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德评价能力是调节中小学生道德行为的基础。培养和提高中小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有助于中小学生通过道德评价谴责不道德的思想和行为,褒奖道德的思想和行为,从而促使他们更加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依据社会公认的道德标准调节自己的行为。  相似文献   

2.
张军平 《甘肃教育》2021,(3):182-183
正确认知道德与法治,明确何种行为应该受到道德谴责,何种行为必须得到法律制裁,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而适应现代社会提出的整体要求。本文分析了互动式教学模式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契合度,提出鼓励学生自主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针对有代表性的问题展开讨论、设置多元互动方案、全面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等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互动教学法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3.
王勇  唐俐 《天中学刊》2005,20(1):100-103
政治流氓惯用的欺骗伎俩以及不守信义、六亲不认的无赖习气,多次帮助刘邦取得了战场上的先机,从而为其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之所以出现这种道德与功业完全脱节的情况,主要由于秦汉之际社会道德的沦丧,使刘邦的不道德行为逃脱了社会成员的谴责。  相似文献   

4.
针对湖北省一所中学676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以探讨社会责任心与网络不道德行为的关系,以及道德同一性对这一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高中生有较少的网络不道德行为。同时,高中生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心和道德同一性。调节效应分析发现,道德同一性的外显维度得分可以调节社会责任心与网络不道德行为的关系。进一步分析表明,道德同一性外显维度高分的高中生身上,社会责任心可以负向预测网络不道德行为。道德同一性外显维度低分的高中生身上,社会责任心不能预测网络不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5.
购买盗版行为应承担何种责任一直存在着严重争议。从法律理论和实践上来说,购买盗版行为不是一种违法行为,因为此行为无须承担法律责任。但是此行为是一种非法且不道德行为,它违背社会主要伦理原则:公正原则与人道原则。购买盗版行为主体应承担道德责任,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与自我良心的责备。  相似文献   

6.
当人肉搜索突破道德涉及法律,人肉搜索行为就演变为网络侵权法律问题:侵犯隐私权和名誉权的直接法律问题;法律制裁与道德谴责的区别、人肉搜索的后续侵权行为、提供搜索论坛网站的法律责任间接法律问题。但人肉搜索侵权行为并不是抽象和不可捉摸的,只是披着网络外衣,与一般的侵权行为没有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各领域不断有不道德新闻传出,道德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以销售人员为研究被试,选取员工道德推脱为主要研究变量,从组织管理的层面出发,探讨道德推脱对不道德行为的影响.发现:性别、工作年限对道德推脱有显著影响;员工道德推脱水平与不道德行为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社会道德需要依靠个人良知与社会舆论同步发挥作用,尤其是在经济社会快速转型的新时代,为了让社会道德对公众行为进行斧正,最大限度地维护公序良俗,需要通过舆论参与提升社会整体道德水平,为社会道德提供更多的有利空间和良好氛围,以行为外化的形式强化道德在社会发展中的教化功能。鉴于此,文章从舆论中的社会道德入手,对社会道德问题的舆论参与和行为外化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9.
意外的捕鲸     
关爱地球,关爱每一个生命。日本海的捕鲸行为受到全世界的谴责,可是这种不道德行为却一直在持续……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食品行业的不道德营销行为日益严重,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严重危害了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本文针对食品行业中的不道德营销行为,阐述了食品行业营销道德方面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并指出要将强食品行业的营销道德建设,离不开政府、行业协会、社会舆论和企业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1.
伦理行为四规律与道德六原则:一种新伦理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个人的行为,必定恒久为己利他或损人利己,而只能偶尔无私利他、单纯利己、纯粹害人、纯粹害己。因此,无私利他是最高且偶尔道德原则;为己利他是基本且恒久道德原则;单纯利已是最低且偶尔道德原则;而纯粹害人则是最高且偶尔不道德原则;损人利己则是基本且恒久的不道德原则;纯粹害己则是最低且偶尔不道德原则。  相似文献   

