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起答案,对于教学者来说那是再熟悉不过了。答案就是对问题的解答,现行的各种配套作业都提供了答案,答案所起的作用就是给做作业者提供参考,帮助其自我检测是否达到期望的目标。在现行的实际教学中是否将答案还给学生一直是教师们争论的焦点问题。有教师认为将答案还给学生将会有害于学生,会助长学生的懒惰思想或对答案产生依赖性,于是采取“收缴答案,严禁学生所有”的方式;也有教师认为答案也是一种教学资源,还给学生有利于学生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在学生中也有争议,笔者曾多次对任课班级的学生进行书面调查,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类意见。  相似文献   

2.
听了一些课,经常见到这样的事情。学生举手向老师提问,教师往往说:“这个问题问得好,谁来帮助他?”下面会的学生就会动脑筋思考,之后学生就会将自己的思考告诉那个学生。如果一个不行,再来一个,一直到将正确答案告诉那位提问的学生。于是这个来自学生的问题就这样在学生的互相帮助和探究中获得了解决。  相似文献   

3.
高一学生历史思维存在如下缺陷:(一)依赖性:学生多“唯书”、“唯师”,书本怎么说,教师怎么讲,就怎么思维,没有一点反叛意识,不敢大胆质疑,缺乏主观能动性和独立思考问题及变通分析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猜想与假设能力是科学能力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对“科学探究”提出的具体的分目标中就有“能运用已有的知识作出自己对问题的假想答案”,“能根据假想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从中,我们可以知道,猜想的结果同时是学生制定计划的前提依据,是学生确定研究方向,选择实验方法的基础。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让学生对研究问题进行多方位大胆的猜想,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起到重要作  相似文献   

5.
“交互式质疑教学法”的学生角色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互式质疑教学法”是在学生认真预习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质疑——释疑存疑——教师质疑——引导释疑”四个环节,辅以精当的练习,以达到培养探究品质、训练创新思维、提高读写能力之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①学生在预习课文的过程中,肯定会产生许多疑问并亟待解答。有些疑问,学生可以通过查阅工具书和有关资料得以解决;有些问题则需要在教者的启发引导或师生交流中找到答案。所以一开始上课就大胆让学生质疑,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调动所有学生共同参与的积极性。经过学生的互相教育和教师的点拨引导,有些问题便迎刃而解。而对一些学生一…  相似文献   

6.
我在历史教学中,注重实施素质教育,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积极思疑,自主释疑,发挥主体作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大胆质疑。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一人“独白”,学生自始至终当“听众”,不发问,不插话。课堂提问,大多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再总结出正确的答案。单凭这一方式,造成学生习惯于回答问题,而不善于发现问题,不利于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学史资质疑。我在历史教学中,打破“一言堂”的模式,允许学生举手打断教师的讲课,提出各种问题,或者专门留一段时间让学生发问。经过鼓励和启发,学生大多能从不同角…  相似文献   

7.
1 “问题意识”的现状(1)没有机会问。传统的结论性教学通常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习惯于教师给出现成的结论或答案。同时,学生的练习和测试也通常是建立在一个问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的原则上,这种封闭式教学的结果必然使学生从不怀疑教师给出的结论,且在面对本来就有多种答案的问题时也不会产生探究多种答案的意识。(2)有疑不敢问。从学生心理角度分析,主要是由于他们存在自卑紧张的心理,使许多学生怕提不出“好问题”而被老师看轻或被同学取笑。  相似文献   

8.
说起答案,对于教学者来说那是再熟悉不过了。答案就是对问题的解答,现行的各种配套作业都提供了答案,答案所起的作用就是给做作业者提供参考,帮助其自我检测是否达到期望的目标。在现行的实际教学中是否将答案还给学生一直是教师们争论的焦点问题。有教师认为将答案还给学生将会有害于学生,会助长学生的懒惰思想或对答案产生依赖性,于是采取“收缴答案,严禁学生所有”的方式;也有教师认为答案也是一种教学资源,还给学生有利于学生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在学生中也有争议,笔者曾多次对任课班级的学生进行书面调查,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类意见。第一…  相似文献   

9.
张娜 《河北教育》2009,(12):43-43
有些教师在课堂中择着新课改的牌子,实际却是“穿新鞋走老路”。虽然师生互动活动增多,场面也较活跃,学生都能主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最精彩的演示出自教师之手,最标准的答案也出自教师之口,教师才是课堂的中心,学生仪是配角、是被动的适应者。这类教师也明白,  相似文献   

10.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是教师常运用的方法。通常,教师对所提的问题预适的答案只有一个,而由于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角度不同,往往会出现一些不同的答案。提问是一门艺术,而如何正确对待学生的答案更是一门艺术,是每—个语文教师都应该认真思考、慎重对待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思维从疑问而始”,因问题而进行思考,由思考而提出问题,是中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老师讲“问题”。学生背“问题”(答案)状况,就必须研究如何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善于提问,求疑解感。  相似文献   

