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创新人才的素质是由人的脑能素质、心理素质和能力素质所构成的,创新人才必须要具备与创新要求和创新活动过程相适应的素质结构。培养创新人才是21世纪的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培养创新人才的人也应具备创新者的素质。  相似文献   

2.
《阅读与鉴赏》2002,(8):35-35
科学家研究告诉我们,人的两半脑对同一种刺激反应是不一样的。如果让右半脑麻痹,人将会变得异常兴奋,无休无止地独自,不断地开玩笑,无忧无虑。所有消极的词汇,在他嘴里都变成积极的词汇。对每个问题他都给予详尽的带学味的回答。但是,他说话的嗓音是嘶哑的,发音是不清楚的。与此同时,此人失去了创造才能。  相似文献   

3.
减压舱     
《父母必读》2011,(7):127-127
《五天学会绘画》 这是一本教成人在最短时间,用最高效率学会绘画技巧的书,随书附专业绘画笔一支、练习挂图一张和绘画显像版一份。同时,作者贝蒂教授试图用5天的时间,启发人们积极地开发自己具有创造力潜能的右半脑。  相似文献   

4.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 :“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民族素质和民族创新精神是综合国力的标志。因此 ,21世纪我国教育的核心问题是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民族创新能力的问题。一、脑功能开发的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脑功能开发的教学目标是以育人、发展人、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为中心 ,引导学生在智力、心理、生理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成为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脑功能开发的教学内容是以思维训练为主线 ,对学生进行智力、心理、生理等训练 ,开发人的大脑功能。在教学中…  相似文献   

5.
自主创新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创新教育是指培养人具有创新能力的教育,创新教育的使用就是开发人的创造潜能,培养人的创新素质,创新教育的本质就是遵循人的创造活动规律和人的创新素质的培养规律,培养创新型人才。因此,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延伸与提高,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积极探索创新教育的特点、规律及途径,构建创新教学模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我们在实验中,要全面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改革教学方法,研究自主创新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其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6.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培养人的创新素质。语文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把创新教育融入语文教学,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幼儿阶段是人的各种素质养成的关键期、基础期,对于人的素质的完善、巩固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人的创新素质应当从幼儿阶段就开始重视和培养。一、幼儿创新素质的构成  相似文献   

8.
创新是专属人和人类社会的范畴,是人的本质特性。创新是发展,是超越。产品创新、行为创新、观念创新构成了创新系统的结构。从创新的功能上看,创新不仅对良好的个人素质和人格的形成及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9.
创新心理品质是人的创新素质得以提升的基础。大学生的创新素质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是否具有高度的自主创新能力,积极研究大学生创新心理品质形成的有利或不利因素,增强大学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创造良好教育教学环境,促进大学生良好创新心理品质加速发展,不断提高他们的创新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理论思考(一 )素质1.素质的意义素质是指人在先天生理基础上 (主要是大脑和神经系统 ) ,经过后天的环境影响、教育和自身长期内化 ,促进脑机能发展 ,形成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人的素质可以外现于一个具体的人的知识的广度、深度和能力的结构、强弱以及思想品德之中 ,因此 ,也可以形象一点地说 ,素质就是知识加能力加做人。当然 ,这样说 ,容易忽视素质的心理学本质。2 .素质的科学内涵(1)素质是人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素质是人的心理品质 ,心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脑是心理的器官 ,心理则是人脑的机能 ,所以 ,人的素质实质…  相似文献   

11.
大脑半球功能的协调活动与创造性思维的养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脑半球优势影响学习风格,适宜于不同性质的任务需要。左右脑功能以及不同脑区之间既分工又协作、以整体方式参与学习记忆。创造活动中首先要调动的是右脑功能的视觉-空间形象,然后是左脑式逻辑思维方式的适时介入。视觉-空间智能对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实现左右半脑的协调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现代教育中应采取有效的全脑教育策略,充分重视学生视觉-空间智能的发展。这些策略同时也被视为对教师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在数十年创造教育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创造教育思想.深入了解和正确解释陶行知肯定儿童创造潜能的普遍性与开发的必要性,以及“在劳力上劳心”、“教学做合一”、儿童“六大解放”和满足“三个需要”等创造教育思想的脑科学原理,对今天开发儿童创造潜能,培养创造性人才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挫裂伤脑水肿高峰后脑疝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9例脑挫裂伤脑水肿高峰后脑疝患者临床资料、手术与治疗效果及疗效相关因素。结果:9例患者死亡3例,重残2例,中残1例,生存良好3例。结论:脑疝发生的主要原因是颅腔内各部位的压力不平衡。脑挫裂伤脑水肿高峰后脑疝有其独特的临床特点,脑疝发生后治疗效果差。  相似文献   

14.
15.
本研究根据脑科学研究的新成果及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幼儿创造潜能开发训练模式,结果表明幼儿创造潜能开发训练可有效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促进幼儿创造素质的协调发展,而且幼儿年龄越小、开发越早,效果越显著。  相似文献   

16.
陈彤 《煤炭高等教育》2005,23(2):99-101
从人的文化生存环境、人格培养、右脑开发和创造性思维等几个方面论述了音乐教育的功能,认为音乐教育具有完善健全的人格、开发右脑的功效。同时,阐述了音乐教育可以架起逻辑与情感的桥梁,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脑科学研究与学校心理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代脑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是实施学校心理教育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因此,加强和改进我国学校心理教育的策略是:自觉建构与脑科学的对话与交流机制,充分运用脑科学研究成果指导学校心理教育实践,积极实施“全脑”型心理教育。  相似文献   

18.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是要自主创新,自主创新需要创新人才,大批创新人才的成长要靠实施创新教育。人的创新行为来源于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物质基础是人的大脑。近年来科学家对脑科学研究的成果,是对创新教育理论基础的有力支撑,它启示我们在创新教育过程中要选择适当的“信息”和“信息通道”,对受教育者的大脑进行创造性全脑模式的开发。  相似文献   

19.
创造性想象和推理的脑电特征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创造性思维的心理发展特点,包括情感化的表象体验,认知性的概象推理和综合性的意象思维三大内容。其中,表象体验属于枕顶颞叶感性建构阶段,概象推理属于联络皮层知性建构阶段,意象思维属于前额叶新皮层理性建构阶段。这三个阶段同人的少年时期、青年时期和成年时期相对应。对90个当代青少年样本的想象与推理的大脑诱发电位观测表明。实验组的感觉皮层—联络皮层—前额叶新皮层的认知电位波幅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认知电位的潜伏期也短于后者;且大脑右半球的电位特征比左半球更明显。这说明,应当在青少年早期大力强化其表象体验和感性塑造活动,在中期锐化其概象耦合(想象式推理)与知性建构活动,在后期强化其意象统摄性全息思维与理性修养活动,以发展青少年的情、知、意与创造性思维素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破解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难题入手,在进一步阐述“双超常教育”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提出了“人人都有超常潜能,人人都需要超常教育”的新理念,进而从人脑潜能和多元智能纵横两个方面对这一新理念分别进行了深入探讨,揭示出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两大关键——“超常潜能超常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