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魏少华 《新闻界》2013,(17):51-55
纪录片《我的抗战》是崔永元近期力作。"口述历史"是纪录片《我的抗战》宣传靓点。依据最后的呈现方式,纪录片中的采访可以分为四类:互动访谈式、隐性对话式、跟拍注视式、参与暗访式。《我的抗战》中的"口述历史"属于隐性对话式采访。《我的抗战》在"口述历史"运用中,出现了过度介入、删除提问等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上海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两次淞沪战争在此爆发,上海人民为中华民族抗战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和牺牲。这些都在档案中留下了真实的记录。8月20日,上海市档案馆举行馆藏抗战档案发布会,向社会首次公布50件馆藏抗战档案。此次公布的档案分为"中流砥柱""同仇敌忾""罪行铁证"和"国际关爱"四个部分。  相似文献   

3.
吕杏庐 《湖北档案》2001,(1):108-110
在中国抗战史上,淞沪抗战中“八百壮士“在上海四行仓库与日寇血战四天四夜的英勇事迹,曾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4.
吕杏庐 《湖北档案》2001,(2):108-110
在中国抗战史上,淞沪抗战中“八百壮士“在上海四行仓库与日寇血战四天四夜的英勇事迹,曾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2013年以来《大河报》、《兰州晚报》和《云南信息报》对"抗战老兵"报道中呈现出来的框架,探讨媒体建构的框架对历史记忆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及其彰显出的政治意涵。研究结果表明:媒体对"抗战老兵"的报道共包含"老兵生活困顿"、"关爱抗战老兵"、"重聚、重访与追忆"和"授勋"这四个框架。总体来说,报道以正面积极的取向为主;采用个人化的叙述框架填充历史记忆;并以"曲线"表达的方式对抗战历史进行再书写。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时代为图书馆的发展带来新的变革契机,为解决现在国家图书馆抗战文献存储分散、使用不便等问题,提升抗战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需要从顶层设计、服务渠道、用户体验和交流合作四个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7.
中国国家博物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馆藏文物系列展"以"抗战与文艺"为主题,通过"文艺与抗战展"、"延安电影团史料展"、"抗战木刻展"、"抗战摄影展"、"梁又铭抗战美术作品展"五个展览,利用馆藏1100多件历史文物和美术摄影作品以及历史照片、历史资料等,多角度、全方位地再现了抗战中文艺和文艺家为抗战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五个具体展览相互关联以及各自的特色,都再现了抗战中不同地区、不同时段、不同艺术形式的历史。展览的整体设计相互辉映,将丰富性的特质用展陈的艺术语言表现出来,体现了"历史与艺术并重"的精彩。这一展览展示了国家博物馆在研究利用馆藏文物方面的不懈努力,还表现了国家博物馆在"历史与艺术并重"这一新的发展定位下,在展览策划方面的长足之进。  相似文献   

8.
<抗战>三日刊,1937年8月19日在上海创刊,邹韬奋任主编.它是"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宣传抗日救亡运动的著名刊物之一,在抗战中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1937年8月13日,日军继卢沟桥事变之后,又在上海挑起事端。声势浩大的"八一三"淞沪抗战,成为"七七"事变后,中国军民奋起抗击外侮的一次大规模战争。中华民族历经八年抗战,终于在绝境中浴火重生。上海市档案馆藏有一大批抗战档案,其中绝大部分内容与两次淞沪抗战(1932年一·二八事变、1937年八一三事变)有关。这些档案揭露了侵华日军的暴行,展示中国军人的英勇气概,彰显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在201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80周年之际,  相似文献   

10.
近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八年抗战是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伟大创举,是影视创作的宝贵资源。近期以来出现了个别创作态度不严肃、胡编乱造、不尊重历史、过度娱乐化的抗战题材创作,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必须予以纠正。"那些被"创作态度不严肃"拍出来的抗战电视剧,被人们称为"抗战雷剧"。这种情形的出  相似文献   

11.
"七七"事变之后,全面抗战开始。可是,蒋介石仍然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在军事上不断骚扰我八路军、新四军;在舆论上颠倒黑白,千方百计封锁八路军、新四军的抗战功绩。为粉碎蒋介石的舆论封锁,唤醒国统区的广大人民起来抗战,中国共产党决定在湖南创办一份宣传抗日的报纸。在长沙创办报纸 1938年1月,田汉、廖沫沙与八路军驻湘办事处代表徐特立商议,将报纸的名称定为《抗战日报》。社址设在长沙皇仓坪的一座电影院楼上,计划内容和形式大体与上海的《救亡日报》相似,是作为《救亡日报》的姊妹报出版的。1月28日,是上海淞沪抗战纪念日,《抗战日报》也于那天正式创刊。在创刊号上田汉亲自撰文,纪念淞沪抗战,其中还特别写到参加过淞沪抗战,时任湖  相似文献   

