤其是"得"类助词的用法功能反映了整个汉语助词系统自我调整完善和个例助词功能归并整合的过程,本文对该小说中动态助词"得、的、地"的用法分布计量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以王力,许嘉潞,郭锡良、李玲璞,郭锡良、唐作藩等五人编共四家《古代汉语》为纲,运用比较辨析的方法,在杨柏峻整理基础上,进行了“其”字用法系列辨析。其中有词义理解上的差异,作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特指代词、语气副词等词性的辨析,也有凝固结构的用法等。  相似文献   

17.
向秀的《庄子注》应作于竹林时期,它以宇宙本体的不生不化和万物的自生自化思想为依据,强调圣人的无作无为,突出万物的个性,带有明显的个性解放色彩,在情感基调上与嵇康的“自然论”思想可谓如出一辙。长期以来我们所以一直将它与郭象的《庄子注》夹缠在一起,弄不清二者的同与异,除了它的严重散佚外,对它的撰写时间以及向秀《难养生论》的双簧性质一直迟迟未能给予认定,无疑也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论语》中"如"字的词性和用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言文词"如"在《论语》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共计出现了147次,分别有作动词、连词、词尾以及形成固定结构,这反映了先秦时期"如"字的基本用法。《论语》中"如"字的动词义项为"像、及、就是"。"如"字连词有假设连词"如果"、选择连词"或者"、他转转折连词"至于"义。"如"字的三种固定结构为"何如"、"如之何"、"如……何"。此外还作形容词词尾。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上"、"上头"的后置词表原因用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卫兰 《台州学院学报》2004,26(4):41-42,54
汉语方位词“上”、“上头”的表示原因、原委的非汉语用法见于元代直译体,源于对译蒙古语的后置词。在直译体的渗透下汉语文献亦使用之。辞书对此用法的收列与释义存在问题:失收或误释;书证晚出或无代表性;词性标识不一。  相似文献   

20.
价值观作为文化体系的核心而广被关注,它体现出在相同文化体系内的价值取向与价值认同.<诗经>是中国儒家经典,它的鳊撰与历代注疏都体现出儒家的价值取向与评判,是中国儒家文化体系的主流思想.此外,<诗经>不仅是中国的经典,它还外传至日本,被日本统治阶级所接受.文章论述了日本权重学者对<诗经>的接受,以及对<诗经>所反映出的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