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晚唐诗人崔涂,遭逢乱世,飘泊失意,其诗多怀乡、送别、羁旅之作。这首诗,生动地纪录了崔涂漂泊长安时期与僧人交往的情景,艺术地再现了诗人与江南僧重逢话旧的感人场面,禅味隐约,颇有神韵,不失为同类题材中的上乘之作。  相似文献   

2.
在古诗的艺术构思中,运用对比的类型丰富多彩,显示了作者构思的灵巧与机智,同时也更好地烘托和表现了诗的思想内容,读者通过这些对比的鉴赏,可以更加深入地探寻这些诗的意旨,体会作者独具匠心的构思。试列举如下:1.时空比“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崔涂《春夕》)作者长期旅居巴、蜀、湘、鄂、秦、陇等地,梦中回到万里之外的家乡,醒来时,  相似文献   

3.
春夕崔涂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崔涂,字礼山,江南人。光启进士。家境贫寒,一生多羁旅各地。诗多羁愁别恨之作,善于借景抒情。  相似文献   

4.
一、阅读下面的诗,完成1题。春夕崔涂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1.有人认为这首诗超过一般思乡之作,你认为本诗在表达思乡之情上有哪些特点?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2—3题。如梦令严蕊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2.这首诗写的是什么花?3.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三、阅读下面的诗,完成4—5题。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4.《全唐诗》…  相似文献   

5.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在新诗界出现了震灾诗热潮,很多新诗诗人放弃了个人化写作,把写震灾诗当成诗人特有的救灾方式.诗人博客、诗歌网站及各大门户网站和诗歌论坛与手机短信等新媒体极大地促进了震灾诗的创作与传播.新诗的抒情功能和宣传功能受到高度重视,新诗在抚慰心灵、凝聚人心及宣传救灾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诗人的写作方式发现了巨变,出现了诗人与记者、诗歌与新闻互动现象.受情感和时效的影响,出现了情感性>艺术性>思想性的写作策略,诗人通常采用了"歌唱"和"直写"的方式,缩小了新诗与读者的距离,使新诗受到了群众的欢迎,也导致了一些震灾诗的艺术高度和思想深度不足.一些诗人在写作时间上的"滞后"和认真修改保证了震灾诗的质量.震灾诗运动提高了新诗和新诗诗人的声誉,也暴露了新诗存在的问题,为新诗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6.
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袞》意蕴绵长,主要呈现出一种清丽之美。诗中重城一词并不简单等同于高城的含义,它在古诗词中所具有的深而远的特质让人产生无法逾越、攻破之感,因此重城在此诗中便成了诗人相思之情的隔断物。  相似文献   

7.
叶芝的<当你老了>一诗有以下几个艺术特色:婉转的手法,诗人以极其质朴的语言和婉转的表现手法真实地再现了自己对爱情的不懈追求.想象力,诗人充分调动自己的想象力,将梦幻与现实并置在一起.对比的笔法,诗人以此有力地表现出自己对毛德·岗的真挚情歌.诗的格调比较低沉,流露出诗人的淡淡愁绪.  相似文献   

8.
谢春草东晋山水诗人谢灵运因其《登池上楼》一诗中有“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句,被人称为“谢春草”。郑鹧鸪唐代诗人郑谷在《鹧鸪诗》一诗中有“雨昏青草湖滨过,花落黄陵庙里啼”句,被称为“警绝”,因而获“郑鹧鸪”的雅称。崔鸳鸯唐代诗人崔珏因写《和友人鸳鸯之什》别具一格,被誉为“崔鸳鸯”。碧桃学士唐代诗人刘禹锡《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中句云:“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又《再游玄都观绝句并引》中句云:“种桃道士今何在?前度刘郎今又来。”因而获得“碧桃学士”的雅号。杜紫薇唐代诗人杜牧曾写过…  相似文献   

9.
王昌龄是盛唐著名诗人,他不仅创作了大量雄浑豪迈的边塞诗和委婉含蓄的宫怨诗,而且还创作了大量内容丰富脍炙人口的送别诗.诗人一生坎坷,忧伤感是其送别诗的基本格调.王昌龄的送别诗多方面地展示了诗人的生活和心灵,表现了他的忧伤之情、真挚友情、高洁情操、归隐之情和诗人奋发向上的壮志.王昌龄的送别诗以他独特的风格,丰富了唐诗的表现力,从而成为唐诗百花园中的一株奇葩.  相似文献   

10.
浅论崔涂诗     
崔涂是晚唐诗人,屡试不第,四处飘泊。他的羁旅诗,离家、飘流、战乱、思乡、失意、叹老是主旋律。他的吊古诗,是晚唐社会造成的灰暗心理的反映。他与僧道的交往诗,是解除内心烦恼的精神慰藉。他的诗以五言律诗为主,没有古体。他娴熟格律,善创意境,表达含蓄,情景相生,多为后人称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