12.
以"九一八"事变为起点的辽宁抗战,不仅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构成。对"九一八"新史料的深入研究,凸显了辽宁抗战所独具的典型性、完整性和国际性的特点,进一步弘扬了具有丰富内涵的辽宁抗战精神。"九一八"新史料为辽宁抗战研究提供理论论证的同时,也为建设新辽宁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极具现实意义与影响。  相似文献   

13.
抗战爆发后,四川省政府提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号召,鼓励四川民众捐款献金,支援国家抗战,并制定指导民众献金宣传政策,指导民众献金,以此争取抗战最后胜利。  相似文献   

14.
刘威  刘小琳 《兰台世界》2016,(20):153-155
抗战文献是重庆图书馆馆藏的一大特色,文章举隅了参考资料、军事类抗战孤本、宪兵学校编制的孤本教程和石印本四个方面的孤本抗战图书,并对其文献价值进行了简单的撮述。  相似文献   

15.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在国共两党共同努力下,广大文艺工作者摒除不同政见、不同流派,结成文艺抗日统一战线。在文艺为抗战服务的旗帜下,文艺大众化成为文艺界的共识,新文化运动以来的文艺大众化探索形成轰轰烈烈的文艺大众化运动。国民党"文化备战"、"精神国防"和"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提出的文艺为抗战服务、文艺为工农大众服务和提倡文艺民族形式,大大推动了文艺大众化的发展,为鼓舞民众坚持抗战,激发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斗志和信心,发挥了重要作用。抗日救亡中的抗战文艺,把文艺大众化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顶点,同时也激起广大人民群众创作民间文艺的热情,形成前所未有的大众文艺。  相似文献   

16.
<正>近日,由保山市档案局主办、龙陵县档案局承办的中国远征军滇西抗战档案特藏展览在龙陵县档案馆建成,面向社会开放,龙陵县抗战文化又增加一新的亮点。"中国远征军滇西抗战档案特藏展览"是由国家档案局确定的2016年度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项目之一,建设内容包括挖掘和鉴定修复、仿真复制珍贵抗战档案,建立特藏档案全文数据  相似文献   

17.
<正>2015年9月17日,在"9·18"的前夕,中宣部副部长景俊海同志来我馆参观"抗战与文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馆藏文物系列展"。景俊海同志兴致勃勃,仔细观看展览,不时驻足,与大家交流,共同研讨。参观过程中,吕章申馆长向景俊海同志汇报了展览筹备和开展以来深受观众欢迎的情况。景俊海同志对国家博物馆举办抗战与文艺系列展给予充分肯定。他说:抗战文艺为揭露日寇侵华暴行,振奋民族精神,鼓舞民众坚持抗战,坚定中国人民抗战必胜的斗志和信心,为夺取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18.
1936年12月的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从次年2月中旬至7月中旬,中共代表周恩来、博古(秦邦宪)、叶剑英、林伯渠先后存西安、杭州、庐山同国民党代表顾祝同、张冲、蒋介石、宋子文等人进行了四次谈判。七七事变后,全国抗日呼声日高。1937年8月9日,中共中央和红军代表周恩来、朱德、叶剑英应邀到南京参加国防会议,同时继续与国民党谈判,协议将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八一三"淞沪抗战后,全国性的抗战已经开始,国共双方达成协议,在国民革命军第  相似文献   

19.
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珍藏和展示着四条长方形布条,这四条小旗帜大小的布条被称为"血幅",也作"血符"血抚"."血幅",英文名"Blood Chit",直接翻译即"血的便条"."之所以被称为'血抚',美国人解释是'抚恤'的意思,就是救护过持有这个布条的人,无论他是死是活,都可以从中国政府那里得到一定的奖金."[1]"血幅"是一种特殊的识别标志,很多援华的外国飞行员因为各种原因被迫跳伞后,就是靠它得到中国军民的救援和帮助.在枪林弹雨的抗战年代,"血幅"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不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来华参战的外国友人的"生命之符",更见证了中国军民和援华国际友人之间救助与感恩的抗战故事.  相似文献   

20.
唐伯友 《图书馆界》2011,(6):68-71,77
抗战文献是重庆图书馆三大特色馆藏之一。为深度开发与利用抗战文献,该文拟以重庆图书馆经济类抗战文献为对象,仔细调查,翔实统计,并分别从其发行形式、时间、涉及内容以及地域等四个方面,加以分析与评估,试图为全面调查统计与分析评估抗战文献做一次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