12.
“可以大胆地说,如果教师很有威信,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就会在某些学生身上永远留下痕迹.”这是加里宁在《教师报》编辑部所召开的城乡优秀教师会议上的讲话中的一句,可见教师的威信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一段教师也都注意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自己的威信,可是许多教师却常常事与愿违,适得其反.其重要的原因是当从者不从,当忌者不忌.当从者且不论,只谈忌者,简言之“六忌”.一忌不负责任.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松松垮垮,不负责任,不可能受到学生的欢迎。叶圣陶在《国文教学》中说:“教师得先肯负责,才能谈到循循善诱,师生合作.…  相似文献   

13.
在平常的教研活动中,我们看到课堂上的一些现象.值得思考。现象一:在一些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公开教学课),教师提出问题之后,当学生的回答符合教师的意图或教师认为比较好时,全班学生就会在教师的“引导”下,和着有节奏的掌声,齐声道:“棒!棒!你真棒!”有时一节课会出现多次。  相似文献   

14.
蒋兴伦 《辅导员》2014,(14):145-145
陶行知先生说,如果你按着鸡脖子喂米给鸡吃,它乱叫乱挣也不会吃;如果你松开鸡,它就会自己主动去吃米。那么,在数学教学与学习的过程中,如何鼓励、培养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呢?一、创设情境,让学生“想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能唤起学生求知欲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想探个究竟,想问个“为什么”,这样既能激发学习热情,又梦培养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是在教师引导下进行的言语学习和实践活动。语文课的根本宗旨是要促进学生听说读写与言语能力的发展。新时代的语文教师应是课堂的组织者、学生学习语言的引导者。如何“组织”、“引导”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呢 ?笔者认为开放性问题在学生的语言训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开放性问题的特征及其在语言训练中的意义开放性问题即是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 ,由于其灵活性强 ,思维空间大 ,在训练学生的语言上有很大的优势。1 解放了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有话想说。传统的问题答案固定而唯一 ,答案即是教参上的答案 ,…  相似文献   

16.
一般而言,任何层次的学生都有天然的“向师性”。从这一视角观察“青少年不尊师”就不得不首先从教师方面寻找原因了。不容讳言,时下的教师不乏才高德望、令人肃然起敬者,但也确实存在一些素质低下,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德才均不能胜任者。后者自然不能赢得尊重,反而会招来学生的鄙视。至此似乎问题已有答案,但实际情况远不是这样简单。  相似文献   

17.
1.变“吸收”为“探索”。教师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胆放手,相信学生,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亲自“试一试”。如教学《洗刷餐具和茶具》(九年义务教材第五册)一课时,教师展示餐具后提出问题:“谁能将这些盘子洗刷干净?”在群情激昂的气氛中,教师让学生分组操作。  相似文献   

18.
柳飞 《教育文汇》2004,(10):12-13
音乐教育姓什么?这是个不易回答的问题,且答题者身份不同,考虑的角度不同,答案也就不同:某些音乐教师的答案可能是姓“教”、姓“技”,或是姓“知”;针对教育对象——孩子而言,它可以姓“乐(le)”、姓“玩”、姓“乐(yue)”、  相似文献   

19.
在日常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难免会做出各种各样的错解,即对数学问题的错误理解与解答。对此,教师会使用不同的处理方式。教师通常的做法是,事先预见学生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错误,在教学过程中,不提问很可能出错的同学或绕过学生不易理解的问题。当某个学生回答问题出现错误时,教师接着提问其他同学,直至得到教师自己认为是正确的答案为止。这样做的原因有二:一是主观上认为正确答案是惟一的,学生知道正确答案就够了;二是课上有限的教学时间也不容许对更多的错解做出解释,能少则少。事实上,这种看似合理的教学行为仍然滞留在传统的教学理念层面上,侧重呈现正确的数学知识,忽略了对学生错解现象的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20.
李利 《教书育人》2004,(3):59-60
古语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所谓解惑,就是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而当今的学生既缺乏敢于提出问题的大环境,又缺乏善于提出问题的技能,也缺乏愿意和乐于提出问题的情感,以至于学生无问可疑,教师无惑可解,甚至产生学生“都学会了”,教师“都教会了”的错误观念。在一项课堂提问的情景描述中,学生“从不”会打断老师的讲课,提出自己的问题或困惑者高达93%,学生“从不”能针对教师讲解的观点提出不同意见者达91%。传统教学经常是老师提出问题,一学生答众学生听,教师评价学生答案的质量,或是教师只叫优秀生说出正确答案,接着转入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