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语法学界关于定语的定义主要有两种。在对比学习中不觉发现,这两种定义均非十分准确,这里提出这些值得商榷的问题,尤其是对"N+的+P"结构的性质变异问题加以分析和解决,主张消除"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名词性结构"的矛盾说法,试图使定语的定义更加明确、精确化。  相似文献   

2.
“V的N”偏正短语是由动词(V)和名词(N)加“的”组成,“V+的”修饰、限制N。按照形式和意义相 结合、静态和动态相结合、描写和解释相结合的原则,通过考察V与N在“V的N”结构中的分布情况,分析V与 N搭配上的语义限制,可以发现V与N有其各自的分布条件,即动性越强的动词越难进入“V的N”结构,反之 则容易进入;生命度越高的名词越难进入“V的N”结构,反之则容易进入。  相似文献   

3.
“的”字短语应用广泛,情况复杂,很值得探讨,然而目前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本式从“的”字短语的多种个性特征,特定的语言背景,句法格式,表达习俗等方面分析阐述“的”字短语形成的种种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前,语法学界关于定语的定义主要有两种。这两种定义均非十分准确,如由给“N”下定义引发了对“N 的 P”结构性质变异。消除“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名词性结构”的矛盾说法,定语的定义更加明确、精确化。  相似文献   

5.
从语义角度探讨“的”字短语“X+的+Y”的特点,认为“的”字短语的实质就是以X的语义类别为分类角度对Y进行分类。“的”字短语的语义特点是:Y具有可分类性;X具有分类功能;X的语义类别是对Y分类的角度;“X+的”是分类结果中的一类。运用这些观点可对有关语言现象进行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6.
从语义角度探讨“的”字短语“X+的+Y的特点,认为“的”字短语的实质就是以X的语义类别为分类角度对Y进行分类.“的”字短语的语义特点是:Y具有可分类性;X具有分类功能;X的语义类别是对Y分类的角度;“X+的”是分类结果中的一类.运用这些观点可对有关语言现象进行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7.
“对厂长的意见”是现代汉语中讨论已久的歧义问题,以往的研究主要采用配价理论解释歧义现象。经过多年发展,局限于配价理论已经不足以深入探究歧义形成的原因和消解方法,而应选择句法和语义的接口——“题元”理论对“对”字歧义结构进行规则推导和抽象解释。研究证明,降级主语和降级宾语具有“有生性”语义特征,定语中心语是二价的动词、名词或形容词会导致对字结构产生歧义,该结构自身具有可用于自然语言处理消歧的条件,可为减少或避免自动分析中现实歧义结构的生成,提高自然语言自动生成的准确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考察了数量短语做定语时的情况,发现有些数量短语做定语时可以带“的”,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于名词向量词的漂移不彻底造成的,而另一种是由于强调作用或语义的整体性造成的。本文具体分析了这两种情况,认为它们有不同的认知基础,即前一种是为了“从无到有”确定认知域,而后一种是为了排除默认值,确立一个大的认知域。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N1+N2"格式为研究对象,探讨格式内双音节成分名词的价位对格式语义的影响,着重阐述价位组合中的格式语义类型。由于名词配价成分稳定,高价名词组合的"N1+N2"格式语义明确;而低价名词组合的格式语义类型多样,在于配价成分的变化和增加,从而引发名词语义的抽象和泛化。同时,从历时、认知和语境三个方面分析"N1+N2"格式中名词价位受制因素,提出名词价位在格式内受制于词类活用方式,名词成分的相似性和相关性,以及语境定义等。  相似文献   

10.
语言类型学认为汉语是唯一一个关系小句前置于名词的SVO语言,然而有些学者发现汉语似乎也存在“的”字短语后置关系小句。虽然嫁接法和提升法是生成语法中关系小句的主流分析法,但是“的”字短语前置关系小句的嫁接分析存在嫁接方向性与任意性问题,“的”字短语后置关系小句的提升分析会违反“主语孤岛限制”。标签理论视阈下的汉语“的”字短语关系小句研究表明:汉语仅存在“的”字短语前置关系小句,所谓的“的”字短语后置关系小句实为主谓谓语句。  相似文献   

11.
"程度词 名词"虽是一类很特殊的结构,但已具有相当程度的可接受性.与一般意义上的名词不同,进入这一结构中的名词需具有由具体指称向情状描述转化的潜在语义特征.这类名词与程度词的组合弥补了形容词语义表达上的缺失问题,并由此引发了部分名词向名形兼类词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从来"句的语义语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深层语义及语用角度重新审视时间副词“从来”所在句子即“从来”句,可以发现在表层句法结构和意义背后隐藏着人们使用“从来”句的主观心理认知基础,即对某一主观事态的强调申明,或对某一客观事态的强调评断。“从来”句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无论在否定句还是肯定句中,说话人对前文或隐或现的某种个人看法或公认看法的积极否定提供了“从来”句的语用前提和背景。  相似文献   

13.
词的比喻义与“城”字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词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变化发展,变化发展的方式之一是在原词的基础上派生出新的比喻义。本文结合“城”字现象,从比喻的本质特点和结构形式阐明词的比喻义的产生过程和被社会接受的若干条件。  相似文献   

14.
殷墟甲骨文中有"逆"字,罗振玉较早释出此字.从词汇学角度,在现有释字水平的基础上,对其用义及相关语词进行系统整理与探讨.  相似文献   

15.
过去对于"把"字句语法意义的几种解释都没有把握这种句式意义的基本特质。我们认为"把"字句的基本语义要求是表明行动的主动性,并因为叙述视点不同形成了外向和内向两种语义传递模式,由此演化出一些具体的句义类别。"把"字句的语法意义是基本语义、语义传递模式和具体句义类别构成的层次性系统。  相似文献   

16.
"研究性学习"与语文"读写"课堂的有机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眼于改变学生单纯的“接受性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对知识主动探求,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意识,有针对性地探讨了阅读、写作课与“研究性学习”有机整合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王元化在20世纪80、90年代所主张的"三个结合"的理论,曾长期作为新时期我国中西文论比较的重要指导思想,但在文论转换的实际操作中,具体的立足点和"结合点"又往往飘浮不定,难以把握。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从哲学、文化的层面上对中国古代文论的"圆心"加以进一步的确认和把握,固本清源。在此基础上致力于中国文论在时间、空间及学科领域研究上的多重"扩张",返本开新,最终实现古代文论的现代性转换。  相似文献   

18.
“书画同源”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命题,为古代学者所关注。在当代美学界中,对这个命题也作了很多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但也存在诸多不足的方面。本文以“书画同源”之“源”为切入点,认为“书画同源”不仅指中国书画有共同的起源、共同的用笔技巧、共同的思维方式,更重要是书、画有着共同的艺术意境的追求和共同的审美要求。  相似文献   

19.
刘勰在<文心雕龙·体性>中提出"才、气、学、习"的作者创作素质构成论,一方面用以说明文学风格形成的原因,另一方面提出了作者创作素质构成的四个要素.四要素既各司其职,各显其能,又相互作用,相辅相成,构成作者的创作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从而推动了中国古代作者论和作者批评的发展.对促进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自觉时代"的到来起到积极作用,对后世文学、文论和批评的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