12.
基于对全国10省(市)4000多名初高中学生的问卷调查,考察了青少年的道德推脱及其形成机制。实证结果表明,青少年道德推脱的总体水平不算高,得分为1.38分,介于对道德推脱持"不同意"和"有点同意"之间,但其道德推脱中责任扩散机制的水平则比较高,得分为1.85分,已接近对相关推脱指标持"有点同意"的水平;这暗示,青少年更多地以模糊行为与后果间因果关系的方式来为自己的不道德行为免除自我谴责;进一步分析后发现,社会关系、等级式权威教化和理性选择均对青少年的道德推脱有一定解释力。  相似文献   

13.
翟楠 《宁夏教育科研》2004,(4):30-30,44
道德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人类在追求真善美的过程中,产生了“不道德”的行为之后,制定的或约定俗成的价值规范,“在一个相对比较封闭和稳定的社会,彼此之间不是没有分歧和冲突,但大家的是非观、善恶标准总的来说是比较一致的。”人们可以根据这些价值规范来判断一种行为的“道德”或“不道德”。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多种生产方式为基础的经济生活的形式从各个方面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进  相似文献   

14.
本通过对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的几种错误的道德价值导向的批驳,对当前社会道德现状的剖析,强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坚持基本的道德价值导向-集体主义道德价值导向。并根据现阶段我国社会的实际,认为在集体主义这一道德价值导向中应注意层次。应把社会整体利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置于首位,把一已私利或少数人的利益置于服从地位,谴责“唯利其图”、“损人利已”的不道德行为。只有这样,社会主义道德的正气才能树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性质才能坚持,两极分化才避免,共同富裕的思想也才能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15.
从心理学视角浅论网络道德教育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网络道德问题及其教育日益受到重视 ,对网络不道德行为产生原因的理论探讨也逐渐多起来。我们认为 ,网络不道德行为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性质各不相同 ,它的产生原因也必然是一个多层次、多侧面的结合体。因此 ,对其产生原因的探讨也要多视角进行。本文试图以社会心理学的个性理论、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以及攻击本能的有关理论 ,从心理学的视角对网络不道德行为产生原因做一分析 ,在此基础上探讨与网络道德教育的有关教学问题。一、网络不道德行为的心理学分析人的行为关涉两个层面的活动 ,一是社会活动 ,二是自我个体活动。人的道德…  相似文献   

16.
一、存在的前提不同 道德的前提是存在着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问题;法律的前提则是社会存在着敌对阶级之间的关系问题。由于道德是衡量一个人的行为品格的标准,而且,一个人的行为品格只有在与他人或社会发生关系时才能表现出来,所以,如果不是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问题,就不是道德问题。比如,一个人信步在马路上,他走得快与慢,并不能说明他道德或不道德,只有在他妨碍别人走路、又不让路时,才是不道德的。  相似文献   

17.
正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研究指出,儿童从7岁起,便倾向以常规道德评价道德行为,并维持习俗的秩序和符合他人的愿望。无论是有组织的集体,还是自发形成的团体都会对儿童的人格品质产生重要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是通过集体舆论而实现的。如果儿童能遵守团体的规则,其行为符合团体的标准,往往得到同伴的好评和尊重,相反,则受到团体的谴责与批评,因此,儿童为了获得团体中的地位就必须遵守一定的准则。通过集体舆论可以实现  相似文献   

18.
教师专业道德是教师专业素养的核心,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标志。但我国传统师德规范中的缺陷以及个别教师不道德行为的出现是我国教师专业化的绊脚石,因此,必须加强教师专业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9.
犯罪行为既是对法律的触犯,又是对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侵害或践踏,当然也就是一种极不道德的行为。犯罪心理的道德冲突,是善与恶在个体心灵中的矛盾和斗争,探讨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道德冲突的不同特点,进而寻找相应的对策,有助于抑制犯罪和改造犯罪分子。  相似文献   

20.
道德教育中的"红苹果效应"就是指在道德教育中,身教重于言传.这是由道德本身的性质以及当前社会道德实践能力普遍低下的现状决定的.道德是一种社会共识,实质上是一种公共服务,道德这种性质决定了道德具有一定的心理暗示作用.因此,在对未成年人进行道德教育时要坚持正面引导,以体验教育为途径,保持社会对不道德行为的舆论压力,真正确保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